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7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经济困难助长美国暴力犯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9 2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济困难助长美国暴力犯罪

  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旸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区当地时间10月24日发生枪击案,导致5人中枪,3人死亡。无独有偶,21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郊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

  美国人每过几天就可以从媒体得知哪里又发生枪击案的新闻,频率之高让人咋舌。美国司法部近日公布《全国犯罪受害调查报告》显示,去年美国暴力犯罪事件增加约18%,是近20年来的首次增加。2011年有580万12岁及以上美国人成为暴力犯罪受害者,这意味着每万人里就有225人受到暴力犯罪侵害,比2010年的每万人有193名受害者有所上升,也终止了从1993年开始的全美暴力犯罪连续下降趋势。

  报告指出,人身攻击事件增多是暴力犯罪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从2010年的400万件上升至2011年的500万件,增幅超过20%。

  纽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尤金·奥唐奈表示,犯罪率上升预示着已经维持了几十年的犯罪稳定现象可能触底反弹,目前停滞不前的经济状况可能会促使更多的美国人犯罪。

  现任美国警察基金会主席、曾任警察局长的比尔曼认为,执法机构应该对在校园里发生的人身侵害行为多加关注。根据他多年的执法经验,校园年轻人间发生的争执很容易在校外升级成肢体暴力行为,而不少枪击案的实施者就是青年人甚至大学生,这和美国经济形势堪忧、年轻人失业率多年居高不下的现状有关;另一方面,电影、电视和互联网上的“暴力美学”盛行,导致美国部分青年从小崇尚暴力,继而成为潜在的暴力行为模仿者。

  专家指出,每当美国出现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时,暴力犯罪等违法行为发生率就会升高。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经济数年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中产阶级的生活远不如从前,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去年9月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全美国,就与上述因素有关。虽然这场运动渐渐平息,但是社会矛盾并没有解决,相反还有激化之势。

  (本报华盛顿10月25日电)

  美国枪击事件何其多



  吴正龙



  继纽约帝国大厦枪击案后,美国佛罗里达州9月30日又发生枪击,致两死一伤。事实上,枪杀事件在美国是寻常事,或许没有枪支就没有美国式生活。

  官方统计数据表明,美国每年大约有超过3万人倒在枪口之下。相比之下,历时7年零5个月的伊拉克战争,美国仅死了4500人,而持续10年之久、目前仍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美国死亡总数尚不到2000人。枪林弹雨的战场与“和平宁静”的美国社会,哪个更危险,哪个更具杀伤力?

  不得不说,美国社会已成为世界上“火药味最浓”的社会,公民人身安全没有保障,人权受到肆意践踏。而美国出现这种状况不足为怪,因为它不但有武装到牙齿的军队,更有全世界武装水平最高的平民百姓,其占全世界5%的人口,拥有全球一半的枪支。枪支泛滥必然导致枪支暴力以及枪支犯罪,这已成为美国社会严重的问题。

  那么,美国难道就没有要求控枪的呼声?有。但控枪在美国几乎成了政治“高压线”,谁碰谁倒霉。民主党在历史上就曾为控枪承受了不小的政治代价,尤其在连续推出控枪举措的克林顿政府时期—1994年国会中期选举、2000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失利背后都和控枪有关联。

  丹佛影院枪击事件发生后,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公开向奥巴马和罗姆尼叫板,要求他们各自表明对枪支管制的态度。但是,两人表态却大同小异:敷衍搪塞,蒙混过关,不愿去碰这根“高压线”。

  控枪成为“高危”话题有其深刻的原因。枪支是美国文化的重要一环,在很多地方不仅可以拥有枪支,而且可以在公开场合携带枪支。这种做法与美国传统有着密切联系。当大批欧洲人来到北美大陆并不断向西进发时,为了应对野兽的袭击以及与印第安人的激烈冲突,枪支成了维护人身安全的重要工具,携带枪支遂成了美国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枪支对于美国,如同汉堡包、热狗、摇滚乐一样,已是美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法律角度看,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民众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拥有和携带枪支的权利与言论自由一样,已被视为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因此从法律上来说,禁枪基本上是一条“死胡同”。

  此外,主张持枪自由的美国全国步枪协会有超过400万会员,该协会财大气粗,号召力强,对选情有一定的影响。大选之年,谁也不愿意去得罪它。

  控枪与反控枪争论的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新民调表明,双方力量对比不分上下。看来,美国控枪改革并不会因近来连续发生几起大的枪击事件就有所进展。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98期,摘自2012年10月2日《北京日报》)

  美国穷人“吃饭难”问题日益突出







  【美国雅虎新闻网站9月6日报道】题:1800万个美国家庭难以吃饱

  美国农业部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约有1800万个美国家庭吃不饱饭,其中390万个家庭有孩子(占全美有孩子家庭的10%)。

  调查结果显示,单身母亲、黑人和拉美裔家庭的情况更为糟糕。

  这项调查跟踪了“食品得不到保障的”和“食品极端得不到保障的”两大类家庭。后者包括了大约680万个家庭,他们常常上顿不接下顿,无法获得平衡膳食,而且在一年之中有几个月的时间常会担心没有足够的钱购买食品。

  2011年“食品得不到保障的”家庭占美国家庭总数的5.7%。与2010年相比,这一数值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它比1998年上升了两个百分点,意味着又有数以千计家庭食不果腹。

  而且,据彭博新闻社报道,在9月份结束的财年里,美国食品券计划的年度支出已达到创纪录的757亿美元。在领取食品券的人中近一半是儿童。

  与此同时,食品券及其他援助计划已成为此次美国总统大选全国政治辩论会的中心议题。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发言人对彭博新闻社记者说,领食品券人数的不断增加表明,与4年前相比美国的经济状况并未好转。

  共和党参议员杰夫•塞申斯说:“这是政府无能表现的又一例证。”

  本周,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举行的民主党全国大会上,众议员巴尼•弗兰克对记者说,如果共和党在经济刺激计划上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那么领取食品券人的数量可能会减少。

  牧师杰西•杰克逊说:“为贫困人群提供生活保障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当经济形势好转时,这些贫困人口的数量将会下降。”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站9月5日报道】题:6月份领食品券人数达到创纪录的4670万人

  美国今年6月份领食品券人数达到创纪录的4670万人,这一不断上升的数字表明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正面临着找工作和支付账单的困难。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领食品券人数比5月份小幅上升,5月份的人数约为4650万人。这些数据还反映出自奥巴马总统上任以来,领食品券的人数明显上升,当时这一数字约为3200万人。

  就在这一数据公布之际,民主党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举行全国大会,推举奥巴马竞选连任下届总统。

  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及食品券计划的其他几位代言人称,美国的经济正在好转,希望美国人给予奥巴马政府更多的时间。

  然而,共和党议员却指出食品券等指标性数据表明美国的经济形势已在恶化。

  食品券计划的开销巨大,仅6月份就用去了60多亿美元。每月领取食品券的个人平均得到133美元。

  共和党参议员杰夫•塞申斯抱怨说,政府一味地引导人们领取食品券而没有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但美国农业部却对此予以否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7 14:42 , Processed in 0.0744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