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棋

标题: 中国海警船现身钓鱼岛 是中国一计 [打印本页]

作者: 冯善智    时间: 2013-7-27 10:07
标题: 中国海警船现身钓鱼岛 是中国一计
本帖最后由 冯善智 于 2013-7-27 02:13 编辑

中国海警船现身钓鱼岛 是中国一计
7月24日,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北京时间24日上午10时许,3艘中国海监船以及4艘海警巡逻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毗邻水域进行巡航执法。经日本海上保安厅第11管区那霸海上保安本部确认 ,截止北京时间24日上午10时30分,7艘中方公务船仍持续在黄尾屿海域毗邻水域内巡航。《读卖新闻》称,这是中国海警局22日正式挂牌后,海警巡逻船首次进入该海域。日海保巡逻船不断向中方船只发出“警告”,要求离开该海域,并持续监视中方船只。对于中国海警船进入钓鱼岛海域巡逻一事,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24日召开记者会称,日方将继续实施警戒监视,确保万无一失。

  此次中国海警船首次开赴钓鱼岛海域巡逻,具有重大的标志性意义,虽然海警船都是改装过海监船和渔政船,但其背后的意义和过去截然不同。此前中国海监和渔政过去都是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都是各自为战,并且也存在一定的“利益纠纷”,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有重大缺陷。而如今海监和渔政都归入海警名下,协同配合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另外中国渔政船和海监船大多是旧军舰改装而成,虽然渔政和海监都属于执法船只,但其船上的武器几乎全部被拆卸,多数舰船都不装备火药武器,仅配备水枪或者直升机,但也有一些舰船除外。现在海监和渔政都归入海警的名号,则可以名正言顺地携带武器,执行海上警察的职能。

  在中国海警局挂牌成立之前,日本为了防止中国海警在钓鱼岛发动新一轮的攻势,曾提前对保安厅的指挥人员来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将以前“国土交通省”的文职人员全部换为军事指挥人员,另外加上去年日本修改了《海上保安厅法》,赋予保安厅在钓鱼岛抓捕“非法”人员的权利,海上保安厅从此完全具备了“警察”和“军人”的双重职能,以应对中国海警在未来对钓鱼岛的攻势。事实上日本海上保安厅的人员素质和装备堪称世界一流,其拥有大约70余艘大中巡视船,吨位都在数千吨级以上,最大巡视船吨数在7175吨,并且拥有舰载直升机以及多门先进的舰炮和机枪。

  其中80年代后期海上保安厅配备的两艘“瑞穗”级巡视舰更引人注目,该舰排水量5000多吨,可以搭载2架直升机,警戒与作战范围大大提升。并装备1门35毫米舰炮,搭载1艘高速警备艇,1艘全天候救生艇,还设置有OIC指挥所和行动信息中心,可以作为海上指挥部。而“敷岛”级大型巡视船,排水量7000吨左右(超过很多驱逐舰),航速25节,续航力2万海里,装备两门双联35毫米舰炮,搭载两架美洲豹多用途直升机,并装备有先进的对空雷达和火控系统,堪称巡视舰中的巨无霸。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整体实力仅次于美国的海岸警卫队,是中国海上执法力量所无法比拟的,且其军事性质非常明显,中国对此不可小觑,这也是日本频频叫板中国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一直是被动应对日本,此次海警船首次参与钓鱼岛巡逻,相对于日本仍然慢了半拍,但在理论上已经与日本执法力量扯平,既然日本海上保安厅能在钓鱼岛抓人,那么中国海警局照样也可以抓人。经过数个部门整合而成的中国海警局,在人数规模上超过日本海上保安厅,但在船只吨位、武器配备、人员素质以及执法经验上,中国海警局要远远落后于日本海上保安厅,中国海警局根本不是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对手,但差距并不会一成不变,随着中国海洋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海警投入的增加,中国海警局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差距将被逐渐缩小。而与渔政、海监和海警混乱的局面相比,经过整合之后的中国海警局,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差距,而随着中国海警局船只接防钓鱼岛,日本海上保安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

  若日本政府不主动挑起钓鱼岛冲突,不对钓鱼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那么北京或许会继续默认其对钓鱼岛的实际占有,也很难想象中国执法船只能够进入钓鱼岛海域之内,并且也将巡逻常态化。事实上日本在没有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之前,中国一直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为了避免刺激日本,中国政府曾禁止执法船只靠近钓鱼岛,但中国的克制与忍让似乎没有取得日本的认可,反而其更加肆无忌惮,单方面公开侵占钓鱼岛,将中国的底线践踏的体无完肤,为此中国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以逼迫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做出让步。事实上中国并不怕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得寸进尺,就担心安倍是虚张声势,装模作样,日本每往前走一步,其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就会对自己越不利;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首先从民事保钓升级为海监、渔政巡逻,现在升级为海警巡逻,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中国明显是在设套让日本钻。
作者: 闫桥    时间: 2013-7-29 10:01
了不起的举动




欢迎光临 国际军棋 (http://bbs.gjj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