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棋

标题: 伊核六方会谈成果有点儿“勉强” [打印本页]

作者: 闫桥    时间: 2013-11-25 09:00
标题: 伊核六方会谈成果有点儿“勉强”
伊核六方会谈成果有点儿“勉强”


闫 桥 / 文

新华网日内瓦11月24日电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24日代表参加伊朗核问题对话会的各方发表联合声明。声明说,各方在深入谈判之后就伊朗核问题的“行动计划达成了一项协议”。声明说,这项协议“提供了长期、全面解决(伊核问题)的路径。”各方同意作为伊核问题全面解决过程的第一步,在6个月内采取“初步的互让措施”。

美国白宫方面则宣布,伊朗承诺停止进行5%浓度以上的铀浓缩,不再增加离心机。另据一名美国政府官员称,各方达成的这项协议包括伊朗停止核项目研发,包括在阿拉克的核设施运转,并废止其20%的铀浓缩材料。
种种迹象表明,这次会谈的成果确实是阶段性成果而且有点儿“勉强”。我们看到,尽管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会谈举行前有意淡化对会谈成果的期待,但从会议延期一天和中国外长紧急出席的情况看,六方国家还是想抓住机遇努力促使伊核问题的解决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从2008年6月起,伊核会谈前后不下20次,而这根“难啃的骨头”直到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台才开始变软。自今年6月温和派鲁哈尼上任以来,把争取解除国际制裁当作外交工作重点,其中又把改善对美关系作为突破口。9月下旬,他在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虽然错过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的机会,但9月27日,两位总统在电话中实现了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领导人的首次交谈,并表达了推进伊核谈判、修复美伊关系的意愿,这就给解决伊核问题带来了契机。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起了作用,迫使伊朗国内民众在强硬派与温和派中做出了选择。所以鲁哈尼一上台随即表达了谈判的意愿,而国际社会也在谨慎地审视着伊朗,但都希望能取得一些关键性的突破。本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伊朗总统鲁哈尼通电话。在通话中,习近平表示中方希望伊方把握机遇,保持对话势头,同各方寻求最大公约数,在新一轮伊核日内瓦会谈中争取最好结果。同时,鲁哈尼也表示,新一轮对话即将在日内瓦举行,希望中方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各方通过对话早日达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协议。在同一天,鲁哈尼也与英国首相卡梅伦通电话,此次为两国领导人10多年来的首次交谈。在通话中,双方表示在新一轮会谈中,将维护共同利益。

  我们知道在10月15日—16日举行的上一轮会谈中就显现出了积极信号,而且在上一轮会谈结束不久后,伊朗就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对两个核设施进行核查。几天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显示,自8月鲁哈尼就任伊朗总统以来,伊朗已经停止扩大铀浓缩规模,也停止了重水反应堆主要部件的安装工作。看来伊朗已经在为本轮会谈取得成果做着实质上的准备,因此会谈取得一些突破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伊核问题就如同朝核问题一样,不仅是地区的更是世界的结构性矛盾的产物,所以伊核问题的真正解决依然路途遥远。 




欢迎光临 国际军棋 (http://bbs.gjj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