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棋

标题: 我所了解的“中国首善”陈光标 [打印本页]

作者: lansede    时间: 2011-2-11 13:13
标题: 我所了解的“中国首善”陈光标
王乃勇
我是陈光标小学时的老师王乃勇。最近看到网上有些人借陈光标家乡人的名义在网上散发帖子,用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来诋毁光标,作为光标的老师和家乡人,我觉得自己有必要给陈光标说几句公道话。
世界上完美的东西是相对的,不完美的东西是绝对的。人的一生始终伴随着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功过各有、是非曲直皆存。他如此、你如此、我亦如此。我对哲学懂的甚少,只对生活持感悟感慨之态,对世间纷杂繁复固然漠视,但对光标致富回馈社会一事尤为感慨。
陈光标上小学时是我的学生。教书育人,老师总是教学生学道理,先做人,后做事。他从小略显顽皮,但做事优于同龄学生,敢为人先,不同于别的孩子,思维超前。他是一个秉性好,与人为善,脾气好的人。
光标青少年在家乡时,因为小时比较顽皮,喜欢打抱不平,村里有些人不认同光标的一些做法和行为,还曾经有过言语冲突,但是他当时乃至今日都不予计较,见之仍以诚相待,施予厚礼。这种不计怨恨的品德,豁达大度的胸怀,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
陈光标的成功是在外边商业大潮中历尽艰辛,硬闯出来的,对于一个农民的孩子来说,不容易。在光标创业的路上,吃过很多苦。光标成功后,反哺家乡,回报社会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当天,我看到新闻后,立即用手机给他发短信,给他提出建议:国家发生重大灾难,你身为“中国首善”,务必第一时间,迅速到达第一现场。后来,我知道光标其实早在地震刚发生时就已作出决策赶赴地震灾区。在地震灾区,陈光标做到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职责,而且做得相当好。为此,我感到非常欣慰。
光标经常走南闯北,工作十分忙碌,但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光标在回乡时,曾经对我说:“家乡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变化很大,这让我感到十分振奋。现在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走到哪都随身带着《中国宿迁》宣传册,不断宣传宿迁、推介宿迁,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关注宿迁的发展。”
陈光标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他曾经说:“我是吃淮河水长大的,正是有了家乡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我坚定不移并将坚持不懈。我捐款捐物的目的,就是想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为家乡的发展做点贡献。”
当陈光标刚富起来时,就拿出几十万元反哺家乡,为家乡修建了一条富民“阳光路”。这条路在修建之前,是一条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阳光路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沿线群众的出行。周围三里五村的老百姓没有不夸光标的。光标回乡,大家都冲他举大拇指。
2007年,光标投资在家乡捐建了占地30亩的泗洪县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的土地是按国家有关政策征用的。当时光标考虑到乡亲们还不够富裕,按23600元一亩的标准给大家补偿。其实当时我们这的土地一亩地只要万把块钱,即使现在也才涨到2万左右。
我看过光标建设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的土地证和证明文件,建设及土地使用手续都很完备。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光标前后共投入2000多万,建成后,免费对周围村子的老年人、孩子开放,而且他还承担了老年活动中心的维护费用,每月都在一万左右。
农贸市场是光标为家乡做的又一件好事。2006年5月18日,光标和泗洪县粮食购销公司签订协议,租赁天岗湖粮管所的土地建设了天岗湖乡农贸市场。市场建成后,光标把市场免费交给当地老百姓使用,没收过一分钱的管理费。2008年12月1日,光标又把农贸市场的管理权移交给了天岗湖乡人民政府,由政府接手市场的管理。有别有用心的人借光标家乡人的口,说光标借建农贸市场敛财,是不合适的。
光标给我看过我们县政府2008年11月给他出具的捐赠情况说明。我在情况说明上看到,多年来,他心系家乡、热爱家乡、千方百计为家乡父老办实事、办好事。先后为家乡捐资修建了4.8公里的乡村公路,捐资兴建了农贸市场、古建式老年人活动中心、幼儿园、向天岗湖中心小学捐赠50万元,向当地学校捐赠电脑、校服等文教用品,向政府部门捐赠公务用车等等,同时,为了推动家乡发展,他在天岗湖发起并承办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社会公益论坛”、“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论坛”等活动,并于2006年12月发起了“共同的阳光”大型公益活动,送戏下乡60场。以上善事义举全有陈光标全额支付费用,款物总额价值近2000万元。
我上面说的这些事都是有据可查的。
四川大灾过后,他回家时,我看他脸上一层晒黑的皮已渐渐退掉一部分,心里为之感动。所以,在家乡我听到关于他负面的话语时,我就当面问对方,陈光标究竟侵害了你什么利益?他们说没有。那我再问,你能做出像陈光标一样的承诺向社会募捐吗?他们说做不到。因此,使我想起了雷锋在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有人拿他在物质匮乏时买过一块手表和一件皮夹克之事借故挑刺,但仍没有影响到雷锋光辉榜样的形象,雷锋仍是人们心目中永远的雷锋,谁也抹杀不掉的。
我们家乡多年才出来光标这么个有出息的人,我们爱护光标的荣誉。因为光标,我们天岗湖在全国和世界都出了名,谁能说光标对家乡没有贡献?
陈光标一面拼命地挣钱,一面拼命地向社会捐钱,在某些人看起来是傻子,其实是他内在宽厚仁德的体现,也是他人性中的亮点。他挣钱,也是合法经营、遵纪守法挣来的。他工作废寝忘食,经常是每天深夜十二点以后还不能休息,一般人受不了这样的艰辛。现在他虽然工作在他乡,但有时工作到半夜后抽空还打电话给我,把我从梦中喊醒,和他商讨、策划、思考。光标的成功是与汗水成正比的,是他用顽强的毅力拼出来的,也是他坚定不移,诚信而执着追求的结果。他大胆行善超乎常人;他敢为人先,做别人不敢想的事;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所作所为是有利于国家的人,是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是一个让家乡值得骄傲的人。我作为他的老师也倍感自豪。
有些人借光标家乡人的口,说三道四,无非有几点:其一,是农贸市场的迁址影响了原先住户的生意。其实马路市场最终是要取缔的。话说到底,农贸市场不可能也永远不可能办到每家每户门口。天岗湖新农贸市场是由光标个人捐资几百万元建成,也是配合国家新农村建设和省政府要求乡镇"五个一"工程而做的好事,是政府行为,你能说他做错了吗?极少数老集镇门面房住户,暂时受影响,个人利益受点损失是可以理解的,但新建农贸市场是大局,解决脏、乱、差的局面是大事。其二,当地有极少数人家被征地,用于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所赔地款未达到个人满足。其实所涉及征地赔款国家和政府是有相关规定的,并不是你要多少,就给多少的,有国家相关法规法律所制约。其三,有些人提出光标应在家乡办企业,解决地方百姓就业问题,扶持家乡人致富才是。但光标秉持一个理念:即条件不成熟,暂不回乡办企业,待条件成熟回乡再办不迟。因而,家乡一部分人更不能强人所难,非得让光标回乡办企业不可。
光标在家乡筹办了几场演唱会、经济发展研讨会,为的是提升家乡的品牌、知名度,整体提升家乡对外形象,为家乡注入腾飞动力,是他的初衷,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偏偏有人要指手画脚,横加指责。其实反思一下,如果让这些人真的说出个一五一十来,相对于在光标所从事的事业、善事面前,他们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渺小无趣了。
光标建农贸市场捐给地方政府,不谋一分一厘,为家乡百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商品交易平台;所建的老年活动中心和光彩幼儿园又相继服务于社会和百姓,于公于私无话可说,我们还需要指责吗?用光标的话来说:钱和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能回报家乡一份心、一份情就行了。可见光标一心从善积德。如再有什么是非曲直,那就任由世人评说。心里坦然,方得久远从容。看人与看事物一样,都要有立体的、全方位的思考。
光标从善,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这是有目共睹的。至于某些人去说长道短自然是子虚乌有的“酸葡萄”心理!这些人“红眼病”的理由无非是自己做不了的事或许做不好,偏偏不想让别人去做;自己行不了善的事,却偏偏也不让别人去行善;自己富不了的事,却偏偏妒忌他人去富;自己舍不得募捐,却偏偏不喜欢别人去募捐;自己慈善不了,却偏偏不想让别人慈善。这些人不曾扪心自问,也不曾将心比心,也就谈不上社会责任感、民族感、正义感。光标创业需要勇气,挣钱也需要勇气,义举捐钱物更需要勇气。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催得很多人都怕,一切他都要面对;他走出了这一步,因为他的勇气可嘉、可敬、可学。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谋求生存;只有发展,才能构建和谐;只有发展,社会才能有希望,才有爱心去善待社会、反哺社会,光标做到了。
用什么心态去看待一个人,用什么心态去看待事物呢?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客观存在,也是与消极心态的一种斗争。一切静止的观念,一切陈旧的思维,一切陈规陋习都将随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淡去。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愿光标所从事的善举义行能成为风靡社会的新时尚。(作者为陈光标小学老师,现已退休)


作者: 国际军棋    时间: 2011-2-11 18:13
陈光标精神离不开他的启蒙老师——我代表一个中国农民国际军棋发明人、国际军棋网张家来向你致敬——王乃勇老师  请联系我我还写了:一首 《光标精神》 电话:06346996599   qq:822727688




欢迎光临 国际军棋 (http://bbs.gjj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