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9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为何对一战后的德国没有彻底清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3 1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何对一战后的德国没有彻底清算?


闫 桥 / 文

这两天趁着过年没事还是通过网络学习历史,昨天专门找出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来阅读。

看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还是来自资本主义世界对势力范围的相互争夺,因为自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所以要通过人类社会最残暴与原始的战争手段重新洗牌,这就发生了人类社会自走上现代文明后的首场相互残杀的大劫难,而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浩劫在一开始人们并没有大的警惕,好像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直到各主要交战国都精疲力尽,国际正义力量的不断加强后才终于结束。就像德国在最后阶段命令它长期窝在家里的剩余海军出海做最后的挣扎时,海军们却不愿意再送死,反而举行起义。更有意思的还有,在协约国取得胜利后都忙着分割利益,并没有对战败德国实行彻底的清算,以至于给德国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就是在20年后,希特勒又重燃战火,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给人类再次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正逢日本否认二战侵略历史,把对亚洲人民的侵略称作“进入”,日本首相还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这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日本法西斯的倒行逆施清算不够。同时对日本清算不彻底也充分说明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各国都是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使得我们不能不对历史的现实性与矛盾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对世界的未来充满担忧。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的初步了解,我好像感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好像仅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真正完成世界各列强的势力范围的瓜分,所有的矛盾也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即便出现了“国际联盟”这样的世界组织,但对世界各国的矛盾缓和作用不大,这就使得人类又进行了一次世界性的范围更大的更惨烈的倾轧。以前我们在读中国近代史时,总认为中国被外国列强蹂躏损害很大,今天我们读了一战史才发现,那些曾经攻打过中国并烧毁圆明园的西方列强们在一战中的相互残杀,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生命上的损失都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因此世界各国都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就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就是对人类进步与文明的首肯。我们学习历史其目的就是反省历史,不让历史悲剧再度重演,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和义务。

现在看来,二战结束几十年之后,国际社会的文明构成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苏联的解体和金砖国家的崛起反衬了西方的衰落,在世界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新的矛盾也将无法调和和无法避免,或许只有通过战争的形式才能消除。所以在我们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与物质准备,特别是要强大国防,做到以备止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 ,简称一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中国北洋政府等则属协约国阵营。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德国实力上升,英法下降,德国想要夺取其殖民地。另外,普法战争胜利后,普鲁士在法国巴黎宣布德意志成立,导致德法民族矛盾激化。俄罗斯自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实际上仍受到压迫,无产阶级逐步觉醒。俄国为转移矛盾焦点,故俄国参战。日本为了重新划定在华势力范围,对德宣战。中国北洋政府为能在战后从德国手中收回山东权益,所以加入协约国阵营。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
萨拉热窝事件(3张)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在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俄罗斯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向法国宣战。德国入侵立国时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同时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及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战争主要在由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有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协约国(Allied Powers)之间进行。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最初在欧洲进行,但是很快就超出欧洲范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一战中双方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德、奥匈等国战败而结束。

战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祟,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因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但同时间,并未向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详情请大家搜索“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8 17:02 , Processed in 0.0750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