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是弱势群体为何引发政协委员哄堂大笑?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在发言时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期,推进改革过程中会伴生很多问题。当张建国说到“银行是弱势群体”时,现场哄堂大笑,李克强总理也大笑。银行是弱势群体……领导不会是在开玩笑吧!这让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何等无地自容,说完银行是弱势群体,张建国自己尴尬地笑了。那么,他为什么说银行是弱势群体,总理为何大笑呢?
其实,在普通百姓的眼里,银行业者都是“高、大、上”从业者的典型代表,论资产,银行财大气粗,各地最高端的大楼一般非银行莫属;论收入,银行员工收入排在各行业前列,动辄年收入6位数、7位数甚至8位数并不新鲜;论形象,银行网点装潢气派,银行职员衣着光鲜,出入都有小轿车;论行为,虽然客户号称“上帝”,但银行可以对“上帝”收取各种费用而自身不用负任何责任……这些,哪有弱势群体的样子呢?
但是仔细分析这位张行长的发言,似乎其也有苦衷。在银行放贷时,对于中小客户来说,银行就是大爷,你不求着敬着根本就没你的事,银行业者肯定就是强势群体;而对于大客户来说,情况就反过来了,银行业者必须哀求才能办成事,这里他们就变成了所谓的“弱势群体”。同时,在当前国家强调深化改革的前提下,一些银行内部的庞大“隐性福利”被取消,那些习惯了公款“大吃大喝”的管理者无从下口,他们必须要从工资里拿出钱来消费,在这个时候,他们也就感觉到自己不再为所欲为,从而也就成为了“弱势群体”!
此外,在当今金融业国字号和民字号并存且进行严酷竞争的条件下,国字号的好日子也似乎风光不再。在出门就是银行网点的现实情况下,银行业者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反正如果在这个银行里办不到的事,或许在下一家银行里就顺风顺水。所以,那些习惯了当大爷的银行,如果坐等天上掉馅饼就衣食无忧,似乎再也不会发生了。君不见,现在的银行是接二连三的推出各种名目的理财项目,以及各种拉客项目,甚至每位员工还有数额不菲的储蓄任务,这都给他们带了以往没有的巨大压力。在恶性竞争之下,银行业者压力颇大,其自认已是“弱势群体”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银行真的就是“弱势群体”了吗?这恐怕不但会让总理大笑,更让全国人民大笑。因为对于当前的国家现实来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无官无权无钱无地位的人群,比如农民工、下岗工人等,不知何时连俗称高级白领高端从业者的银行业也自称为“弱势群体”了?!实际上,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垄断者,各类银行从来就是既得利益群体,在中国还未允许外国金融资本大批进入国内的情况下,他们基本可以高枕无忧坐收暴利。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请看商务部提供的一组数据,在2014中国500强榜企业中,制造业企业为260家,净资产收益率为8.8%;银行17家,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8.6%。260家制造业企业的净利润为4623亿元,占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总额的19.3%;而17家银行净利润高达1.23万亿元,占到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总额的51%。呵呵,这可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如此高额利润的诱惑下,说银行业是“弱势群体”,也只有在中国会有这个奇闻!
当然,不管是弱势也好,还是强势也罢,都并不是事实的真实反映。在当今市场化逐步成熟的中国现实情况下,如果运行得当,也许弱势会转化为强势,而强势也会转化为弱势,这都要看从业者如何引导如何定位如何谋求自身的发展而定。如果一个国家的垄断群体不积极进取,不适应发展改革的大潮,硬要把自己归类为让人民耻笑的“弱势群体”,那不但总理要大笑,就连人们习惯上的真正“弱势群体”也要苦笑了! (cgw316于2015.03.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