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4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大学生挤破头颅考公务员需决策部门纠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4 1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学生挤破头颅考公务员需决策部门纠偏
作者:空中飞



  【江山•时事聚焦】报道:“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近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如是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做公务员萧规曹随、按部就班,似乎不需要那么多创新力,那些教育程度高、创新点子多的年轻人更应该搞研究、办公司,社会才有大的活力,国家才有大的希望(9月23日人民网)。当一个孩子出生就看到他周围所谓有头有脸能办事的人,那些专业人才在官员面前只能低下高傲的头时,他当然想当官。所以官本位不仅会暗淡人们的梦想,还会让一个现代化的需要专业构建的国家无望。中国逐年出现大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为何高烧不退?就连一个很普通的职位,都吸引数以百计的硕士博士挤破头颅去报考?需要决策部门纠偏。
  一个社会进步最根本的还是生产力的推动,相对来说,大学生是掌握着这个世界上最领先生产技术的人;这些掌握着最领先生产技术的人都不愿意去参加生产,却都争先恐后要跑去做官,这对整个社会的生产来说,确实不是一种最佳良性循环。据人事部统计,从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创历史新高,达141万人之多,而2003年,这一数字仅为8.7万,8年间就增长了16倍。2011年所设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93∶1,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同时,各省、市公务员招考的报名也是热浪滚滚。在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当今社会,这种现象令人堪忧。针对一轮比一轮热的公务员考试,华南师大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表态说:“扎堆考公务员是时代的悲哀、教育的悲哀,也是大学生自己的悲哀。”
  据新华网公布今年3月份做的一次网络调查结果显示:你考公务员的原因是什么?福利待遇好占82.5%。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中国保障体系不健全,考上好的公务员岗位就可以衣食无忧,这都可以理解。但少年强则中国才能强,如果这些国家的栋梁们,都挤破脑袋在大树底下坐享硕果,谁去做这个果实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呢?全国人大代表刘锡荣在小组审议会上,一针见血的说:“600万大学生都去考公务员,都吃财政,不创造生产力,这意味着社会的倒退。”如果说只有两成博士、硕士们很虔诚地愿意去机关里收收发发,没事了整理整理办公桌做这件事情。那很正常,当八成以上的大学生都想干这样的工作,说明我们的价值导向出现了偏差。当我们最优秀的人才都争着去机关干些收收发发的工作的时候,确实不是我们的社会之福。
  我国现在的公务员队伍,可以说是极为庞大,甚至被称为是21世纪的“金饭碗”,只要这个“金饭碗”,不会变成和其他行业并无区别的“瓷饭碗”,就永远都是供不应求的职业。去年最“火”的一个岗位,报考的比例竟然高达9470:1。试想,在全部都是本科学历或者以上的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9470位青年才俊中,仅仅只有一位能够脱颖而出,其竞争激烈之程度,挑选之“严格”,当真直逼某国外大型企业公开招聘的CEO。而CEO在任上,只要业绩上不来,随时就要下课。可我国考上公务员,就意味着一辈子可以高枕无忧,这样的工作体制是不是有失公平?面对失业率高和就业难等现象,公务员改革应该是势在必行。当哪一天公务员改革也成为易碎的瓷饭碗,也开始拿绩效工资时,我相信,大学生都去过独木桥的盛况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今年国考最终报名人数超过150万,最火职位竞争激烈程度已近“万里挑一”。公务员考试热度持续上升,考录比率远远超过高考和考研,甚至有继续升温的趋势。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很多年轻人并非奔着真心为人民服务而去当公务员,而是看上了公务员工作的“金饭碗”性质,全在于公务员职位的低风险和高收益。为了矫正这种畸形的就业生态,政府就必须要缩减公务员相对于一般职业的显著优势。媒体曾报道:当今公务员不上班未必不能吃空饷,违法犯罪未必不能工资照开,免职以后未必不能易地易位做官,其稳定性堪称全社会之最。至于远超一般劳动者的薪酬,远高于社会养老的退休金,已是公开的事实。据了解,对于现在的许多大学生而言,参加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这个群体自称“考碗一族”:那就是考上中央国家机关被称为“金饭碗”,直辖市省级是“银饭碗”,地市级是“铜饭碗”,最差是镇街道一级也是“铁饭碗”。
  很多人普遍认为,在物价上升跑过工资涨幅的社会,中国目前的公务员待遇,比很多企事业单位都高。特别是在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决定了人们的安定舒适的生活,其福利待遇让人垂涎,让人艳羡。而且公务员在体制内,可以有升迁的机会,不管是科级的还是处级的,算是庙堂里的人,比江湖好汉面上有光。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旱涝保收的公务员成为职场中的香饽饽。当然,也不仅仅是金饭碗的诱惑,更有手握或大或小的权力诱惑。有了权力,就有灰色收入,更有权力寻租的便利。人们面对贪官的倒掉,一面咒骂着贪官的贪腐,一面又心中无限羡慕,拼尽了全力也想挤上体制内这条大船,才有那么多人挤得头破血流,“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大学生主动规避市场和职业风险、求安稳图清静的职业取向非常明显。不想创业的心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也折射出人才市场配置机能失效,社会创新和创业的环境缺乏。主要表现为: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存在靠人情、靠关系取胜的职场规则;法律法规不健全,按劳分配和兼顾效率公平的原则难以真正落实;产业结构错位,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技术型产业长期低迷;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健全、不完备,政府机关与民营企业相比,社会利益保障始终不平衡等等。这些因素不利于激活大学生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从而阻碍人的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基于这些社会现实,一些大学毕业生对社会创新体系和市场环境的信心不足,宁愿到机关里分享纳税人的贡献,也不愿意到公司、企业等部门经历未知的风险,或自己创业为社会创造财富。
  哪些措施有助于给报考公务员热降温?建立完善公务员考核、退出机制占69.1%。说明现行的公务员激励机制缺失,当考上公务员后,只要不犯原则上的错误,就是进了保险箱,干好干坏都要到退休为止。尽管《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激励机制包括了考核、晋升、培训及工资福利等内容,但也只是从公务员的整体进行设计,对不同层级的公务员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此类激励机制对公务员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激励作用。例如交通部门,是按人数比例分配优秀名额,大多数人员集中在“称职大平台”上,结果往往是工作量大、认真负责的公务员,没有被评为优秀,“优秀”等次重点用在“提拔”对象上,大部分认真实干的公务员基本是靠边,而少数实际上工作不称职的公务员,也因人情水分被勉强评为称职。这样的考核根本无法客观公正地反映公务员德能勤绩。
  看看国外对公务员是怎样认识的?据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的调查:他从最直观的角度反映“大学生愿意当公务员的比例”总体状况显示,新加坡2%,美国3%,法国5%。英国公务员被大学生排入20大厌恶的职业榜,连送外卖的都不如;美国大学毕业生对于其本国公务员的印象是“做秀,官僚,无所事事,不学无术,不懂经济”,所以愿意“纷纷涌向私人企业”,而不是“公共政府部门”。欧盟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对于其所在地区的公务员的印象则是“没有希望,没有技能要求,学不到东西,没有挑战性,兼职的水平,乱花纳税人的钱”,所以愿意加入“跨国企业”,成为一名“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如此看来,公务员团体在国外先进发达的国度,是不怎么受人青睐的,甚至对其还有或多或少有蔑视的态度。
  而我们恰恰相反,火的不得了。超过90%的我国大学生认为当公务员就意味着体面,能做人上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悬殊呢?需要认真的探讨。我认为是官本位思想害了这些大学生。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感觉做一名公务员是非常的荣耀,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国家干部。很多大学生把考公务员当成现代科举,当成提高自己身份地位的主渠道。而国外大学生认为,公务员团体一直都是为国家机器服务的,是靠纳税人来供养,其自身完全没有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是一个纯粹的消费社会价值的团体。而且公务员团体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有限”,主要是履行相关的行政流程,公共秩序维护等,才被大学生认为是“毫无建树”的工作。都认为公务员应该精减、越少越好,这也是绝大多数西方公务员团体在本国遭遇“齿冷”的原因。
  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在法治完善,程序化的文明社会中,公务员团体的工作要求的相关专业性不强,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如果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群“应聘”到政府团体当中,这自身就是对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流失”。我们国家现在就是这种情况,一些政府部门花费巨大的社会人力物力来大搞公务员“国考”,并且用高薪水、高福利等特权措施来将一大批出众的人才,吸附在政府各个早已超饱和的“相关部门”之中。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到2012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为708.9万人。此举除了不断消耗着社会的“血汗”,制造出日益水涨船高的“三公消费”,和催生出一批又一批所谓“压力太大”,“裸官”式的人群之外,还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呢?
  按照常理,社会要发展,国家要进步,离不开人才,离不开社会劳动力对社会价值的不断创造和增值。正如网友南极星守护神所说:“如果这1百多万投考公务员的精英人士务正业,全部投身到社会企业当中,充当社会普通的劳动力,共同创造社会价值,这又是何等强大的发展力量。可惜的是,这种力量却被导向仕途,在不断消耗自己的同时更消耗着其他社会资源。”我有同感,公考热,本身就说明社会的价值观已经被深度扭曲。现在不仅毕业生报考,就是在职的白领也在考公务员,甚至还有年轻的千万富翁也愿意考公务员,原因是他羡慕公务员有“高人一等”的身份,希望能用公务员的身份来改变自己之前到相关部门办事时低声下气的窘状。
  年轻人立志报考公务员,也是为了生存,本不是什么坏事,只是连富翁也要考公务员,使人们大感意外。这名叫“浩宇”的富豪直言:“自己考上公务员,就能更好地帮助家庭经商。他的目标就是为了披上一身“官衣”,更好的照顾家族企业,更顺利的与官府打交道。”在一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一个千万富翁却会对月薪一千多的小公务员职位拼命追逐,除了彰显出当今体制内超越社会的另类利益优势外,也暴露出更多让人惴惴不安的事实,富人掌握了诸多的社会资源,却并不能安心于正常的经营,甚至寄希望于将自己的子弟打入体制内部以求得发展,如此不堪,说明顶层设计的漏洞很大,
  随着就业取向的畸形显示,这样的发展模式应该立即纠偏了,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纠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引导大批青年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如何激发大学生们的创业活力?这就需要政府缩小公务员和其他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差别。比如取消公费医疗、实行养老并轨,鼓励年轻人去制造财富。如果其他职业同样享有完善的福利与保障,年轻人自然不必都挤到公务员队伍中去。作为高校在教育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上,应该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让大学生了解学业与就业的关系,了解将来所面对的就业市场,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这些举措有助于高校培养、造就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形成大学生多元化、多方向的职业目标,从而自然减弱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过热的势头,使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职业取向回归常态。
  2013-09-2410:33:59





空中飞 看地方评论员 的更多文章

空中飞:大学生挤破头颅考公务员需决策部门纠偏
空中飞:一位母亲为儿子的健康向部长求助引人深思
空中飞:天津“第一口奶”变味亟需肃清寻租之毒
张曙光想当学霸花巨资贿选院士让科技界蒙羞
最美川妹子弃赛救人圆了国手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2#
发表于 2013-9-25 00:15 | 只看该作者
大哥还不忘支持小弟 实在让小弟感激。
3#
发表于 2013-9-26 01:02 | 只看该作者
有政绩没政绩,只要考上就是拿到了铁饭碗,黑心钱天天赚——大学生怎能不挤破头颅去考公务员

才乃国家政策法规之失也。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7 04:00 , Processed in 0.0865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