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棋

标题: 我舰在也门撤侨中的几个重要细节 [打印本页]

作者: 闫桥    时间: 2015-4-2 07:42
标题: 我舰在也门撤侨中的几个重要细节
我舰在也门撤侨中的几个重要细节

闫 桥 / 文

随着3月31日晚第一批撤离也门的122名同胞抵达首都北京起,关于这次也门撤侨的相关报道也逐渐多了起来。可以说,中国海军的这次任务完成的非常完美,不仅反映着他们的训练水平和实战水平,更展示出了我国海军建设新的成果。特别是在远洋综合能力以及执行海外维权、紧急抢险救援、为同胞提供保护等方面,充分反映着我国海军的能力与实力,完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成功尝试。如果你对海军建设感兴趣的话,你一定会注意到相关报道中以下的几个细节:

决策筹划

我们从来自中国海军网的一篇对这次撤侨行动的全程记录得知,也门局势急剧恶化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时刻牵挂着驻也门中国同胞的生命安全,果断决策:命令正在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赴也门撤离中国公民!而起初,此项决定还处在严格的保密状态。

“在记者的手上,有一份编队制定的《护航编队从也门撤离人员方案》,落款时间是3月20日。而海军给编队关于准备从也门撤离人员的预先号令,下达于3月26日。”这说明海军方面早已得到命令提早做好了也门撤侨的方案,也就是说,几乎提前一周,护航编队就已开始着手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

2015年1月20日,位于萨那的也门总统府被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组织占领。从那时起,也门的局势变化就成为了编队每天交班会的重点内容。护航编队执行任务的亚丁湾距也门咫尺之遥。一旦需要从也门撤离中方人员,任务非护航编队莫属。从那时起,指挥组开始研究也门亚丁、荷台达等主要港口航法,外事组与大使馆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各舰开始精确计算每日主副食品消耗和可容纳人员数量……。

我们知道,今年2月初,胡塞武装推翻了哈迪政府,占领首都萨那并宣布成立总统委员会和全国过渡委员会,取代总统和议会治理国家,但这一行动使也门陷入无政府状态。我国政府早已预料到也门战乱会危及到同胞安全,所以早就有了撤侨构想并根据局势的变化制定好了撤侨预案和具体实施方案。而这样的重担也一定会落在“近在咫尺”的护航编队身上,所以他们不仅也时刻关注也门局势的变化,更做好了随时赶赴也门接同胞撤离的准备。应该说,我国利用远在海外的海军舰艇执行就近撤侨任务是一次破天荒的事,所以必须从筹划到落实,不能出现半点闪失,而且是当做特殊的战斗任务来完成。

组织实施

我们注意到,编队得到赶赴也门的具体时间是在3月26日深夜,也就是同也门总统“乘船出逃”同一天。而抵达时间为29日。

3月26日深夜,海军的预先命令下达。编队立即组织各舰暂停护航行动,高速航渡至也门附近领海线外待机。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编队连夜召开临时党委会,发布紧急政治动员令,部署各舰立即由护航状态转入撤离人员准备状态。立足最复杂、最困难局面,完善舰艇靠泊、安全警戒、人员安置、生活保障、卫生防疫等方案。各舰综合考虑撤离人数和舰艇保障能力,备便舱室、被褥、食品和药品等保障,开设就餐洗漱区域、行李存储点、方便食品和矿泉水派发点,直升机组、特战队认真研究在陌生地域的行动细则。

亚丁港航道狭窄弯曲,港内有沉船等碍航物,而且离正在交火的市区较近,高层建筑多,安全隐患不少。而荷台达港则是我国军舰首次停靠,港内安全航道仅仅只有100多米宽,海水浅、港池小,驶入以后难以掉头,而此次行动需要潍坊舰快进快出。为此,编队连夜研究制定进港航法,精心拟制靠泊方案,根据港内潮高和流向,将航行方案的位置精确到每米,航向精确到每度。

国际军棋
从以上我们就能看出,组织协调工作有多么复杂。海军有海军的特点,对技术的要求相当高,能出色地完成这种任务本身就是能打胜仗的一种基本能力体现。从26日深夜接到命令到29日到达预定海域,应该说舰艇是在全速行进。

29日17时40分,编队接到中国驻亚丁总领事馆于广雷副领事的电话:首批撤离的124名人员已经在亚丁港准备就绪,进出港事宜协调完毕!经过1个小时的急速航渡后,亚丁城的轮廓出现在眼前。而此刻的亚丁没有香气缭绕,只有硝烟弥漫。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乘小艇在海面穿梭,刺耳的枪声不时在市区响起。

“一级战斗部署!”“舰载武器系统备便!”一声声指令在舰艇广播里传递,舱面火力警戒区迅速建立。

18时45分,临沂舰靠泊完毕。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和舰员布设起一道安全警戒圈,把124名待撤离人员紧紧护在身后。分组—登记—安检—登舰……39分钟后,124人登舰完毕。

而在红海南部的也门荷台达港,编队潍坊舰官兵们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撤离当天,沙特对荷台达的空袭仍在继续,晚一分钟撤离,就多一分危险,而待撤离的人数多达455人。

编队第一时间将在亚丁的撤离经验通过卫星发送到荷台达。位于潍坊舰的预备指挥所立即逐条修改方案,优化上舰流程、提高安置效率。舰艇一靠港,早已推演了无数遍的预案立即展开,警戒组、安检组、行李组和应急分队迅速就位……在最耗时间的安检环节,他们同时开辟了6条通道,使人员流动速度大大加快。仅一小时后,潍坊舰便满载着撤离人员离开了码头!

当地时间31日凌晨5时30分,潍坊舰抵达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至此,从也门撤离的571名中国公民已全部平安抵达吉布提。

相当不容易,相当不简单,两艘舰艇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给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与我国包括外交部使领馆等军地各级机关的充分准备和配合协调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更是与我们海军官兵平时艰苦的富有成效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他们完全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一定不会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保障机制

我们注意到了关于舰艇保障方面的相关细节,一个是咱们的舰艇是在一月份进行了一次物资补充停靠,而整个护航编队也只有一艘补给舰。应该说他们是在生活物资并不充分的情况下热情接待了这些处于战火之下焦虑中的同胞,并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为他们压惊,而广大官兵却是把所有休息场所让给各位同胞,而自己却是在长久地站立和“就咸菜”。

实际上从海军网这篇报道看,官兵们并不是“就咸菜”,而为同胞们提供的饮食也并不是广为流传的“八个菜”,而是六菜一汤。

29日23时,登上临沂舰的撤离人员,在舰上餐厅开始了晚餐。摆在桌上的有六菜一汤——红烧牛肉、酸菜粉丝、木须肉、土豆片炒青椒、肉串、鱿鱼圈和紫菜蛋花汤,主食有饺子、花卷、馒头、米饭。

在同胞们吃完后,舰员们也开始了自己的晚餐:肉罐头、煮南瓜和馒头。这样每顿只有两个菜的伙食,舰员们已经吃了3天。

接到预先号令时,编队距上一轮靠港补给已接近30天,主副食品、蔬菜等库存不多。为了确保撤离人员上舰后能吃饱、吃好,各舰都将日常食品消耗压缩到了最低限度,还为64名回族和维吾尔族同胞准备了清真膳食。

为了让大家上舰后能有地方休息,舰员们把已经换上干净卧具的床铺都腾了出来,休更的时候只能坐着马扎打盹。护航编队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子弟兵们无处不在的蓝色身影,让大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温暖……。

据说当国内网民看到在这次撤侨行动中我海军官兵为同胞准备了丰盛的食物而自己却“就咸菜”后,许多人又放佛找到了喷点,环球网的报道就有意思,为此还专门有人出来做解释,感觉实在有趣,但我想也确实能起到一些普及海军生活常识的效果,能起到让更多的普通百姓关注国防和关心海军建设上来的效果,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军一线官兵的日常生活,并给予充分的理解。
国际军棋

下面这段解释就很专业(网友片构):

1,从也门撤离的中国公民共571人,其中122人从也门亚丁港乘坐海军临沂舰,449人乘坐海军潍坊舰。临沂舰和潍坊舰同属054A型导弹护卫舰,额定舰员180人。——也就是说,临沂舰上突然增加了比正常情况下多出2/3的员额,潍坊舰上则增加了2.5倍的员额!海上不是你家,没有菜市场。

2,第19批护航编队上一次靠港补给是在3月7日,阿曼塞拉莱港。护航编队26日接到命令从待机点全速前往也门,29日上午抵达。3天过程中,舰员的餐标一直保持吃罐头的水平。——那时对外还是保密状态呢,然后秘密地坚持作秀3天?编队三个月才靠一次港,每天的消耗都是定额,紧急任务没有时间靠港补给,只能依靠补给舰上的存货,补给舰航速慢才21节,海上有限补给后护卫舰还得甩开补给舰全速28节前进,肯定不够900多人都吃好,那就省三天的好菜好饭吧。

3,在也门等待撤离的人员大部分是当地中企和援外人员,而也门的亚丁港以前也曾是我护航编队的补给港口,我军靠港修整时,补给上来的各种满足我吃货种族的吃喝食材,都是由当地中企帮助筹措。——所以,如今也门乱了,用舰上最好的饭菜报一下恩不可以吗?

总之,两艘护卫舰执行完撤侨行动还要调头继续为亚丁湾来往的中国货船们护航,不能甩开腮帮子跟救出来的祖国人民一起吃自助,不然就得再额外靠港补给一次,护航就开天窗了喂。

好吧,如果你还理解不了人民海军非要自己省吃俭用却让上舰的老百姓吃顿好饭,认为不够吃大家就都不要吃自助省着点,人家美军对待上舰人员一视同仁的做法才叫专业,那就这么说吧:我军对待人民总会像初恋一样失去理智。懂那种感觉吧。

还有这一段(网友西山小宝):

不管放在哪说,不管跟世界上任何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相比,这次也门撤侨,中国海军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行动堪称完美。

谁料侨都撤完了,却因为军舰上的八个菜,惹来众多人的大讨论。原文来自于《新京报》的一篇报道,文章援引一位亲历者史先生的话说,在军舰上吃了一顿饭,“我们八个菜,战士吃咸菜”,一时间起了波澜。

参加大讨论的人立场主要有三:诋毁、质疑、心疼。诋毁者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羞辱中国军队的机会的,他们认为这说明中国军队后勤保障差,没有能力执行海外任务。质疑者认为这可能是当官的作秀,故意搞出这样的反差。心疼者认为没必要给侨民搞八个菜,自己吃咸菜,完全可以让战士和侨民都各吃四个菜。

对于各方的关心、不了解甚至是漫骂,我们主张从技术和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说明解释,一个一个地回答为什么“我们八个菜,战士吃咸菜”。

问题一:中国海军真的已经没吃的了吗?回答当然不是。请不要怀疑这艘3800吨的新型护卫舰的保障能力,它的冷库里虽然不可能有什么新鲜的蔬菜,肉和一些可以长期储存的食品是足够的。而且不要忘记了,护航舰队除了中途会靠岸补给外,带的还有一条补给舰伴随保障。

但是,给养是够了,但厨房和餐厅是不够的。作为一条水面战斗舰,它的厨房和餐厅设计非常狭小,远远不能满足一下子上来400多人。一般说来,这个规模的军舰上,有两到三个餐厅,军官餐厅一般只能容纳20人左右,士兵餐厅同时只能容纳30、40人就餐。仅此规模。所以,满足400人就餐,只能靠炊事班车轮转,流水席。所以,中国海军把有限的厨房和餐厅腾出来,自己就着罐头、咸菜,就着一碗南瓜汤对付一顿,而不是没有给养。

问题二: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出几个菜给战士,让战士们不吃咸菜?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好回答。因为从也门到吉布提,也就大概7、8个小时的航程,只需要供应一顿热食即可解决问题。
国际军棋

以中国海军的传统和热情,当然是恨不得拿出平时的积蓄,让刚脱离战火的同胞吃上一顿好饭好菜,安稳情绪。这个,不应该么?不对么?不符合人之常情么?谁家来了客人,不多做上两个好菜呢?为了让同胞吃顿好饭,且就这一顿饭,军队自己紧缩一顿自然也是情理之中。抗震救灾的时候,军队把帐篷、水和食品都让给了老百姓,也没见就能影响战斗力。

当然做8个菜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还是跟海军水面舰艇的厨房有关系。军舰上的锅灶跟陆军连队的大锅大灶不一样,一锅炒一个菜,就够一百多号人吃了。海军不一样,小锅小灶,军舰的给养多为半成品,需要烤箱、蒸屉、炸锅、电饭锅齐上阵,一锅一锅来,才能做出这么多人的热食。所以看似品种多,其实炊事班做起来可能会更快捷高效。

问题三:是不是当官的作秀?了解海军的人都知道,水面舰艇在执行任务期间,海军本身也有吃“寒食”的传统。所谓“寒食”,是相对热食而言,简单地说就是干粮,这既是传统也是完成任务和战备的需要。军舰执行撤侨任务,全舰处于等级战备之中,吃“寒食”,于情于理于条令,都是完全符合常规的,既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如果说是作秀,那海军已经作了几十年秀了。再说了,现在的海军“寒食”,还有罐头呢,早已经不是多年前的“寒食”了。

是不是做秀,还要看当时的人力调配情况。一条军舰上,炊事班只有7、8个人,与陆军不同的是,水面舰艇的炊事班不仅要做饭,还同时承担支援保障甚至会编配到作战岗位上,比如军舰的洗消、防化,等等。完成400人的饮食保障,已经需要炊事班分9次完成,如果再要为将近200名舰员做饭,至少还需要分3至4轮。真的非要吃那一口热的吗?如果指挥员这时候非要体现出军民一致,为了堵住某些人的嘴,而非要吃上那一口热饭,我觉得才是真正的作秀。
国际军棋

……。我们从以上的相关报道和讨论里,确实感到了我国蓝水海军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应该说,我国并不是一个天然的海洋国家,历史上更注重陆地。新中国成立后就是一个海军从无到有的过程,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的海军建设更是到了一个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从战略层面看,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如何保护我国的海外利益给我军也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新的内容。从这次撤侨行动上看,我们只是初步具备了这样的技术和素质,而下一步更需要提高和解决的就是快速远程投送兵力和装备的能力问题。不过我们懂得,饭要一口一口吃,中国有句俗话:不怕慢,就怕站。我们从这次国家调遣就在附近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护航编队临时执行这项特殊任务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海外军事延伸的能力。相信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的上升,我国会越来越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我国的海空力量不仅要成为维护自己海外利益的中坚,更会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安全的重要力量,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groupid=287]国际军棋[/groupid]




欢迎光临 国际军棋 (http://bbs.gjj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