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王勇平为啥要透露发布会背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8 0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勇平为啥要透露发布会背后?

闫桥
27日,60岁的王勇平退休了。退休前夕,曾经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接受了“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独家专访。这是2011年“7•23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后,王勇平第一次向媒体讲述发布会前后内情。
这让我们的思绪又回到2011年的那场高铁事故,好在中国的高铁事业没有因此而受到阻碍,相反步子更大了,技术质量也更过硬,那次事故也有可能是好事,也就是说给当时头脑有点发热的高铁提了个醒。不过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那次事故,中国的高铁可以说是挑不出大的毛病,是无懈可击的,有了那次事故不管怎样说还是存在一定心理阴影的。
严格地说,王勇平是没必要出来做过多解释的,也许这是他个人性格所致,实际上懂得中国社会的人都能够看懂这件事,你再解释也没作用。历史就是这样,该你负责的你也逃脱不了,解释也没用。我们从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两个月他都一个人呆在单位新闻发布会会场,不上网不看报与外界隔绝,就知道知道他是什么性格了,他自己心里也明白会有什么下场。事实上体制内的高级干部更关心的不是金钱,而是自己的政治命运,他知道他捅了娄子,等待他的是被“处分”。
事实上,王勇平作为一名高级宣传干部并接受过培训的新闻发言人,在面对这起突如其来的特重大事故灾难面前表现得还算不错,他临危受命尤其是在没去过现场,掌握资讯有限的情况下绝对是抱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来做这件事的。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老干部遇到了新问题,以前在单位那种习惯了的四平八稳,以为啥事都能摆平的认识在这里能继续发挥作用,按他的话“新媒体刚刚兴起,我们对如何在那种舆论环境下应对突发事件还没有经验”,确实如此,这次新闻发布会实际上给其它部门提了个醒,也是中国刚刚起步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所以我们也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咎于他,是体制不适应改变了的社会环境的主要表现。
那么王勇平身上究竟有啥错呢?如果从铁道部的角度来说他没错,因为他本身就是为单位去挡枪的,他在发布会上所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和自信都是正确的,真正的错误并不在他本身,如果非要指出他身上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性格,正像他自己说的,不该用个性化语言。事实上开这样的发布会一定要由真正懂和参与其中重大决策的人来担当发布者,而不是按惯例让职位上的人去担当,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言人只能按部就班泛泛而谈,本来想消火,但往往事与愿违,王勇平即便有错误我想也在于他没有推掉这件事,事实上换个人的效果或许比他好,哪怕同样也不掌握多少资讯,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还是有的,但真正有这方面才能的人又不可能被使用,这你我都懂得,这就是国情。
事实上王勇平至今对这件事还是没有摆脱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这主要怪他自己,是他的性格决定的。实际上网络时代,只要你自己不炒作自己,世界很快就会把你忘记,你哪用出来自己解释,实际上有些事越解释越遭,本来你的本意是在退休前把这件事通过媒体“交待”清楚,实际上会适得其反。实际上你自己得有个心理平衡,现在还出来解释说明他还是没完全了解当今社会。
我认为王勇平作为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现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水平就那样,是真实体现,完全可以当做一个新闻发言人培训机构的活教材。实际上王勇平也不需要为这事一直闷闷不乐,要知道这是他一生干的最辉煌的事了,退休就退休吧,啥也不说实际上更好,人们早就把你忘了。
作为国人实际上最关注的是我国高铁的命运,可喜的是发生在2011年的那场浙江温州"7•23动车事故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看着我高铁顺利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并不断满足了国内的需要心里真是高兴,我相信只要重视安全,完善技术防范就不会再出现大的问题。在此,我们也祝愿王勇平先生放下包袱,一切都是历史,生活需要继续以微笑面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6-3 11:55 , Processed in 0.0553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