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7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龙凯锋时评】对抗震救灾的战略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6 2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龙凯锋时评】对抗震救灾的战略思考 2013-04-26 02:41:18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670 次 | 评论 0 条
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到雅安地震,这三次地震,给我们的经验教训非常多。此文,重点是谈教训。希望我们通过理智的探讨,能够改进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使抗震救灾工作更加有效,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一、地震预测系统完全失效,防震工作不设防。

抗震救灾,可分为三个阶段:防震阶段、救灾阶段、重建阶段。如果从系统的角度看,我们抗震救灾重点还是防震阶段。防震阶段有两个重点需要把握:一是地震预测预报机构,必须准确提前预报地震。只有准确预测预报,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民众伤亡,避免危险。二是房屋设施的抗震功能,要经受得住强地震而少伤亡少损坏,最大限度避免重建投入。这点要向日本学习,日本因为经常地震,所以房屋建设方面抗震标准抓得好。汶川、玉树和雅安三次地震,地震预测预报机构基本是不设防、马后炮。我们万幸的是,这三次重大地震是发生在白天,地震来了不少人可以逃,同时不少人不在房子中,伤亡就少多了。如果是晚上,那后果不堪设想,死伤的人员将呈几十倍增长。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地震机构事后连5级以下的余震都预报那么准确,而对大的地震却无动于衷、毫无声息?地震预报,到底是科学难题,还是人为渎职?希望有关部门查查,别拿人民群众的生命当儿戏。

为此,个人提几个问题:一是当前地震机构,在偏远农村有多少监测点?如果你地震监测机构,都跑到大城市驻扎,脱离偏远农村,你还能监测什么?二是当前地震机构,有没有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如果没有互联互通的信息公布系统,那么你所获得的信息,就是单个的零散的无权威的。即使有地震信息,也可能会疏忽遗漏。三是当前的地震机构,有没有全天二十四小时的战备值班制度?如果没有,那么深夜如果发生地震了,怎么预报处理?

所以,建议:调整当前的地震机构。将全国地震机构按照七大军区范围划分,各军区设地震预测预报值班室,监测点要深入到偏远乡镇一级,并进行联网监测,采取24小时值班制。

二、完善系统高效的军地一体指挥控制体系。

地震的破坏,不亚于一次局部战争。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很多人希望依靠军队来主导救灾,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抗震救灾,最主体的救护力量是人民群众,主体的组织机构是地方政府,地方军分区和武装部,可作为地方政府的司令部,协助指挥。军队参与人员,主要起到突击队作用。因为地震爆发时,可能也是外敌蠢蠢欲动时,军队还要担负重要军事设施安全防护、防范敌人破坏等重大任务,只能抽调部分兵力和通用装备参与抗震救灾。所以,在军地一体抗震救灾指挥体系中,指挥权由地方领导掌握,军队起支援、保障、突击、辅助作用,协助地方指挥员下正确决心、集中优势兵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如打通陆上交通要道、开辟空中运输通道、负责机动后勤保障、突击重点区域救援、构筑通信指挥系统等。地方指挥员,依照行政级别,组织各种力量展开工作,同时划区分责,组织灾民自救互救。对重点破坏区域,使用军队、专业力量协助地方集中解救。

三、要加强抗震救灾的组织演练、科技研究和物资储备。

一是要制定抗震救灾相关法规标准,依照村乡县基层组织,对防震能力不强的农村、城镇,进行防震评估和改造,提高农村、城镇抗震能力。依照村乡县基层组织,加强防震监测点的设置、抗震救灾知识的学习和演练,提高基层的抗震救灾能力。

二是要加强抗震救灾房屋的研究、抗震救灾相关科技的研究,如交通设备,可以大力发展直升机、飞艇、地效飞行器,在最短时间内超越地形地貌的阻碍,进入灾区和运送物资、伤员。如用无人机、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预警机对整个抗震救灾过程进行侦察监视指挥控制,提高抗震救灾组织效率。如后勤保障装备,投入野战炊事车、发电车、供水车、方舱医院、垃圾处理车、太阳能电源等,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医疗救护能力。如住宿设备,各种板房、帐篷,大大提高了安置灾民的速度,稳定人心。

三是要加大物资储备。目前我国各种产品丰富,物资储备主要措施:一是就地筹措。将本地的各种商店、超市物资,按照震前价格标准统一收购,供灾民使用。二是紧急从外地调拨生活必需品物资,通过运输供灾民分配使用。按照战时机制,就地筹措本地超市、商店物资模式,速度快,效果好,在救援黄金时段非常必要,这样可以快速解决大多数灾民的饮食问题。从这三次地震看,在灾区没有实行战时物资统筹机制,是个教训。

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在三次地震中,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抗震救灾效率非常高。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思考,不一定对。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群策群力,从各个方面为抗震救灾尽一点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6-3 15:35 , Processed in 0.0572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