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3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小议德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8 0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议德治
李对龙 2007-08-18

    自从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便正式进入了漫长的德治时代。自此,道德成为了维系这个庞大帝国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的主要工具。

  对于汉武帝为何会选择董仲舒、选择儒学,我想,从大背景上看,秦亡于法家暴政,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宽仁政策,汉武帝继续了这一主张。从个人方面而言,董仲舒借助《春秋》大一统思想所提出的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想法,可谓“对症下药”,很讨刘彻他老人家喜欢。

  从本质上分析,道德是在社会长期发展中逐渐自发形成的、人们心底普遍的行为规则,它不可能如法律那般有专门的创设与更新机构,做到与时俱进,时时更新——这正与中国封建帝王们所奉行的,只求稳定不求长远发展的治国策略相契合。而中国封建小农社会的长期缓慢发展,又反过来巩固了德治的地位——这正是中国古代实行并最终推行德治的根本原因。

  德治的任务就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本,维系这个庞大帝国的各种秩序。小到长幼尊卑、邻里关系,大到朝代更迭、军队征伐,都要以道德为依据。小叔子一不留神多看了兄嫂一眼、大臣实在憋不住在正式场合放了个响屁、新皇帝登基、军队凯旋……这些都要上升到道德层面,由其施以奖惩。

  如此全面繁杂的规定,其最终指向是利益。即以维护皇权为中心,尽可能妥善地分配各阶层之间及各阶层内部的各种利益。让百姓安分守己,服从统治,以此换取生存权;让官员克尽职守,服从上级,效忠君王,以此换取升迁与荣华富贵;让皇帝“谨尊天命”,勤于政事,施政天下,以此换取江山的延续。归根结底,他们都以道德为工具换取各自的利益,我称这种道德为牟利道德。

  四书上说,叔嫂之间是不能有过密接触的。但也规定了“但书”,即当嫂子落水时,情势紧急,人命关天,小叔子就可不必恪守教条,伸出援手拉嫂子上岸。

  我们的帝国史上“嫂子落水”的“意外事件”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曹操明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美其名曰“奉迎天子”。永乐皇帝明明是篡侄子的权,却美其名曰“清君侧”。说到底,此种“但书”存在的“合法”依据并非“情势紧急,人命关天”,而是“拳头”,谁拳头硬谁就讲道德。我称这种道德为强权道德。

  总之,一个把道德当作工具的国度,恰恰是最不道德的。

  道德只能是纯粹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7 03:40 , Processed in 0.1006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