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安重根究竟是恐怖分子还是民族英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 1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重根究竟是恐怖分子还是民族英雄?

闫 桥 / 文
这两天读了不少关于安重根(1879年—1910年)的故事,看起来各界对这位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曾经击毙了日本政客伊藤博文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中国、朝鲜、韩国都把他看做义士,在这三国国家甚至日本都建有纪念设施,而日本主流却把他当做恐怖分子。尤其中国在上月19日在哈尔滨火车站为安重根义士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后,现任日本政府发言人兼官房长官的菅义伟却在20日上午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就此事向韩国和中国提出抗议,并称安重根是“恐怖分子”。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温那段真实的历史,为安重根义士正名。
记得我是在读高中的时候看过朝鲜所拍摄的《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这部电影的,记得当时还对这部影片的片名如此的直白产生过疑问。当时最流行的朝鲜电影如《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金姬和银姬的命运》《血海》、《永生的战士》、《火车司机的儿子》、《原形毕露》等。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永生的战士》,作为一部革命教育影片,该片讲述得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朝鲜时期,朝鲜人民军战士石哲接受任务去某地重建抗日组织,后来不幸被捕,但石哲为了防止自己在神志模糊时泄露秘密,尽然把自己的舌头咬断,最后石哲壮烈牺牲。通过这位英雄人物的故事,我们也能对朝鲜民族那种勇于牺牲的独特精神有所了解。记得2005年3月14日就有两名韩国人在日本驻韩国首都汉城(首尔)大使馆门前,用除草镰刀和刀子切下自己的一个手指,以此对日本声称对竹岛(韩国称独岛)拥有主权表示抗议,但事实上安重根才是他们血性剁指的鼻祖。
安重根在带领50名义兵潜回朝鲜同日军作战失败后,于1909年1月返回烟秋(克拉斯基诺),立刻联络革命同志,企图重组义兵部队。1909年3月2日,安重根与姜基顺等11人在克拉斯基诺开会,在会上,安重根凝重地分析了义兵运动失败的原因,并亲自切断了自己左手无名指的一个关节,用手指中流出的热血在韩国国旗——太极旗上书写了“大韩独立”四个汉字,并写下“安重根”三字。随后众人依次断指血书,并齐声发誓道:“汝必出力,复大韩独立。有渝此约,即雷火落于汝之头上,焚烧汝之身体,且累及汝之五族。”誓毕高呼:“大韩独立万岁!”就这样,安重根以秘密结社的形式创建了“断指同盟”,他被推为断指同盟的盟主。
在日俄战争和甲午战争后,在1905年11月17日,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乙巳条约》,将韩国变为其保护国。至此韩国名存实亡,沦为日本事实上的殖民地。而强迫韩国签订条约的元凶,正是前日本首相、现任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就任韩国统监以后,强迫大韩帝国向日本借款1000万元(加上利息为1300万元)。为了偿还这笔巨额借款,避免做日本经济上的奴隶,韩国民间掀起了“国债报偿运动”。安重根积极投身这个运动,并成为国债报偿委员会关西支部长。他日夜奔走,发表演说,号召群众募金捐款,更劝说家人为国献金。他的妻子将金指银环、簪子等首饰全部献出,母亲和弟媳也捐了她们的首饰。此时的安重根还没有将反日救国诉诸武力,而是期望透过兴办教育、启迪民智的方法来凝聚人心,养成实力,走上恢复国家主权之路。1907年8月1日,伊藤博文强制解散韩国军队,因而在汉城引发了韩军与日军的激烈战斗,韩军寡不敌众,遭到失败并被解散。安重根虽然想起义,但是被日本控制的韩国“网罗弥天,挥腕无地,民间武器,尽被搜刮,寸铁无存,徒手缚虎,无济于事”,因而感到无所适从。恰在此时,他父亲生前的好友金进士来访,使他坚定了起义的决心。这位金进士说:“以君之气概,当此国势危乱之时,何其坐以待死乎?”接着指出:“现今白头山后西北间岛(即中国延边)与俄领海参崴等地,韩人百余万人口居留而物产丰富,可谓用武之地,以君之才往于该处,则日后必成大事业。”安重根深受启发,下定决心到边境参加义兵运动。于是,他在1907年9月告别他的家人和自己经营的学校,流亡到间岛。他改编了日本维新志士西乡隆盛的一首诗,以作为对家人诀别的留言:“男儿有志出阳关,生不成功死不还。埋骨岂肯先墓下,人间到处尽青山。”就是在随后的返回朝鲜的战斗中几乎遭受了全军覆没,安重根成立断指同盟就是要采取暗杀的方法,打击日本侵略者气焰,以期恢复民族独立。
义兵运动得到基本平息后,1909年4月10日,日本首相桂太郎、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拜访韩国统监伊藤博文,就日韩合并的问题进行询问,伊藤表示赞同。7月6日,日本内阁最终决议通过《对韩政策之方针》,决定“合并韩国使其成为帝国版图之一部分”。而在6月份,伊藤博文就已经辞去了韩国统监的职务,归国还任枢密院议长。随后,伊藤博文准备动身前往中国哈尔滨,与沙俄财政大臣科科夫佐夫会晤。他对于这次会晤对外宣称是“纯属个人旅行”、“无任何政治使命”。但是一般认为他的真实意图是协调在满洲的势力范围及事先取得沙俄对日韩合并的谅解。

也就是安重根在报纸上读到的这一消息让他们的计划得以实施,整个事情充满了戏剧性。1909年初秋的一天,在克拉斯基诺的安重根在《大东共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日枢相伊藤公露满视察”,他听说后决定前往海参崴。1909年10月20日,安重根来到海参崴,只见这里街头巷议,满城风雨,一打听才知道,伊藤博文要来中国哈尔滨。为了证实这个消息,他买了好几种报纸,每种的头版头条都登出这样的消息。安重根十分高兴。他曾多次与“断指同盟”的成员讨论刺杀伊藤,甚至想去东京,可一是经费缺乏,二是成功率太低。这次伊藤来哈尔滨真是天赐良机!等到冷静下来后,安重根觉得杀伊藤博文不是小事,必须有人员和费用。他想起此地有个叫李锡山的人,曾当过黄海道义兵将领,于是便来到李锡山的住处。
李锡山看到安重根来了,显得有些吃惊。安重根一开口便向他借100元钱,李锡山表示没有钱,还问安重根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安重根告诉他借钱干什么别管,正色说有人反映他在当义兵将领时管过捐款,后来捐款下落不明。李锡山听了很不高兴,问安重根是什么意思。安重根只得拔出手枪指着他说:“我的许多好朋友当初就在你手下,将来会找你算账的,今天我先拿走这本该属于义兵的100元钱。”李锡山害怕了,只得拿出钱来。
安重根找到好友禹德淳,密商去哈尔滨举事之计。禹德淳本是经商的,十分反对伊藤在韩国的所作所为。他去海参崴的《大东共报》社,见安重根正与主编李刚讨论刺杀伊藤之事,便同意一起举事。有了钱和安重根的一把手枪,他再带上一把手枪,他们二人到哈尔滨便可以行刺。
1909年10月21日,安、禹二人登上去哈尔滨的火车。列车运行途中,乘务员对旅客介绍说,列车在前方的绥芬河车站停留1小时9分钟。安重根突然想起了在绥芬河火车站边上行医的韩侨刘敬辑。列车一到绥芬河,他们便走出车站,来到刘氏诊所。安重根谎称去接从韩国来的家属,因不懂俄语,求刘敬辑给找个翻译。刘敬辑说:他儿子刘东夏(时年16岁)俄语好,正巧要去哈尔滨买药,就一同走吧。
1909年10月22日21时15分,安重根、禹德淳、刘东夏所乘列车到达哈尔滨火车站,出站后三人坐上一辆带篷的马车,来到了埠头区列斯亚那街(今道里区森林街)28号的韩人金成白家住下。拥有俄国国籍的金成白是建筑承包商,也是哈尔滨“韩国民会”的会长。 同时,安重根考虑到刘东夏年幼,且不知他们的计划,打算再找一名俄语翻译作为向导。正巧在哈尔滨街上遇到了安重根在俄国结识的一个同志——曹道先。曹道先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和汉语,在安重根来几个月前就到哈尔滨,早就想举事了。安重根请他参与他们的行动,曹道先欣然应允。就这样,安重根等4人组成一支“别动队”,等待伊藤博文的到来。
当晚安重根在《远东报》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伊藤博文将乘东清铁路总局之专列,于10月25日下午11时从宽城子站(今长春火车站)出发前往哈尔滨,会见俄罗斯财政大臣科科夫佐夫。”他推算,整个旅程要10小时40分,伊藤到哈尔滨应该是26日上午9时以后。想到即将发生的事,安重根感慨万千,心潮澎湃,于是用汉文写了一首诗,这就是著名的《丈夫歌》(又称《举义歌》)
丈夫处世兮/其志大矣
时造英雄兮/英雄造时
雄视天下兮/何日成业
东风渐寒兮/壮士义烈
忿慨一去兮/必成目的
鼠窃伊藤兮/岂肯比命
岂度至此兮/事势固然
同胞同胞兮/速成大业
万岁万岁兮/大韩独立
万岁万岁兮/大韩同胞
写完诗,安重根让刘东夏向金成白借50元钱,作为义举经费。刘东夏走后,安重根又提起笔来,用汉文给《大东共报》主编李刚写了封信:
敬启者:今月九日(公历1909年10月22日)午后八点下车,到此留宿于金老爷圣伯氏(即金成白)家。而明日(公历1909年10月23日)《远东报》所载,则该伊哥(指伊藤博文)今月十二日(公历10月25日)自宽城子出发,搭乘俄国铁路总局1909年特送花车,同日下午十一点到达哈尔滨云云。故弟等与曹友道先氏称以弟之家眷迎接。弟等欲去距宽城子几十里之某站行事,谨望谅察。成事在天,伏望同胞善祷保佑。从金圣伯氏借了50元钱,万望代为偿还。大韩独立万岁!
禹德淳 安重根
安重根和禹德淳都在名字下面盖了图章,禹德淳盖的是方章,而安重根则盖上了刻有他的教名“Korean Thomas”的圆形章。此章他一直携带于身,在26日刺伊藤后遭俄国军警逮捕时弄丢了。刘东夏没见到金成白,这封信便放在刘东夏那里,后来让日本检察官没收了。
而在这天早上,刘东夏上街探听消息时,被一名俄国军官叫住要求帮忙拿一下他买的东西。由于会讲俄语,所以刘东夏很快博得了军官的好感。从军官口中刘东夏得知,次日(1909年10月24日)财政大臣科科夫佐夫将前来哈尔滨。这就说明,伊藤博文将于数天内到达!
1909年10月24日一早,安重根和禹德淳从金成白家出来,商讨计划。他们认为在宽城子下手比较有把握,可旅费不够。宽城子与哈尔滨之间有个叫蔡家沟的小站,两边的列车须在此相会停车,于是决定在蔡家沟行动。他们请从海参崴来哈尔滨的会俄语的曹道先同去,又让刘东夏留在哈尔滨打听伊藤到达的确切日期、时间,往蔡家沟拍电报。
安重根、禹德淳、曹道先于10月24日上午9时登上开往宽城子的列车,12时左右到达蔡家沟。这是个小站,车站的候车室和办公室合用,房下的半地下室是俄国人开的小卖店,安重根三人便在小卖店吃住。安顿已毕,安重根让曹道先用俄文写下电文:“到达蔡家沟,有事请通知。”给车站的俄国电报员发往哈尔滨金成白家。然后曹道先又问俄国事务员车次情况,回答说每天列车往返3次,今晚接伊藤的专列从哈尔滨出发,经过这里去宽城子,将于10月26日上午6时经此回哈尔滨。
傍晚,在哈尔滨金成白家的刘东夏回电了:“明日客至。”再晚些时候,接伊藤的专列经过蔡家沟驶向宽城子。安重根发现,刘东夏的消息有误,1909年10月26日早6时,专列在此经过,即使有人下车,当时天还不太亮,很难辨别哪个是伊藤,此外这里的巡警和宪兵比他想象的还要多。
1909年10月25日一早,安重根便同禹德淳研究对策:在蔡家沟和哈尔滨两地行刺,禹德淳留在原地见机行事。安重根则于中午12时乘火车返回哈尔滨,再次住进金成白家。
当晚,蔡家沟车站来了不少俄国宪兵、巡警,重点监视小卖店,店门被上了锁,禹德淳和曹道先被困在半地下室内。1909年10月26日早6时,载着伊藤的专车鸣笛驶过了蔡家沟站,禹、曹二人只能听着列车呼啸而过,直至被捕。
日、俄的两位要人这时已到了中国。俄罗斯财政大臣科科夫佐夫一行于1909年10月13日当地时间11时30分,在莫斯科乘坐直达哈尔滨的专列,于1909年10月24日早8时30分到达哈尔滨。1909年10月25日,他在局长霍尔瓦特的陪同下,视察了东清铁路管理总局,科科夫佐夫在此发表演说:“……俄罗斯帝国在此修建的铁路,是永久性的。我们要平衡各国的势力范围,因此,在哈尔滨与伊藤公爵的会晤就显得十分重要。”
伊藤博文临行前对外说去中国旅行观光。10月14日下午5时20分,他从日本大矶车站乘上开往下关的列车,16日在大阪乘“铁岭丸”商船从百舌鸟港出发,18日到达中国大连。203高地,凭吊阵亡的日本战士;24日他参观了日方“满铁”经营的抚顺煤矿,当日伊藤到达奉天(今沈阳市)。10月25日,伊藤到达宽城子,晚11时,他登上了俄国为他特备的专列,前赴哈尔滨。据说伊藤博文曾在路上对左右说:“被人暗杀,本余望也。”后来被认为是一语成谶。
1909年10月26日一大早,安重根检查了勃朗宁M1900式手枪,将8发弹头刻有十字的子弹上了膛。他换上了旧西服外套,戴上鸭舌帽,把手枪放在右兜。上午7时,安重根坐马车来到哈尔滨站。俄国官兵忙着做欢迎准备,同时也加强了警备。戒备虽严,可安重根还是随着日本的欢迎队伍混入了候车室,这是因为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川上告诉俄方,只对欧洲人、中国人查看通行证,日本人则一律放行。在俄国人眼里,安重根外貌装束与日本人无异。在候车室里有个小茶馆,安重根就坐在那里等待。
9时整,专列驶入站台。俄国财政大臣科科夫佐夫登上列车,与伊藤博文见礼、寒暄,20分钟后,科科夫佐夫对伊藤说:“稍后有宴席款待公爵。如蒙阁下能检阅我的仪仗队,我将十分荣幸。”伊藤博文说:“能在哈尔滨一睹贵国军队的威仪,非常高兴。” 这时日本侨民舞动太阳旗大喊“欢迎”,俄国军乐队奏响了乐曲,伊藤已走下车来,在众人陪同下开始检阅。
安重根此时起身走进站台,站在俄国仪仗队后面。人们的眼睛都注视着伊藤,只见他按顺序检阅俄国军乐队、仪仗队、各国领事团、中国仪仗队、日本欢迎队伍。安重根断定那个身材短小、黄面白发的老人就是伊藤博文,心中不禁怒火中烧:“强夺邻邦,残害人命者,竟如此嚣张,肆无忌惮!”9时30分,检阅完毕,伊藤等人折返,距安重根5米左右,将要走过去时,安重根闪电般地抽出手枪,在敬持枪礼的俄国士兵的空当间,向伊藤射出了三发子弹。安重根怕打错了人,又向跟随伊藤的几个日本人开了四枪,这几个日本人是南满铁路总裁中村是公,但子弹擦在裤子上,没伤及皮肉;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川上俊彦、伊藤随行秘书森泰二郎、南满铁路理事田中清次郎,这3人分别伤了右臂、腹部和左腿。全场顷刻大乱。
这时,俄国宪兵冲了过来,安重根抛掉手枪,用俄语高呼三声:“高丽亚乌拉!(Корея!Ура!)”(韩国万岁),然后从容被捕。伊藤博文身中三弹,被科科夫佐夫和南满铁路总裁中村扶上了专列。中村是除伊藤外的四个中弹者之一,其他三人是安重根射向伊藤的三发子弹分别命中了左肺、左腰和腹部,随行的医生及赶来的俄日医生全力抢救,可内脏出血太多,伊藤博文还是于上午10时死去了。上午11时40分,俄国专列载着伊藤的尸体驶向大连。安重根则被带到火车站内的俄国宪兵派出所,简单审讯后,日方便来要人。晚上9时许,安重根被移交到秦家岗义州街27号(今南岗区花园街97号)的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关在地下室里。俄当局下令逮捕哈尔滨周围所有可疑的韩国人。安重根刺死伊藤的2个小时后,禹德淳、曹道先在蔡家沟车站被捕。在哈尔滨被抓的有刘东夏、金衡在(哈尔滨东兴韩国学校教员,同时也负责《大东共报》哈尔滨支局的工作)等13人,金成白虽拥有俄籍没遭逮捕,也受到了问讯。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被俄国移交给日本,监禁于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10月30日,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检察官沟渊孝雄、书记官岸田爱文,还有从韩国统监府来的翻译官木未喜来到领事馆,对安重根进行了第一次正式审讯。为了不累及同党和家属,安重根说整个行动都是他自己所为。
1909年11月1日,安重根结束了在哈尔滨11天的生活,与禹德淳、曹道先、刘东夏等8人被押往旅顺监狱,日俄各自派十几名宪兵押送。11月3日,安重根等人到达,被收押于旅顺日俄监狱。
从1909年11月14日起至1910年1月26日,由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院长真锅十藏、检察官沟渊孝雄等对安重根进行了11次审讯,在11月6日预审时,安重根理直气壮地说,我这次举事,绝不是个人暗杀,而是以大韩义军参谋中将的身份,与敌酋伊藤博文进行战斗,因此不能接受一般审判。当被问及为何仇视伊藤博文,安重根随即列出了伊藤博文的15项罪状,分别是“杀害韩国明成皇后”、“废黜韩国皇帝”、“强迫韩国缔结不平等条约”、“屠杀无辜的韩国人”、“强夺韩国政权”、“掠夺韩国经济利权”、“强制发行银行券”、“解散韩国军队”、“妨害韩国教育”、“禁止韩国人留学”、“毁弃韩国教科书”、“以韩国人愿受日本保护欺瞒世人”、“搅乱东洋和平”、“欺骗日本天皇”、“弑杀日本孝明天皇”。他指出伊藤博文不仅是韩国的逆贼,也是日本天皇的逆贼,弄得日本人十分尴尬。
日本人对安重根的审讯,一开始是正常的,检察官的态度也很好,不仅让日本律师水野吉太郎和镰田政治为辩护律师,还允许一位英国律师和一位俄国律师为安重根辩护,后来韩国平壤的著名律师安秉瓒听说后,也带着他的助手高炳殷前往旅顺,为安重根辩护,就连过去拒绝接见安重根的闵泳翊,也多方聘请律师搭救安重根。但是,日本在后几次态度完全变了,到了公判时,日、英、俄、韩律师虽然出席,可不许他们辩护,只能旁听。安重根要陈述自己的观点,被审判官岔开。
1910年2月9日第三次公判,进行到一半时,安重根借法官给他的陈述机会,发表了观点:“刺杀伊藤并非我个人行为,而是为了东洋和平。日本天皇宣称进驻是为维持东洋和平,巩固韩国独立。但伊藤来当统监,违背皇旨,欺上瞒下,缔结不平等条约,废黜韩帝……此次义举是韩国独立的一部分,我是以义兵参谋中将的身份与敌国战斗,并非普通刺客,应是被敌军捕获的俘虏。……听说伊藤是功臣,可他也是逆贼,更是东洋和平的破坏者!” 安重根还要讲下去,法官却大惊失色,宣布休庭。再审时已不许他人旁听,法官对安重根说:“不许你说刚才的话!”安重根表示:他要表明观点,可法官却不让讲,还禁止旁听,也就没有说的必要了。但仍阐述了东洋要和平、日韩要友好、韩国要独立的观点。
1910年2月14日,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决安重根死刑;判禹德淳3年徒刑,曹道先、刘东夏各1年6个月徒刑。虽然给了5日的上诉权,但安重根只说了对死刑判决不服的理由,并没有上诉,他说:“我是战俘,应按国际公法处理……我是为东洋和平杀死伊藤的,我不怕死,所以不上诉。假如我有罪,就罪在我是个善良而弱小的韩国的国民!”他当庭写下了“天地翻覆,义士慨叹;大厦将倾,一木难支”,表示他内心的无奈。
安重根请求将他的刑期推迟一个月,以便写一部《东洋和平论》,法院院长答应了,可后来又食言了。这时,法院与监狱的许多官吏买来绢、纸几百张,求安重根题词留做纪念,安重根每天都书写数小时。就这样,安重根在狱中留下200多个大字条幅,包括“为国献身军人本分”、“一日不读书,口中出荆棘”、“丈夫虽死心如铁,烈士当危气似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无远虑,难成大业”、“岁寒然后知松柏之不凋”、“国家安危,劳心焦思”、“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等等,这些汉字写成的作品不仅表现出安重根深厚的文化修养,还突出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每写完一个书法条幅,就将自己断指的左手摁在作品上,落款都是“大韩国人安重根”。这个断指的手掌已经成为了当代韩国民族主义的象征。
安重根还预备写《东洋和平论》,可是因刑期提前而没有写完。他在书中呼吁中日韩三国联手合作,抵御欧美侵略,这是安重根一生中最后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他思想闪耀光芒之处。他预备写序、前鉴、现状、伏线、问答5各部分,但只完成了前面2个部分。此外,安重根用其教名“多默”给母亲、妻子和引他入教的洪锡九神父分别写了遗书。
1910年3月10日,安重根的两个弟弟安定根、安恭根及洪神父来到旅顺监狱探望,安重根给他们留下了《告同胞言》和《最后的遗言》。《告同胞言》中说“我两千万兄弟姐妹各自奋发……若能继承我的遗志,恢复自由独立,我死而无憾也。”《最后的遗言》中说:“我死之后,希望把我的遗骨埋在哈尔滨公园旁,等我们恢复主权后返葬到故国。……当大韩独立的消息传到天国时,我一定会欢呼,高唱万岁。”
1910年3月26日,安重根穿上母亲为他做的洁白的韩服,等待死亡。上午10时,安重根走上绞架,从容就义。他的两个弟弟要求引渡遗体,日本人却强行将二人送回韩国。午后1时,安重根遗骸安葬在旅顺公共墓地。经过长期战乱,墓址已无存。光复后,韩国为其设立了衣冠冢。朝韩长期以来试图找回安重根的遗骸,并呼吁与南北及中日合作,但无结果。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成功后在中国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袁世凯的题词是:“平生营事只今毕,死地图生非丈夫。身在三韩名万国,生无百岁死千秋。”孙中山的题词是“功盖三韩名万国,生无百岁死千秋,弱国罪人强国相,纵然易地亦藤侯”。章太炎称安重根为“亚洲第一义侠”,还有蔡元培等二十多位名人题了词。身在日本的梁启超作了一首《秋风断藤曲》,其赞颂部分为:“黄沙卷地风怒号,黑龙江外雪如刀,流血五步大事毕,狂笑一声山月高。”

“五四”前后,中国各地纷纷演出反映安重根义举的戏剧。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天津南开读书时便参加了《安重根》(又名《亡国恨》)的演出,由邓颖超扮演安重根。20世纪30年代,田汉领导的南社剧团也演出过《安重根刺伊藤》。周恩来曾说过: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朝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是在20世纪初,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伊藤博文开始的。另外,中国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也于1972年为韩国安重根义士纪念馆题词“壮烈千秋”。
在当代,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都对安重根高度评价,将其作为民族英雄。朝鲜称他为“爱国烈士”,韩国称他为“义士”。其中韩国不仅将他视为抗日英雄而高调纪念,更因为《东洋和平论》而将安重根推崇为是东北亚合作、共同发展的先驱者。韩国历史教科书写道:“安重根的这一行动代表性地显示出我们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独立精神”。相比而言,朝鲜虽然也崇敬安重根,但相对韩国而言更注重对安重根行为的反思。朝鲜认为“安重根未能实现志愿,又没有明确的斗争方略,便选择了处死侵朝元凶的手段”。
有人认为安重根刺杀了伊藤博文使日韩合并得以实现或加速了日韩合并,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虽然伊藤博文生前的确考虑过有别于合并的其他控制韩国的手段,但在1909年他是同意了合并的。当时,1909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就提出合并方针,4月10日征得伊藤博文同意,于是日本内阁在安重根义举前的1909年7月6日就通过决议,“断行”合并。因此不管安重根是否暗杀了伊藤博文,日韩合并已经是势在必行。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对日韩合并的影响就是以此为契机使日韩合并进入实质性阶段,而这个契机是已经支配韩国的日本随时都找得到的。因此,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并没有促成或决定日韩合并,最多只能说他的行动对于挽救韩国无济于事。
2013年6月朴槿惠总统访华时,提及独立运动家安重根义士,称赞安重根是韩中两国人民共同敬仰的历史人物,希望能在哈尔滨市竖立安重根纪念碑。朴槿惠的提议得到了中方的积极响应,中方此次建立了更高规格的纪念馆,这体现了中韩两国在涉日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共识。尤为重要的就是要重拾历史真实,让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看清安倍妄图重走日本军国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别是在安倍政权在向日益右倾化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时候,纪念朝鲜爱国义士有着特别的意义。(资料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8 17:05 , Processed in 0.0900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