国际军棋

标题: 心中那个渐已远去的年味...... [打印本页]

作者: 闫桥    时间: 2013-2-9 07:22
标题: 心中那个渐已远去的年味......
不知什么原因,总感觉过年这个东西越来越不像从前那样的期许,仔细想来这里面确实包含着许多的问题,但是你如果你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的话,一定会感叹心中那个渐已远去的年味......。

    小时候,过年一定是儿时的梦,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物质的匮乏充满了记忆,过年对一个儿童来说就是穿新衣吃饺子领压岁钱放鞭炮。那时的家长们大年三十一定要领着孩子们守岁,记忆中他们就是在翻来覆揉手里那块一年中仅能吃上几次的纯白面团,一部分被包成了饺子,一部分被蒸成了枣儿山、佛手及小动物。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家庭消费物资都要凭号凭证购买,但在看似平均的清苦生活面前,人们几乎没有怨言。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人们都在一种为解放全世界劳苦大众的理想而生存,一想到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里就充满了革命的无穷力量。所以小时候记忆中的年味离不开革命的激情,记得大年初一早上起来一家姐妹兄弟被父母派去到院邻家挨个拜年,第一句话都是先背诵语录,然后才能换来几块糖果,因此那时候每年最发愁的事就是给邻居拜年了。

    记得那时过年一个家庭只能买到二、三斤猪肉,粮食每个人都有定量,细粮只占其中的百分之三十,所有副食品也是凭票供应。记得那时候也只有在过年每家才能购得几斤带鱼,这还是太原省会城市水平。记得那时候我们小男孩们最期待的事就是放鞭炮,当然不愿意一口气把一串放完,而是把鞭炮拆开一个个地点燃,甚至我们还会去别家燃放过的废屑中寻找为数不多的没响炮,然后把有捻的和无捻的分开,把无捻的从中间掰断当“炪炪炮”放掉,或者是学着电影《地雷战》中做土雷的办法搞发明创造,想起来特有意思。

    那时候父亲派我们去十字路口的供销社打上一斤一元钱苦苦的红薯干酒就算过了年,到后来就变成了青梅酒、竹叶青、汾酒,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至于文化生活那时候就更加谈不上了,人们生活在一种威严异样的政治气氛下,一般的大人们也只能把揣摩最高宣传机构社论中的一些言辞所透露的信息当做乐趣,当然对那些有心的孩子来说也会把偷听大人们的谈话当做一种学习而早熟。

    长大后在记忆中比较印象深的还是在连队中过年的情景,那时候每个班班长和老兵负责用自己的洗脸盆去炊事班领面粉和饺子馅,回来后把全班仅有的一张学习桌用面粉擦净,然后找个酒瓶擀皮儿,这好像就是部队的传统,感觉特有意思。

    再往大,过年就是领着媳妇回家,领着孩子回家。而且家也越来越远,母亲也越来越老,健康也越来越遭,年味也越来越少。
   
    我想,感觉年味越来越少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见多识广,就比如央视春晚消息透露的越彻底就感觉越不想看一样。真不知为什么,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越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越多彩,人们的精神却越来越难以满足。我想,也许永远无法满足的精神世界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如果体现在年味上就是感觉越来越淡,幸福离人们越来越远......。

    衷心地祝军棋论坛的朋友们新春愉快!

    (来不及校对了,急着回家看老母亲)
作者: 武则天    时间: 2013-2-11 14:09
中国现在的过年是腐化、浪费、奢侈。中国过年的费用完全打遍教训一次日本的费用。




欢迎光临 国际军棋 (http://bbs.gjj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