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8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龙凯锋时评】朝鲜半岛就是大舞台,凸显各国百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3 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龙凯锋时评】朝鲜半岛就是大舞台,凸显各国百态
   
     @龙凯锋#锋言锋语#半岛局势,显示出各国百态。美国是外强中干者,韩国是忐忑不安者,朝鲜是初生牛犊者,日本是趁火打劫者,俄罗斯是隔岸观火者,欧盟是抱薪救火者,中国是稳坐钓鱼台者。哈哈,有意思!
   俺再详细解释下:
1.美国外强中干:美国在朝鲜的咄咄逼人态势下,拉不下脸,只好虚张声势,和韩国搞起逼真的秃鹫战争演习。什么核潜艇来了,什么2B来了,什么不死鸟也来了,但是就不敢发起战争。到底为啥?一是朝鲜本是穷国弱国,而且全民皆兵,即使打败了朝鲜,美国又能得到什么利益呢?从美国发起的每一次战争来看,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这场战争才会发起:一是战争投入和收获必须成正比,亏本的战争不干。二是必须打得赢,风险大的战争不干。朝鲜是穷国弱国,而且全民皆兵,加上有中俄两个大哥幕后鼎力支持,所以美国即使打败朝鲜,也捞不到任何油水,注定是一笔亏本的买卖。二是朝鲜有导弹和核武器,这大大增加了美国侵略的成本。三是朝鲜有中俄两个大国支撑,即使打败了朝鲜,朝鲜政权也可以在中俄建立流亡政府,势必半岛战争陷入持久战,注定是又一个越战模式。所以,美国是不敢发起第二次朝鲜战争的。
2.韩国忐忑不安:中国有句古话,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半岛发起战争,韩国首尔在朝鲜的火炮和导弹覆盖之下,四分之一的经济和首都将被陷入炮火之中,韩国还有什么?所以,半岛不爆发战争则已,一爆发战争,美国人看局势不可控,可以拍拍屁股走路,韩国则走不了,注定是最大的失败者,所以韩国人内心最忐忑不安。
3.日本趁火打劫:日本一直想成为正常国家,摆脱美国控制,而第二次朝鲜战争一旦爆发,中美两败俱伤,日本不但有机会摆脱美国的控制,而且通过美国削弱中国实力,可谓一举两得。所以,日本蠢蠢欲动、趁火打劫。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将成为美国的主要前进基地,不但妄想合法扩军备战,而且无论美国胜败,日本都是得利者。如果美国胜利了,美日韩同盟会进一步巩固,日本会喝一口胜利的汤,对美国是功臣,势力也进一步坐大。如果美国失败了,日本可以落井下石,驱逐美国出日本,实现独立自主。
  4.俄罗斯隔岸观火:叙利亚问题在僵持之中,俄罗斯一直被美国压着打,等待出一口恶气。但苦于自身实力不足,所以普京在等待战略良机。第一次朝鲜战争,苏联成最大获利者,一举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的实力,使美苏争霸天平日趋有利于苏联。第二次朝鲜战争,俄罗斯同样可以渔翁得利。隔岸观火,如果中国胜利了,俄罗斯可以趁机攻取美国在全球的战略要地;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刻,俄罗斯的战略价值就会凸显,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就会达到最大化。
5.欧盟抱薪救火:欧盟本是帝国主义老大,因为一战二战,使昔日的美国小弟沦为欧盟老大,这也是世道轮回,忍辱负重。现在机会来了,如果美国大国再次折戟于朝鲜半岛,那么欧盟会哈哈大笑、乐上眉头。看德媒对金三的评论,我们也发现一些端倪。北约这几天给美国送上柴火,可谓抱薪救火,送美国大哥霸权早日去极乐世界,自己好安心整合地中海的旧殖民圈,这是二十一世纪的欧盟做着十九世纪的殖民黄粱美梦。
  6.朝鲜初生牛犊:朝鲜金三,30不到当统帅,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反抗美国霸权的萨达姆被吊死了,卡扎菲被枪杀了,巴沙尔在岌岌可危,那我为什么还坐以待毙呢?所以,我特别理解金三,此时不闹何时闹?过了美国的危机期,等美国缓过劲来,你金三照样是奥巴马盘中的一碗菜。我就闹了,你美国纸老虎能把俺怎样?反正我烂命一条,既然退是死,那不如做过河的卒子,大胆高歌前进!
7.中国稳坐钓鱼台:现在的中国,远比60年前的中国强大;现在的美国,远不如60年前的美国强大。第一次朝鲜战争我们都打赢了,难道第二次会输?哈哈,何况现在有打虎亲兄弟的俄罗斯支持,你美国现在又陷入国内经济肾虚、国际成过街老鼠的困境中,我们怕个球,打不了我们再扳扳手腕,看看谁厉害?所以习哥蔑视指出:有些国家不要以一国之私,成为破坏地区和世界和平的搅屎棍。那说明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战略庙算之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6-3 13:48 , Processed in 0.0591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