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棋
标题:
日本是否会放缓同中国的军事对峙?
[打印本页]
作者:
闫桥
时间:
2014-1-8 09:49
标题:
日本是否会放缓同中国的军事对峙?
日本是否会放缓同中国的军事对峙?
闫 桥 / 文
回顾中日钓鱼岛争端整个过程,我们终于可以比较理性地看待这一事态的全部了。应该说,自2012年9月11日至今的每一个时间点,中日都有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只不过都是由于克制和巧妙应对从而得以化解。我考虑这样的结果与中国和谐的安全观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就是美国的因素,另外还有日本本身对时局的判断。
现在我们几乎就可以看穿看透这件事情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比如我们一开始动用公务船去钓鱼岛巡航,日方如何应对?敢不敢撞船等等都是未知数。再就是随后我们又换成了海警舰,要看日方有什么反应。另外就是我们运-8飞机突破封锁飞临钓鱼岛招惹来日方7、8架军机,当时那种情形也非常紧急,如果我们针锋相对东海上的空战就不可避免。还有日本污蔑中国海军舰只火控雷达照射一事…日本宣称要击落中国的无人机…我国随后派出了大型电子侦察机…再后来我国即宣布了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美国首先派遣两架B-52战略轰炸机试探并为日本打气等等。而在这过程中始终都有美国的影子,比如中日开战美国是否会介入之类的问题始终无法释怀,美国也一会儿一个样,但我们逐渐发现在它看似袒护日本的表态里包含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中日两国发生战争,这充分说明美国的政治家们的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只要中日濒临冲突的边缘马上就会有美国高官走马灯似地穿梭于中日韩,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来斡旋的是美国副总统拜登,由此可见美国对东亚局势的重视。
在中日首次危机到来的时刻,中美元首进行了历史性的庄园会晤,这为中美关系定下了不搞对抗互利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总基调。杨洁篪说,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主席在会晤中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应该说,中美关系基调的确定也为中日关系的未来做好了铺垫。美国在分别对中日两国都存在巨大利益的时候,只能力争保持双方力量上的平衡,使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降到最低。
有人说中美关系是敌对关系,中美一定得爆发军事冲突,甚至是核战,我认为在当前条件下这种猜测是几乎没有道理的。我们通过前不久在南海辽宁舰训练海域,中国登陆舰拦截美国考本斯号巡洋舰的事来看,中美在军事上已经在逐步建立了不发生误判的有效沟通机制。即便美军舰只图谋不轨,但谁也不愿意真正看到冲突的出现。再就是人们早已认识到核战争即是对整个人类的毁灭这个道理,除非世界再次出现了战争狂人,恐怕现在的人类文明与进步早已容不得这些人存在,拉登的覆灭就是很好地证明。尤其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也为全世界做出了好的表率,即使所有有核国家还在不断地追求更新核弹技术保持高水平的核遏制力,但我相信也都是“好看不好吃”的摆设。
现在看来,控制安倍或左右安倍右翼政权的还是美国,因此安倍对美国想要的东亚安全还是有所顾忌的。假如安倍认识到即便通过与中国的军事冲突也不能达到彻底修宪目的的话,那他这届政府的使命就已经宣告结束。我们注意到他要把修宪放在2020年奥运会召开之际,这很可能就是充分考虑到了修宪的难度,从而放缓了进程。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中日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我们从整个斗争形势上看,中国目前明显占据了主动优势,而安倍由于自己的错误史观而逐渐走向被动。中日关系降到了历史冰点,无疑对日本在经济上是个重要打击,但对中国却是影响甚微,所以日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就是开发其它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价值继续与中国抗衡,我认为在安倍得不到任何好处的情况下逐渐会放缓同中国在军事上的对峙。
作者:
zangaozj
时间:
2014-1-9 21:03
借中国威胁论武装自己,同时日本也在谋划美国影响力在东亚彻底失势之后自己的位置,所以对抗应该会延续下去。
欢迎光临 国际军棋 (http://bbs.gjj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