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棋
标题:
旅游的真谛
[打印本页]
作者:
闫桥
时间:
2014-5-3 13:06
标题:
旅游的真谛
旅游的真谛
闫 桥 / 文
每至法定长假总免不了有出去逛一圈的冲动,虽然不知为何要把本来7天的五一长假改为3天,但还是觉得必须抽出一天的时间出去走走,否则每天不是趴在网上就是看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生活何时是终结。
说起旅游从小的记忆就是一年单位里的一项集体活动项目,我记得我的第一次旅游还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父母当时的单位太原市手管局技校组织了一次去石家庄的参观,当时估计我就是5、6岁,妹妹比我小两岁自然被父母不是背着就是抱着,反正我是一路喊着腿疼。记忆中品尝到了第一次外来美食羊肉泡馍,我和妹妹还深受纪念馆中解放军女战士的喜爱。还记得一起随行参观的还有一位他们的男学生,高高的个子,脚上穿着一双当时最流行的高腰白球鞋,是当时篮球运动爱好者的标志,此人仪表堂堂唯一不足之处就是脸上有一块明显的烫伤印记,我记得此人就是斗过我父母的红卫兵干将,因此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然后上学后所有的旅游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由学校组织的去革命烈士陵园,大部分是排队徒步,白衬衣蓝裤子,身背军用水壶、挎包,抬着花圈,佩戴小白花,打着旗帜,列队而行。特别是家长为每个学生还带着一年中也很少能吃到的饼干蛋糕和水果等,还有每个人在那一天都有可能变得很富有,大家都会在回来的路上算计着手中的一毛钱或五分钱如何才能花出最大效能——当然三分钱的一根冰棍一定是少不了的,如果能剩下五分说不定还要去看场地道战地雷战那样的电影,我记得十大革命京剧样板戏都是由学校包场看的,由于看得多也听得多,人人都会唱上几段——尽管不懂得具体的词句的含义。
再后来就是当兵,因为就在北京香山脚下,所以我们放映队经常集体爬山,个人也能利用假期去故宫、八达岭、十三陵逛一逛,但最有意思的一次还是我当校外辅导员,在一个暑假组织大院学生去了趟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故居,去了趟宋庆龄故居和鲁迅的故居。再后来就是分配到太原某军工单位,刚一上班就赶上工厂团委组织青年职工去五台山旅游,记得厂里派了部解放牌大卡车,尽管上面蒙了帆布也是冻得要命,但大家都意气风发的样子一路走来一路放声高歌,心中充满了理想。
记得在单位出去最长的一次是派我去南京华东工学院参加兵器部组织的为期两个月的新闻和报纸编辑学习培训,由于学校本身就在明孝陵(孝陵卫),所以一有时间同学们都要出去四处走走,什么梅花山、暗香阁、雨花台、中华门、中山陵、玄武湖以及南京的大街小巷甚至是新街口、百货大楼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甚至刚刚有了旅游的概念,生平第一次买了双旅游鞋。这样的学习自然收获不小,特别是每节课都是由江苏日报和电台的著名编辑和记者讲授,摄影课和书法课也是请了当地的一些名家,此外校方还组织我们赴无锡、苏州等地采访实习,当时南京汽车制造厂正与意大利合作准备生产依维柯,无锡也正向全国最领先的经济发达地区迈进,感觉一切都那么新鲜,充满生机。而且苏州的园林与无锡的太湖鼋头渚以及寒山寺等2也都是全国最著名的景区,自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后来就是单位派我去代表山西参加了64届广交会筹备展览,我独自一人从太原乘火车去了北京,专门要体会一下京广线的滋味。1988年的广州已经是中国最开放的前沿,夜市让人流连忘返,黄花岗纪念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说实话,当时对那段历史根本就不懂。
后来还有两次派我去南京的机会,为此我也参观了刚落成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所以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馆内收藏的数不胜数的文字图片,那么详实,尽然还有日本人质疑三十万被害得真实性,真是无奈。不过我亲眼看见有许多的日本旅行团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参观,所以日本人应该还是善良的多。
记得最后一次是单位派我去东北辽宁锦州代表厂家参加一个反映当时中国五大纯碱生产厂生产设备研制过程的电视片的制作,我们军工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参与其核心部件碳化塔的研制,充分反映了我们“保军转民”的成果,我们与化工部各单位的配合受到了各界好评。在东北期间,我们主要游览了塔山阻击战旧址,第一次在锦西见到了海。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便来到山西的东南端晋城发展,一切是从零开始。在这20余年中也算是踏遍了这块土地,而随着对这块土地的了解,也越来越感到这地方真是块风水宝地,因为只要一出城就是满目美景,随便走走皆旅游。
我觉得现在只要把车越往深山里开,开得越深你的收获就越多,你就尽情地用相机记录吧。
这次去的地方是晋城与河南的博爱县、沁阳交界的地方,中间有一股来自山西的水,博爱建了两个水利枢纽用以发电,当我走进其中的一个时,工作人员格外热情地向我介绍说他们这一个比较小,是每小时500瓦,上面有一个是1300瓦。他说三峡是70万千瓦,小浪底是30万千瓦,这里瓦数小是由于水量小。
我们一行人是在晋城这边的一个叫两圪坨的村庄里休息的,因为这里有亲戚,据说他们这村就剩了两家人,还有些村仅剩了2位老人。我看以下就凭照片说话吧,我一定会精选一些最具有特点的为大家展示......。
刚把照片选好,感觉必须解释几句。
一个是发现家家院里有个泥灶,估计制作工艺流传久远。还有个装满柿子的透明油桶,那是在做醋,我也是第一次见。吃的菜是从城里带来的,但芹菜是从房屋背后的地里拔的,还有一片小葱。鸡蛋是土鸡蛋,颜色特黄。还有小山羊刚刚生出2小时,羊倌坐在傍边,手里拿着旱烟,以前这里农村就抽这个,现在也有部分城里人没丢掉。另外漂流用橡皮艇是有摩托运往起点,艄公大爷向我介绍了不少过去的事情。两块石头是当地游人准备带回家的。还有这村用电不花钱,据说是与河南打官司胜利的优待。其实这村人也很想归河南,因为景区是河南所开发,不允许他们去卖野韭菜。据说景区里是个很大的水库,有瀑布有游船,同行者都上去了,唯有我爬不动。
祝大家节日快乐!(照片只会往我的凤凰博客发,敬请原谅)
欢迎光临 国际军棋 (http://bbs.gjj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