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中俄联合演习时击落全球鹰以震慑美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2 1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俄联合演习时击落全球鹰以震慑美日


  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近日发表题为《像鹰一样盯着中国》文章称,“全球鹰”是美国转向亚洲战略中五角大楼最出名的军备之一,将被用于地区情报收集。美国国防官员说五角大楼将向日本部署两架“全球鹰”远程无人侦察机,用以监视中国海军的行动以及可能的朝鲜核试验,也能有效监视中朝军队的活动。

美国此次部署无人机,适逢当前中国与日本及几个东南亚国家围绕东海和南海争端日益紧张之际。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空军发言人希瑟·伯伊蒂姆说:“全球鹰从关岛轮换到日本,将对美国在整个太平洋战区的监视和侦察任务、军事计划和应急行动起到支持作用。”北京反对美国飞机侦察活动。有人担心中国人可能以实施其单方面宣布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为由,击落一架“全球鹰”。


  “全球鹰”可从18000米的高空看清550公里的地面范围,这也就意味着它能够从朝鲜覆盖中国的所有边界省份。这种无人战略侦察机飞行高度达1.8万米,装备有高分辨率照相设备和先进通讯接收设备,能连续42小时持续不间断进行侦察,获取的图像精度超过侦察卫星。美军曾宣称,从关岛起飞的“全球鹰”能飞至日本海或中国东海并停留16小时,或飞至马六甲海峡并停留12小时。

有分析指出,如果这款长期滞空型无人侦察机如期部署在日本的基地,它不仅可以长驱直入朝鲜、中国以及俄罗斯,同时,与地面雷达系统相连接,还可以提前探测到攻击日本的弹道导弹,并有效实施拦截。而一旦这种机型部署在亚太,或者日本采购了“全球鹰”,均可以将“全球鹰”用于岛礁防卫和应对可疑船只,那么美国及其盟友在中国周边的“全球鹰”监视链条将进一步延长。由于该机可以窥知中国沿海的几乎所有军事秘密,因此,中国对美国可能在本地区使用无人机会采取更强硬的外交手段。

  那么,中国有何手段对付“全球鹰”呢?据中国某技术刊物最近刊文说,中国军方表示打算使用电子手段对付“全球鹰”,因为中国也具有使用和控制远程无人机的所有技术和手段,这一点不容任何人怀疑。众所周知,不管是“全球鹰”还是RQ-170隐形无人机,都害怕7样东西:电子干扰、伪装欺骗、烟雾迷盲、空中拦截、空中预警、攻击平台和空中伏击,“若对手实施了有效的拦截干扰,无人机的行动功效就会部分或完全丧失。”

中国的军事文章还暗示,北京打算使用网络攻击,控制飞行中的“全球鹰”,就如同3年前伊朗曾控制并捕获了一架美制RQ-170隐形无人机一样,中国也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据信中国的反制无人机技术要比伊朗先进很多,同时也有传闻证实,在那次伊朗捕获美军无人机的行动中,有中国技术专家参与了那次令美军震惊的“猎鹰”行动。

  由此来看,中国已完全具备通过电子手段或者使用现役战机击落“全球鹰”的能力。当然,到底是采用电子手段击落呢还是使用战机直接击落,这要看中国的战术需要。如果该机的威胁较大,其直接进入重要的军事基地和中国军事演习的现场上空,那么,军方很可能会采取直接起飞战机予以击落;而如果该机时常在中国举行重要活动时或者重要目标的周边徘徊,虽构成一定的威胁但又从不接近,这样就可以采用电子手段使其被控制。前者可能引起军事外交纠纷,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采用,而后者几乎没有任何风险,中国可以矢口否认缴获了这架飞机,而对方也很难拿出任何借口找茬,相对来说是比较通行的一种做法。

如果真的在伊朗缴获RQ-170隐形无人机时,中国曾给与其技术指导,那么,也就是说中国应该具备比伊朗高得多的远程控制技术,所以在技术上中国不存在难题。

  那么,何时中国会击落美军的“全球鹰”无人机呢?其实,现在已经来了一个绝佳机会,那就是即将举行的“海上合作-2014”中俄联合军演。预计,美军这次高调宣布将“全球鹰”无人机部署到日本的基地,其主要目的肯定是来侦查这次中俄联合军演的。如果中国果断出击,设法使其被电子击落,那么,不但可以保护这次联合军演的军事秘密,还可以对美日予以严重警告。

或者,这次中俄联合军演的最重大新闻,不是中俄取得了什么重大突破,而是一架美军“全球鹰”无人机彻底失踪。到了那时,不但会由中俄两国分享这一重大军事技术秘密,从而大幅提升各自的无人机技术,而且相信美国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啊!  
来自群组: 国际军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7 04:00 , Processed in 0.0814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