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棋

标题: 蛮夷之“夷”在哪里?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军棋    时间: 2016-4-29 23:49
标题: 蛮夷之“夷”在哪里?
蛮夷之“夷”在哪里?
轩辕文明的博客
(2009-08-16 20:04:43)

标签: 红山文化 黄帝 九黎族 炎帝 阪泉之战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称外族为蛮夷。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如果你翻书、上网搜寻,会被各种稀奇古怪、自相矛盾的解释弄得糊里糊涂。但是,如果你关注过红山文化,就容易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国际军棋

    早在五六千年以前,一开始是神农氏族称炎帝。轩辕氏族在以辽河、大凌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这个时期,称现在所说的中原地区为“夷”。夷,指平,平地,平原。譬如老子所说的:“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意思就是说,大道很平坦,但人们却喜好走崎岖的小路。夷字当时本是地域称谓,无所谓褒贬。对夷地的居民称为夷人,是从地域角度说的,但他们的民族却不是夷族,没这个民族。当时夷地的居民主要是九黎三苗。后来与黄帝打仗的那个蚩尤属于九黎。之所以称为“九黎”,是因为黎族内部又存在许多个不同的氏族。

    明确了夷在哪里,就容易理解东夷在哪里了,当然是指夷地的东部,也就是山东一带的地区。同样,明确了夷,也就明确了蛮,这个概念争议不大,当然是指夷以南的地域。蛮也是个地域概念,当时那里的民族、氏族十分庞杂,北方民族对他们的民族、氏族概念划分得不是很清晰,统称之蛮人,也是从地理角度称呼的,无所谓褒贬。远古人很淳朴,没那么多坏心眼,刻意贬低谁。国际军棋

    理解了夷、蛮、东夷,也就容易理解华、夏了。华、夏也是地域称谓。华是指炎帝的神农氏族所在的西北地区,夏是指轩辕氏族所在的以辽河、大凌河这两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目前的考古发现如此。后来党项族在西北地区建立西夏,并不被认为与夏地民族有什么关系,但他们的取名应该是有道理的,可能夏的地域不止两河流域。《山海经》把昆仑山作为神山,说明夏的地域可能比已知的要广大得多,很可能覆盖了整个北方地区)。后世之所以华夏并称,是因为炎黄阪泉之战以后华夏两地的民族(不止是轩辕氏族和神农氏族,还有其它早期兼并进来的氏族)组成联合势力,共同对付蛮夷地区的民族,以后这些民族通婚合并成一个新的民族,保留了华夏这个地域称呼为民族称谓。注意这个称谓是“华”在前“夏”在后。这是夏文化的一个特点。把自己或主要的一方的称呼放在后面,这跟夏民族的宗教哲学观念和黄帝所创立的礼制有关。后来所称的“蛮夷”也是把主要的对手“夷”放在后边,将次要的对手“蛮”放在前边。华夏民族这种称谓传统一直保留到到大清末年。当时清朝外交官员初与西方人打交道时,仍然把自已的国家称呼放在对方的后边,后来才顺应西方人制定的“国际惯例”,改为各自把自己的称谓放在别人前边。
    使蛮夷产生贬义是在华夏民族征服蛮夷人之后很久的事了。
    轩辕氏先在阪泉之战中打败了炎帝,取代炎帝称黄帝。夷人蚩尤率领九黎族主动进攻黄帝,就是因为不肯服从黄帝取代炎帝的地位。其实,炎帝不是尝百草的炎帝,而是他的子孙。此时,他们的统治已经没落了,蚩尤早已不服从炎帝的统治了,但名义上炎帝还是帝。黄帝取代炎帝之后,“蚩尤作兵伐黄帝”,在涿鹿展开非常激烈的战争。当时九黎族占据着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实力雄厚。黄帝与蚩尤的战争进行得很艰苦,一度被蚩尤占了上风。但最终黄帝打败了蚩尤,“三战而得其志”,征服了九黎族这个凶悍的民族。以后征服东夷人、蛮人也就顺理成章了。上古历史文献重点记述了黄帝与蚩尤的决战,因为这是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战争。以后的历史也可以证明,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但这话只对北方有效,中国历史上从来还没有从南方向北方进攻而取得全国政权的先例,包括国民党的北伐战争,也并没有真正统一全国;共产党也是自南方长征到北方之后,最后从北向南征服才基本完成国家统一的。

    黄帝征服夷人之后,华夏民族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华夏民族和蛮夷地区的民族长期杂居过程中,华夏民族为了保持民族的文明和传统的纯洁性,抵制蛮夷地区的文化侵袭,防止华夏民族因文化分歧而发生分裂,对蛮夷采取了同化政策,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到了尧舜时期,经过长达上千年的民族斗争,华夏民族仍然保持着“华夷之辨”的传统政策。三苗作乱,舜帝“窜三苗于三危”,将夷人整体迁徙到西南偏远地区。至今西南的苗族人仍然奉蚩尤为他们的祖先。也正是在长期的民族斗争中,华夏人开始对蛮夷民族产生了蔑视的态度,“蛮”、“夷”二字也就有了贬义的色彩。国际军棋

    在这个过程中,华夏民族虽然成了夷地的居民,却不肯称自己是夷人,以区别于原住民。早期华夏民族是以外来的征服者自居的。在长期的民族杂居过程中,特别是后来发生通婚关系,同化了一批当地原住民,但华夏民族也不可能不受蛮夷文化的影响,只不过影响相对小一些而已。随着统治基础的稳固,后来的华夏民族子孙逐渐把自己当作夷地的当然居民了,反而忘记了自己的身世来历,把一切异地民族统称为蛮夷,包括自己祖国的同胞。由于地域称谓演变成了民族称谓,于是乎造成了后来称呼上的混乱。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之后,在红山文化发现以前,华夏民族早已不知道自己身是何人,来自何方了,蛮夷的称呼一直用来泛指一切外族,“夷”也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国际军棋

    如今,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对中国历史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为了还历史本来面目,返朴归真,应取消歧视色彩,恢复东夷、蛮、夷、华、夏的地理称谓。那么,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地区可称之为夷,夷地以东地区称为东夷,夷地以南的地区称为蛮,夷地以西地区称为华,辽河、大凌河这两河流域及其北方地区称为夏。这样,东南中西北的地理称谓又恢复正常了,不必再使用什么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东北这样的称呼了。[groupid=287]国际军棋[/groupid]




欢迎光临 国际军棋 (http://bbs.gjj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