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7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为何高平大兴军事旅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0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何高平大兴军事旅游?


闫 桥 / 文

最近看见有人为高平大粮山做广告,说是中国最大的军事旅游胜地,还说这里已成为一所国内最著名军事院校的定点国防教育基地。我想,确实是有道理,因为公元前262年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长平之战就是在这里进行的,据说秦军把赵军打败后坑杀了被俘赵军40万人,而大粮山正是当时赵军的指挥部所在地。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克韩陉城等五城(陉庭在今曲沃县西北二十里,在绛州东北三十五里),歼敌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取南阳(此南阳在太行山南攸武处)太行小路,将韩国一分为二。四十五年,白起伐韩野王(野王在太行东南,春秋时为邢国),野王降。此年范雎为秦客卿,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四十七年,秦令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民众不降擒反投于赵,于是秦以此为借口令王龁转而攻赵。

赵令廉颇为将抵抗,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后,立即向秦军发起攻击。由于秦军势大,赵军连战不利,损失颇大。廉颇鉴于此,及时改变战略方针,决定转攻为守,准备依靠有利地形,构筑城垒固守,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使其陷入疲惫之中。

廉颇的策略获得成功,秦军的进攻势头被很大的遏抑,造成两军对峙于长平的僵局,为打破僵局,范雎使人携千金入赵行反间计,言秦军不惧廉颇,只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正好廉颇因为开始多败伤亡大转为坚守不应战,赵王此时已经比较不满意,而又听到秦国的反间之言,便派赵括代廉颇将对抗秦军。

秦国闻知此事后,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表面统帅王龁却只为尉裨将,并严令军中有如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白起到任后,研究了赵括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又骄傲自大,听信谣言鲁莽轻敌,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困敌聚歼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如下部署:

1将目前的前线部队转作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向主阵地长壁撤退,诱敌深入;2利用长壁地形构筑口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准备抵挡赵军的进攻,并组织一只精锐突击队,准备赵军被围后,用于不断出击以消耗赵军有生力量和磨损其锐气;3,将二万五千人埋伏在两侧翼,待赵军出击后,插到赵军后方,切断赵军退路,完成对出击赵军的合围;4用骑兵五千渗透到赵军防御阵地中,牵制和监视留守的赵军。战争的发展果然按着白起预计的方向进行。

赵括至军后,更改廉颇不准出战的约束,并置换了军吏,出兵攻击秦师,两军乍一交锋,白起便佯败后退。赵括不问虚实,立即实施追击。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定阵地——长壁后,遭到了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攻势大大受挫。赵括见作战不利,打算退兵,但为时已晚,秦军两翼伏兵迅速出击,及时插到赵军进攻部队后面,切断了赵括主力的对外联系,构成了对进攻赵军的包围。另外的五千骑兵也迅速地前进到了赵军的的防御阵地,牵制、监视留守的赵军。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攻击被围的赵军。赵军连战不利,情况危急,被迫就地构筑营垒,放弃进攻,等待救援,由于粮道断绝,赵军士气日益低落。

粮道断绝四十六日后,赵军开始自相杀食,赵括企图突围而出,分四队突击队冲击,皆全军覆没,赵括亲率精锐突击,被秦军强弩射回,赵括死于乱箭之下,赵军大败,赵军主将已亡,四十万将士皆投降。

白起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于是诈允赵军降却引赵军一步步慢慢全部坑杀,只留二百四十名童子军回赵。前后共杀俘虏四十五万人。

此为中国历史著名战役—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杰作,白起在这场战争中,依靠自己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指挥秦军给赵军以毁灭性打击,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据说,纸上谈兵典故就是讽刺赵括的,至今高平的许多地名如赵庄就是埋葬赵括的地方,其它如骷髅山等都带有过去的古战场痕迹。

大粮山原名摩天岭,长平之战时这里曾是赵军的指挥中心、了望台、粮仓所在地,大粮山故名。赵将廉颇在此驻扎两年之久,演绎了以沙代粮、积米成山的历史故事。为了纪念廉颇老将,当地群众于明朝嘉靖年间修建了廉颇庙,后庙宇毁于历代战火。

大粮山地处高平市城东南十余里处,传说廉颇曾在此山屯粮,因名大粮山。为啥要在高山屯粮呢?据传,为抗击秦军,廉颇曾在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守重兵,挖沟筑墙,屡次挫败进犯之敌。有一天,廉颇到大粮山上察看地形,发现此山西部半腰,地势十分平缓,而东边山坡下,到处是成片黄砂。望着这状如米粒的细砂,联想到眼前缺粮,怕秦军知道,廉颇忽然生出一条妙计。于是他便命人在西山坡上用芦席和牛皮,修起大片大片的粮仓。粮仓修成后,他不仅把兵将的食用粮,拉入仓内。还将东山坡下的黄砂,也住仓库里装。这样一来,大粮山可就热闹起来了。每天有浩浩荡荡的车辆往山上运粮,也有不少马车往各处运粮。真真假假,难以辨别。兵卒们不解地问他,廉颇风趣地说:“兵不厌诈么!别看你们运砂的人辛苦些,它比冲锋陷阵的作用并不小啊!”

果然不出所料,驻守在西山的秦军望见大粮山上大片的粮仓,又见赵军运粮的人马不断头,大为震惊!俗话说,军中有粮,人心不慌。这一下不仅表示赵军粮食充足,有长期坚守打算,也给缺粮的秦军,造成一种威压。

秦帅不信,派人暗地打探,有的暗探从粮仓门前走过,却没看出破绽,致使秦军人心惶惶,军无斗志。直到赵括兵败,白起派人来搬粮食,才发现全是一仓仓黄砂。连白起也佩服廉颇计策的高妙。后来人们便把此山名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营防岭。

我认为把大粮山开发成军事旅游区的创意颇有新意,因为把死的历史变活寓教于乐对普及军事知识大有好处,闲暇时登登山也能活动一下身体。另外高平还有炎帝墓,盛产黄梨,这些年变成了县级市,属晋城市管辖下的南五县(泽州、阳城、沁水、陵川、高平),整个地区处于太行山南段,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由于长期以来地处偏僻,反而保留下了宋代以来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建筑,位于沁河流域还散落着众多的古堡式村落,最著名的就是皇城相府,宋代著名的朱子理学程颢在泽州当过县令并开创书院,著名的作家赵树理也生长于此,这地方可以说是人杰地灵,方言中带着古韵,我从太原来此20余年刚刚对此地有所了解。

(资料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8 14:04 , Processed in 0.0856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