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0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胡锡进回应吴建民有意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8 0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胡锡进回应吴建民有意思


闫桥


【凤凰聚焦】4月7日第326期刊载边驿卒的文章,题目是《吴建民批胡锡进搞不清状况 胡锡进回应吴是典型鸽派》,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介绍得非常清楚,读过以后我感觉有话要说。

大家知道,吴建民是我国资深的外交家,胡锡进则是环球时报的总编辑,他们俩工作重点不同,自然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不同。吴建民是搞外交的,他认为国际形势的主流和大趋势是和平发展,他批评环球时报社评里的一些激烈言辞,甚至在一个凤凰卫视的讨论节目中还当面质问罗援“你想打仗?”等等,意思是战争已不适合现代,不符合世界潮流,一味地强调有极端民族主义之嫌,大致意思就是这些。

对于吴建民先生的言论大家早有耳闻,著名博客人至诚大兵先生早在几年前就经常写文章直接指名道姓地批评他,我看了后总觉得有点太过,总感觉不应该把这样一位曾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骂的狗血喷头,但从吴建民先生后来的表现看,他依然是“执迷不悟”。按我的看法,他首先就不应该对环球时报对罗援现象不理解,好歹也是高层人士,难道不知道是适应中国宣传的需要?为了一团和气中国遇到了外国的欺负就什么硬话也不敢讲?外交部不敢讲谁来弥补民众不满的呼声?谁能平抑?我们这些网络评论员的重要工作实际上也是代表一部分人群的“发泄”,就是要说吴建民先生们不敢说的话,他们循规蹈矩只能做外交官。作为现代多元社会,做他们身份与职责外的事当然靠他们是不行的,如果是那样钓鱼岛说不定早送人了,南海也不会有近几年的岛礁扩建,中国军事建设也不会有今天的长足发展,因为一片歌舞升平的大好形势下军队就是花钱的附属品,甚至是无用的。中国外交如果被他这些人所掌控恐怕危险多余益处。那么吴建民先生的看法到底对不对呢?我认为当然对,世界的主流是和平发展没有错,但什么是保证呢他不知道。历史一再证明一味地软弱是不行的,委曲求全更不行,外交应该是门艺术,说的难听点,什么“软硬皆施”呀“柔中带刚”呀都不错,中国的成功并不是没有脾气的结果,而中国的外交的重任也不可能由外交部这么一个部门能圆满完成,应该把一些重要的媒体和所谓的军中“鹰派”的言论当做一种重要补充,因为有些话你们不敢说也不能说,高层外交和外交部发言人只能是讲那些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的就像是“官话”的录音机似的话,多一个字意思就有可能变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代表国家却只能如此,大家仔细想想不是吗?

应该说,思想多元和言论自由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人们理应在这种自我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今天的爱国理念。我们应该懂得外交部与环球时报职能和功能的不同,环球时报更多的是要结合民意起到团结引领民众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的作用,只不过是方法不同罢了,它更倾向于释怀民众高亢情绪,与网络有相似之处。网络的发展实际上最大的作用就是释放民众心中的积怨,实际上越让大伙儿放开说放开表达越出不了事,比如新闻跟帖文章跟帖,只要稍加管理,把比较激进的把好关就行了。再就是比如罗援他们,实际上也是咱们国家很少几个被允许在一定阶段说几句话的“军中之人”,而且还是根据形势的需要,所以作为吴建民先生这样的高层的外交人士应该能够理解,你要发言就只谈自己的观点就行,不必牵扯别人,指名道姓地批评。

下面是【凤凰聚焦】326期,看完这篇有利于大家弄懂事情的原委:

今天中午,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发表长微博,回应早前吴建民在外交学院的公开演讲上批评环球时报的言论。
3月30日,前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吴建民,在外交学院做“准确认识今天的世界”的演讲,期间指出世界发生了“大变化”,而现在很多国人“还有战争与革命的惯性思维,总想着打一仗——美国打不过,菲律宾可以打啊?完全搞错了时代。”
他具体举出环球时报的例子“环球时报经常发表一些文章很极端的,去年胡锡进请我参加环球时报论坛,有个开场白,他一上来把这个世界讲得一塌糊涂。我说你们的眼睛里没有全局啊,世界大势你看不到,抓不住主流。我心里说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他是报社主编,很有学问的,但是搞不清楚状况。”
9天后的今天,胡锡进才回应此事,他解释称“最早听说这事,我没准备回应。但因此演讲流传很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几句。得罪这位大使先生了。”
之后胡锡进将吴建民的言论成为“中国旧外交官的思维方式”,并评论道“(好像)只有他们懂外交,而且应当由他们完全主导外交,媒体插嘴完全是添乱,是民族主义的祸源。他们希望媒体突出报道中国的“外交成就”,只报道中外友好合作的进展,别碰问题,说话严格以外交部表态为基调,鹦鹉学舌就行了。他们遇事最希望媒体不报道,低调报道。”指吴建民“说话中规中矩、让人感觉像‘背稿子’的发言方式”、“给当时跑外交部的我留下深刻印象”。
胡锡进接下来解释了环球时报各种观点都会呈现的“媒体的多元”,他承认“环球时报这些年刊登了一些与‘外交部基调’不太一样的文章”,他具体举了几个例子:“(刊登的文章)包括同样遭到吴建民批评的罗援将军的文章,以及被认为观点‘强硬’的一些学者文章;也包括王占阳等反对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文章,还有主张中国应警惕民族主义膨胀的文章等。”
在吴建民的同一场演讲中,他也提到过国内的“鹰派”,他说“我和罗援将军有一场辩论,凤凰卫视,他气很足啊,说一场战争为中国赢得了三十年的时间。我打断他了,说你是不是要打仗,他不敢回答。我说你犯了时代错误,什么叫时代主题?第一,反映了某个时期的主要矛盾。第二,指出了这个时代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胡认为吴大使“对国内媒体上的民族主义有种高高在上的严厉”,“吴大使自己通过环球时报发声的同时,反对环球刊登与他相反的观点,这与民主、多元的时代精神不符”。同时为自己的刊登的这些文章辩护称“媒体永远会比外交‘鹰’一些,全世界都这样,西方善用这一点,而吴大使这样的外交官不善于使用媒体的这种资源,也没想把它们与“外交部基调”的距离变成中国外交的新空间,这很可惜。”
接下来,胡锡进讲了个他早年持免签公务护照却被某国边防拦住的“小插曲”:“经艰苦交涉,我进入了该国。我对中国驻该国大使表示,我要向该国媒体投诉,促该国重视,以防今后持公务护照的中国人过境时再有我的遭遇。这位大使是这样对我说的:过来了就好,千万别招事了。别说你了,连我过边境也经常被拦住不让过。我愕然。吴大使让我想到了那位大使。”
不过胡文末还是说“听编辑说吴大使又给我们发来一篇文章,我们会很快刊登出去。争议不影响我们继续视他为一位我们的重要作者。”
截止今日下午2:30,吴建民尚未对胡锡进的文章做回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7 02:58 , Processed in 0.0812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