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4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美国海军突然增购攻击核潜艇剑指中俄软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4 1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海军突然增购攻击核潜艇剑指中俄软肋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报道,美国海军4月28日宣布将订购10艘“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总价达178.278亿美元。这笔订单的规模不仅成为了美国史上之最,一次订购的潜艇数量也创下了美国历史纪录。在美国预算吃紧的当下,美国海军突然增加如此数量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其意图耐人寻味。

核攻击潜艇与核弹道导弹潜艇担负的任务不同,没有常规动力潜艇的美国海军核攻击潜艇主要担负常规作战任务,所以在面对中俄两国积极强军的战略环境,要想维持在海上常规威慑作战的优势和平衡,美国现在加强核攻击潜艇的装备数量应该是基于这种现状做出的应急反应。

新订购的10艘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将向两个重点方向部署。首先是依托驻日美军基地和阿拉斯加基地对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日渐恢复的实力形成遏制和威慑。这其中不但有对日韩盟友的安全保障加深需求,也有为应对现在已经开始的北极战略争霸战做准备。为具有北极利益的欧洲盟友增添信心,也为争夺北极航线的控制权未雨绸缪。

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以及欧洲安全格局随之而来的变化影响,让美国也不得不做出因对新的冷战发生的可能。目前美俄都在向这一敏感问题地区周边增兵,而任何一方屈服妥协的概率都很低。美国此时抛出10艘核攻击潜艇建造计划绝对包含对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因素,目的是变相增加美国及北约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

其二是在西太和东亚针对中国力量的崛起。这里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国力提升伴随的强军计划可能对中美军事平衡的影响,二是中国在南海和东海对菲律宾日本表现出的强硬不妥协姿态,美国害怕上述地区的事态发展会受到乌克兰危机的影响,而严重削弱美国在西太和亚洲的霸权体系及威信。把亚太作为弗吉尼亚及核攻击潜艇的增量方向是要向中国再次释放警告信号。

美国不会试图在任何时候于中国展开直接军事冲突,二是立足于威慑和遏制战略战术让中国投鼠忌器乃至不战而屈服。美国智库发表的《美国对华封锁战略的全貌——美国的“离岸控制”设想》的文章称,美国的战略给东亚安全保障带来极为重大的影响。即使说是这一战略决定了东亚的安全保障环境应该也是可以的。所谓“离岸控制”,是指利用地缘政治学上的优势,对中国实施包括远距离封锁在内的经济消耗战。具体说来,就是封锁从西南诸岛到菲律宾列岛以西海域,使得大型油轮和集装箱货船无法进入面向东海和南海的中国港口,迫使中国结束战争。

中国80%的进口原油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基于“离岸控制”构想,如果美国封锁了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巽他海峡以及澳大利亚南北的海上通道,那么中国的原油进口和原材料、制成品进出口都将中断。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由于中国没有能力设置一条油轮和集装箱货船迂回进入本国港口的通道,因而中国经济将蒙受巨大损失。通过非接触式的战争手段逼迫中国最终妥协和屈服,是对中国传统军事学说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诠释。

从离岸控制战略的实施力量需求来看,具有超长航程、超静音隐蔽性和持久打击能力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将是美国海军封锁上述中国依赖的关键水道的最佳选择。而且中国海军也高度缺乏在远海远洋的反潜能力支持,这会让中国海军在保护西太和印度洋关键航道任务上面临尴尬。而这种欠缺就是美军展开低成本威慑的最好着眼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6-3 10:46 , Processed in 0.0620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