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8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孙约瀚:三种经济体制的优劣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4 1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约瀚:三种经济体制的优劣比较

1、在人类社会,有两种力量作用着,一种是自然的,一种是人为的。所谓自然的,就是非全部靠人计划的、以最高层的意识决断来处置社会事务的方法,而是靠每个个体和社会内各集团在法律规定的环境里自由竞争,互相制约,尽情发掘自身力量来适应环境需求的状态;所谓人为的,就是全部靠人计划来完成,各个层次都计划,无处不在人的控制之内,而这种计划往往只是处在顶层上的人来完成的。我们知道,每个人及所有社会集团比顶层上的少数人,其涉及面和知识面要宽广的多。

2、因着人为和自然的方法,社会经济体制分为两个极端:完全公有制和完全私有制。而现在有了第三种经济体制:公私兼容的体制。完全公有制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产物,一切都靠计划经济来实现。而计划者只能是各级的顶层人物。完全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私有神圣思想的产物,一切靠自由化市场来解决。公私兼容主义则是把私有和公有有机的结合起来,公私兼容主义是按基本原则配置的,然而多数公私混合的经济体制,不是标准的兼容主义体制。

3、完全公有制在共产主义者看来,是消灭了“剩余价值”产生的可能性的,也就是消除了资本家,也就等于彻底消除了剥削。然而这种完全靠顶层人物计划的经济,实行起来,却是僵硬的、死板的、消极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各级顶层计划者不知道社会各类需求,特别是新的需求是什么,也只能机械地、守旧地完成计划。没有自由的市场需求,也就没有自由的创新。也就是说,人的私欲本是自然属性,而完全公有制压制了这种自然属性的发生,人们宁可在浑浑噩噩中安然度日,而不愿意在创新和冒险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们拿东、西德国和朝鲜、韩国,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前和改革后比较,就能自然地说明,这种看似消除了剥削的“平等”社会,经济发展相当的迟缓,而且时间越久,越显现出其惰性。也许有人说,中国的华西村等等,发展很好。但是我们要知道,华西村并不是完全的公有制,而是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市场经济之中的公司体制。市场经济的需求,带动了华西村公司的发展,虽然其发展很好,也难免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出现倒闭的可能。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公有制缺乏民主监督机制,会因为人性的向内性作用(向私),出现严重的贪污和掏空集体的状况。

4、完全私有制比起完全公有制来,对市场需求的发掘,就很积极了。因为所有的公民和公司都在寻找商机,寻找需求者,以及时获取财富。私欲被完全调动,则无不处不能产生利益,无处不能获得需求的满足。所以,完全私有制对经济的发展有一种天然的抢先能力。但是完全私有制属于自然丛林法则,是强者通吃的。在积极发展经济,创新商品的时候,也同时演变为巨大的贫富差距。这种差距会造成市场的自然震荡,也就是无节制、无计划的商品生产会出现过剩,但购买力又不足以消化的状况。商品多而无购买力,这种状况持续的结果就是经济大萧条,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5、如果完全公有制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结合起来,尚贫杀富就变成一种社会常态。我们知道,如果连保证生命存在的食物都出现危机,那么这个社会的人权,根本无法谈起。然而,我们人类的历史就出现过这样的一幕:为了平等,人们不要知识,不要创新,也不能私下劳动致富,否则杀戮。一切资本家出现的萌芽都要消灭掉,一切可能造成不平等的财物都要消除掉,一切可能造成不平等的文化都要烧毁掉。所以,无产阶级的特权专政,是人类曾经的梦魇。从马克思创造了这个理论,到列宁和斯大林及其追随者执行了这个理论,毁灭就没有停止过。借着”为了集体的平等自由“之名,大兴特权专制,杀戮了无数有不同思想的人群。然而这种遗毒并没有消除,而是还借着那个虚幻的梦想,继续被人惦念。

6、但是完全私有制满足了人们的私欲和需求,而且随着利益之间的博弈,人们在获得物质富有的情况下, 也逐步衍生出保证平等自由的体制——民主体制。这种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制约了人性的压迫,让处在底层的人们有了人身自由和言论自由,以及选择利益代言人的自由。当然,如果没有彻底改变完全私有经济体制,那么在言论自由和代理人选择自由的民主政治机制逼迫下,政府会靠赋税和福利来调节社会经济不平等的状况,而经济危机则还是无法避免。

7、公私兼容的经济体制,就是在底层中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不同高级层次中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也就是说,自然规律和人为调控相结合。这种体制的好处是底层的私有制调动了人的私欲和市场的需求,社会创新和创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而人的无限需求也被调动出来,形成需求和创新互相循环追逐的状况,极大丰富了人类的商品需求。不同高级层次的公有制则以平衡、调控、安全保障、均等利用、底层保障、保护利用、整体利用资源做出贡献。社会出现的赋税和福利制度又平衡了社会财富,让”人人平等“落实在物质财富上。在市场经济出现自然震荡的时候,集体或国家掌握的公有制经济体,及时出手,收购有益于社会的私人经济体,并推出积储的物资,补充市场的不足商品。这样,就可以避免大的经济危机,也就是避免了经济震荡对社会的危害。小的经济危机则允许存在,以借看不见的市场之手,调整商品的质量和数量。

8、需要说明的是,很多公私兼有的经济制度,不是公私兼容制度。公私兼有的制度,如果侧重了公有制,则形成公有制经济挤压私有制经济的状况,对市场的正常发育造成危害。人们常常说,公有制企业与民争利,就是这种状况下的产物。因为国家和集体掌握的公有制企业一旦和底层的私有制企业争利,则必然借助集体的力量击垮私有制企业,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如果公私兼有的制度,侧重了私有制,则形成私有制垄断市场,出现物价被个别私人完全掌控的局面,不利于整体社会的供需平衡,也会形成大的经济危机,高层集体还没有能力调控。

9、如果公私兼容主义的经济体制和自由平等民主的政治体制结合起来,则既能保证社会商品的极大丰富,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也能让社会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这就是公私兼容主义民主体制(具体规则见”兼容主义民主体制的基本原则“)。比如瑞典等东欧国家就是接近了这种体制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在这种体制里只是资本运作者,有资本运作能力,就当老板,没有资本运作能力就打工,甚至求助于社会的救济。 当老板的人,既是社会需求的发现者,也是社会新商品的创造者,更是管理的创新者,但还要承担高额税赋,否则要遭到法律处罚。所以,整体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取代了集体内的平等和自由(见共产党宣言),人们免除遭受集体特权的恐惧和逼迫,接受轻松的社会公正约束,也就是善性的自由。兼容主义民主体制是符合人性发展规律的社会体制,必然取代任何社会体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7 06:41 , Processed in 0.0970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