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6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中国一箭20星亚洲登顶 掀翻印度宝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22 07: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一箭20星亚洲登顶 掀翻印度宝座

            
  9月20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箭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将2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火箭的佼佼者,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于2009年8月正式批复立项。这型火箭全长29米,一级直径3.35米,二、三级直径2.25米,起飞推力1200千牛。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采用了全新的总体方案、结构形式、动力系统和电气系统,自主创新成果达几十项,发射可靠性提高到0.9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长征六号的“心脏”是我国最新研制的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有如下许多优点:推力大,以液态氧为氧化剂,煤油为燃烧剂(燃料),采用这一方式,可大大减少燃料携带,减少火箭的重量和体积;煤油价格较低,更加经济;煤油与液氧都无毒,燃烧也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长征六号采用的新型YF-100型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实现了中国火箭动力从常规至绿色无毒的巨大跨越。由于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也将使用这种液氧煤油发动机,它的研制成功,将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以及下一步深空探测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环保外,液氧煤油发动机还可以通过发动机台数的模块化组合,形成低轨道10-25吨、太阳同步轨道5-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6-13吨的运载能力,与国外最先进的“阿里安-5”、“宇宙神-5”、“德尔塔-4”以及正在研制的“安加拉”运载火箭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此外,液氧煤油发动机还能替换现役火箭发动机,能大幅提升火箭的运载能力。例如长征-2F火箭下面级现在采用8台常规推进剂发动机,运载能力约9吨。如果换成液氧煤油发动机,只需要6台就能将运载能力提升到13.5吨。据介绍,中国还在研制460吨级更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
  最值得关注的是,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了“三平”测发模式,成功突破高精度控制技术、氧箱自增压技术、燃气滚控技术、箭地一体化快速测发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按照“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设计思路,进一步提高了运载能力,可有效提高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还标志着我国在运载火箭现代化、模块化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其中,所谓“三平”,即“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这是目前世界主要航天大国普遍采用的技术。在发射前,火箭在水平状态在厂房内完成全箭总装和测试,与卫星对接,同时将整发火箭水平放置在专门研制的自行式整体运输起竖车上,由起竖车将火箭水平运输至发射工位,并完成水平对接、翻转起竖、垂直定位、燃料加注和发射等动作。这一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火箭发射的准备时间,以往长征2-4号火箭发射准备周期一般最短为20多天,而长征六号只用了7天。
  这次长征六号的首秀,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了20颗小卫星,包括:浙江大学皮星二号A/B(ZDPS-2A/2B)、清华大学3颗卫星(包括西电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国防科技大学天拓三号(TT-3)手机卫星(CAS-3I)和XX星4颗、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二号、深圳东方红海特开拓一号卫星和DCBB(CAS-3G)、6颗航天东方红希望二号A、B、C、D、E、F卫星等。这其中,大家可以发现,很多微小卫星是由大学研制的,据称共有超过一百多名大学生参加了卫星的研制,这不但是我国的首例,而且这些参与研制的大学生不但锻炼了自己,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航天工业的技术骨干。
  长征六号的发射成功不但提高了我国空间进入能力,实现运载技术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还实现了我国在大推力、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对我国运载火箭后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另据透露,在长征六号研制基础上,上海航天还将研制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打造长征六号升级版,形成系列化产品,为宇航发射提供多样化选择。长征六号升级版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实现首飞。
  当然,外界最为关注的应当是这次“一箭20星”。在这之前,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和组织并不多,仅有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中国和印度。目前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竞争相当激烈,2013年11月19日,美国创造了“一箭29星”的世界纪录,仅仅两天后,俄罗斯用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将32颗微型卫星送入轨道,刷新了美国的纪录。目前“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仍由俄罗斯保持——2014年6月发射的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实现“一箭37星”。在亚洲,此前印度在2008年实现“一箭10星”,创造了当时的亚洲纪录。如今,这一纪录则为中国所打破,而且还是翻倍的纪录。
  导致近年来各国纷纷加入“一箭多星”竞争其实有很多因素,但普遍认为目的并非完全是为炫耀火箭技术,更多是争夺市场这块“大蛋糕”。目前,由于采购费用以及技术的更新率较快,越来越多的卫星趋向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和发射快速化,这是国际卫星研制的基本趋势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中小国家也有了研发卫星的能力和需求,虽然单颗小卫星的功能相对较低,但用多颗小卫星组合起来合作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性价比可能更高。再加上卫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私人公司、大学等机构也有意参与卫星研制,其中技术门槛低的微小卫星更是备受青睐。所以,各航天大国正是看中了这一巨大的趋势,因此不但自身纷纷研发微小卫星,也为其他国家出售这类卫星,更为一些国家提供发射这类卫星的服务。因此,不管是美国、欧空局、俄罗斯,还是印度日本,目前都在“一箭多星”的竞争不甘落后,中国当然也不想置身事外。
  还应该引起大家关注的是,此次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箭20星”发射成功,还有极大的军事意义。比如,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新发射方式方便快捷,不必使用专用的发射塔架就可实现迅速发射,可以使液体燃料导弹具备更快的发射速率,中国可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改装新一代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多星发射分配技术,可以为洲际弹道导弹分导式多弹头突防提供技术支持;而其“三平”测发模式则可使新一代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具备近似固体燃料导弹的发射准备模式,从而补充中国战略核反击梯队的有效成员……   (cgw316于2015.09.21)欢迎关注 陈光文 微信公众号
来自群组: 国际军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2#
发表于 2015-9-22 13:00 | 只看该作者
如今印度已上了美国的圈套,成为了美国攻击的一枚棋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9 16:17 , Processed in 0.0878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