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21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莱芜并入济南,强省会时代到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17 00: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莱芜并入济南,强省会时代到来!
标签:象棋 围棋 国际军棋  2018-10-11 08:00

   据消息人士透露,国庆节后莱芜市”撤市设区”工作将拉开帷幕,随后虽经官方驳斥,然而从最新透露的合并方案来看,莱芜市并入济南市已基本板上钉钉。据悉规划将雪野划入章丘区,高新区列入济南市直辖,原莱城区、钢城区其它区域组建新莱城区。

《这,就是莱芜》——来源:莱芜春暖花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微信公号“叶郎自话”根据方案发现,合并后莱芜各级官员领导无论工资水平还是退休金均向济南看齐,“就高不就低”,主要厅局级官员的级别上调也为本次合并减小了阻力,在保障当政者权益的同时,更要把莱芜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提高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待遇,提高企业职工及广大农民的养老标准,提高市民出行办事的便利程度,让老百姓不因行政级别的下降而利益受损;同时要维护好莱芜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莱芜的一方水土,不要因为权利的上收,而被动成为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接收场。

莱芜并入济南意味着,自2000年山东形成17地市格局以来将首次发生变化,17地市变为16地市,一个强省会时代到来!



NO. 1|壹

18年来山东首次重大区划调整

2000年,滨州、菏泽2地区撤销,成立地级滨州市、菏泽市,山东省所有地区全部撤地设市,形成了现在17地市的格局。

自此之后,虽然各地级市下辖县市区调整不断,但17地市格局一直未变。

近年来,莱芜并入济南的呼声不断,但真正有实质性动作要从郭树清上任山东省长算起。

据经济观察报2013年9月21日报道,郭树清担任省长后,一面着手在个别领域实现突破,如金融改革,一面统筹山东整体的经济发展布局。“金改”中,郭树清把济南定位于区域金融中心;在整体规划中,“大济南”则被作为振兴山东经济三大支柱之一。

同年8月底,山东省政府公布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济南及周边6地市将联合组成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一直以来,济南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规模偏小、人口偏少、实力偏弱,始终处于尴尬的落后地位。回到2013年的一个大背景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济南被边缘化的趋势尽显。

按照《规划》,两个城市将成立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两市高度融合发展机制,实行组织领导统一、战略规划统一、重大布局统一,将莱芜建设成为省会副中心城市。

据参与《规划》制定的专家组成员、山东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透露,透露,济南与莱芜两市建设协作区仅仅是第一步。“山东已有将莱芜整体划入为济南一个区的计划,但这须要山东上报国务院审批。”

自此,莱芜并入济南开始成为公开热议的话题。



NO. 2|贰

济南的觉醒

在中国省会城市中,济南一直是比较尴尬的存在,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和知名度不仅仅远远落后于青岛,更是连烟台都不如,长期位居第三位。

而这几年,眼看着郑州武汉合肥长沙等省会城市取得了飞速发展,济南掉队的焦虑和恐慌愈加突出。

2015年的数据显示,河南的GDP只有山东的60%,但郑州占到河南全省的19.8%;安徽经济总量只有山东的三分之一,合肥占到安徽的25.7%;武汉占全省37%、长沙占全省29%。而济南不到9.73%,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中是倒数第一。

2017年2月,山东两会现场,时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就拿出了这组数据,建议山东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进一步支持济南发展,“济南好,大家好;济南强,山东强;济南隆起,全省受益”。

“我们再不奋起直追,很有可能形成中间塌陷”,王文涛在建议中表示,分析周边郑州、合肥,还有远一点的武汉、长沙、成都、贵阳,这些今年发展迅猛的城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在省份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

王文涛直接建议,应当全力支持把高端要素向济南集聚,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改革试点、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把大项目、好项目多放在济南;全力支持济南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全力支持济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补齐发展短板。

此番表态,特别是“郑州不久前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是个很大的刺激”的表述还被外界解读为,济南也要争国家中心城市。

虽然青岛早就喊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无论经济实力还是知名度都比济南高出不少,但济南的强势表态也着实给山东出了难题。

果不其然,2017年2月14日公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就和了稀泥,“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不过,很快山东在权衡一二后还是决定,支持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特别是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明确提出青岛“提升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际海洋名城。”

而对于济南,虽然对于国家中心城市只字未提,但“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等表述还是给足了济南面子。

NO. 3|叁

莱芜和济南的强强联合

莱芜市地处山区,北邻济南。该市面积只有2246.21平方公里,125万人口,是山东最小的地级市。

微信公号“叶郎自话”分析认为,莱芜尽管总量排名垫底,但是社会发展水平并不低,人均GDP更是列全省第七,可以说济南吃进莱芜,并不会给济南带来负担,反而如虎添翼,让济南打通了东南部发展的广袤空间,由现在的一腿独行,变成两只脚走路。

莱芜地处齐鲁最中心,可以打造全省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另外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充足且廉价的劳动资源,以及物产丰富的农产品,可以为承接济南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发展空间发挥能量。

莱芜成为济南市辖区,实现省中心一盘棋规划,可以给莱芜疲软的经济注入动力,同时让区位潜力有条件变成区位价值,融入省城经济发展,无疑对老百姓来说应该一件好事。因此谨慎来看,合并应该是共赢,算得上是强强联合。



“济南、莱芜空间相接、产业相联,接受辐射带动最便利、最直接。所以,山东将把建设‘济莱协作区’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切入点,拓展省会城市战略发展空间。”郑贵斌说。

莱芜市统计局总经济师吕慎斌分析道,莱芜市经济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结构单一。目前莱芜钢铁行业产值占工业增加值55%,其中莱钢一个企业就占据了2/3。

巧合的是,2012年山东钢铁集团整合了山东省内国有钢厂,莱芜钢铁集团与济南钢铁集团同时被并入其中。两个地市的钢铁产业融合已经先行展开。

2013年,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贵斌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济南与莱芜两座城市将在交通、通信、户籍、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领域实施“五个同城化”。



NO. 4|肆

莱芜,齐河,一个都不能少

虽然莱芜和济南存在着诸多协作可能,不过位列山东GDP倒数第一的莱芜毕竟实力有限,根据2017年GDP统计数据,即使济南与莱芜规模相加,勉强超过烟台,仍与青岛有着不小的差距。

也因此,在莱芜与济南对接的同时,济南市也在酝酿调整优化市内行政区划。

翻开济南市地图,东西带状发展的特征明显。因受制于南部的大山、北部的黄河,济南这些年的城市扩张主要面向东西两方。

在2016年12月的济南市工作务虚会上,时任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对城市框架和结构也做了分析,济南是东西长、南北窄的带状城市。从长远来看,城市建设不可能无限拉伸延长,未来的发展必须瞄准和实施北跨,变跨河发展为携河发展。未来的城市结构就像一个原子,济南将致力于打造一个主中心、一个副中心、5个次中心、12个地区中心和卫星城,划定城市边界,实现精明增长和组团发展。

应该说,王文涛关于北跨的表述奠定了济南未来数年发展的基调。

2017年5月,王文涛率团去杭州、合肥、郑州等地考察,面对已迈入“大江时代”、“大湖时代”的杭州、合肥,王文涛认为相比起来济南少一个国家战略,要争取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外界甚至有解读,黄河能不能变成济南的内河,济南能不能迈入“大河时代”,就看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了。

赶在王文涛离任前,2018年2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获批,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些年,济南在区划调整上的大动作不断,2016年12月22日,章丘撤市设区,2018年8月16日,济阳撤县设区……最大的布局调整还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得获批。

这从山东省政府9月19日公布的《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也可以窥见一二。

虽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地理范围南起小清河、北至徒骇河、东至章丘、西至齐河,总面积1030平方公里,不仅明确提出推动莱芜加快融入省会城市发展,依托济莱协作区建设基础,支持莱芜加快融入省会发展,推动交通对接,加快规划建设济莱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等。

除了莱芜,德州的齐河也被纳入到了本次规划的范围内。实施规划提出,要推动齐河与先行区一体发展,将齐河县纳入先行区建设总体布局,推动黄河北展区融为一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筹推进黄河沿岸生态保护与景观塑造,打造黄河下游生态经济发展高地。

由此不难看出,在举全省之力建设济南的同时,山东也希望济南能切实发挥自己的辐射带动作用。

NO. 5|伍

强省会时代的喜和忧

区划调整的背后,是一个强省会时代的到来。

2016年,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总部从青岛搬迁至济南,最近传出消息,位于烟台的恒丰银行也要搬迁至济南,日照岚桥集团总部迁往济南……

越来越多的企业总部和山东区域总部选择搬迁至济南,

同时,山东越来越多的大项目也放到了济南。

8月29日上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集中签约暨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出席,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宣布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重点项目开工。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出席,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主持活动。

不由得想起了2017年2月王文涛喊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济南之后新京报的评论,由省会自提“省会战略”,亮明要“举全省之力”的,在国内并不多见。举全省之力去做大做强一座省会城市,恐怕会造成对其他城市的不公平。这样做是否真的有益于全省发展,目前也缺乏理论与实证的支撑。

显然,获得全省支持的济南既要用自身的成就让质疑者侧目,更需要以其示范带动全省的新旧动能建设。

网友发文:今夜,一城惋惜~

2018年10月9日,这一晚,莱芜这两个字,将进入了历史的倒计时。随着明日太阳的升起,这个有着“齐长城”、河水倒流的“大汶河”,这个曾经承载着“长勺之战”“莱芜战役”的城市,将并入济南市,成为莱城区。


一、来!无!

莱芜,除去文字的偏旁,所剩两个字:来、无,而这一来二无,从古至今,让这座城市没有停下变动的脚步:

春秋时期,她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属地;

秦时,置嬴县属济北郡;

西汉增置牟县,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

北齐天宝七年,撤消牟县,并入博平县;

隋代开皇十六年,复置牟城县,大业初年又并入嬴县,从此牟县再未出现;

唐贞观元年撤消嬴县,并入博平县,从此嬴县再未出现;

唐长安四年,于北魏嬴县故城复置莱芜县;

元和十五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

太和元年复置莱芜县,属兖州鲁郡;

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

金代,废除设在今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南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

元代、明代沿袭未变;

清代属泰安州;

1915年属济南道;

1925年属泰安道;

1928年直属山东省;

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东、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恢复原貌;

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

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



千年历史的车轮,终于走到了今晚,从牟、嬴、莱芜,再到明天的莱城区,她的名字将从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不复存在。

二、失去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反复听着杨坤的一首歌《那一天》,里面的有一句歌词:那一天,我丢掉了你像个孩子失去了心爱的玩具;那一天,留在我心里,已烙上了印永远无法抹去。

翻看朋友圈,已经多年在外拼搏大有业绩的莱芜兄弟写到:家没了!

而针对莱芜划给济南成为区这一事儿,已经在莱芜沸沸扬扬一段时间了,但一边是烟雾弹,一边是灭火弹。最无奈的,确是老百姓,不知所以也不知所措,从头到尾一概不知的百姓只能是猜测,而最终在没有做好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的,要接受这么一个现实。

记得上大学那会,我印象中第一次给舍友介绍时,说到了自己的家乡莱芜。从此每当有机会介绍这座城市时,我都会把好吃的、好玩的、特色的东西绘声绘色的向大家描述。去北大学习时,我还特意把行李箱的衣服都拿出来,全部放上了莱芜旅游宣传册,拉着一行李箱子旅游手册,一路坐着高铁,向北大的同学们发放,人手一本,还特自豪的向他们保证,拿着宣传册找我,请你们喝羊汤、尝鱼头、吃炒鸡,带你们去房干、雪野、莲花山玩,总之我是如此爱着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也是如此乐此不疲的与人介绍她的美!

但此时此刻,总觉的,像一个失去了心爱的玩具的孩子,莫名的失落……

三、或许

有人说:不接受现实还能怎么的,该吃吃该喝喝又没有什么影响,我个人极其反对这种坐享其成的人和观点。

至今,官方没有任何的说法和文件,据说将会在明天有正式的下文。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篇文章,转自2015年8月6日,蒲公英视界,来自李辉的一篇《可惜从此无徽州》一文:

徽州,早在秦汉时期设郡,北宋时期正式建徽州府治,已有长达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民风民俗,这一切使徽州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字给世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徽派建筑”、“无徽不成镇”的徽商、“徽剧”、还有朱熹、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让这个“徽”字,是历史,是文化,是现实与传统连接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可惜,这个地名如今消失了,徽州易名黄山。

著名风景胜地黄山,八十年代进入开发高峰。最初于1983年设立的黄山市(俗称小黄山市),管辖范围主要限于黄山风景区周围。其市府所在地太平县城,与黄山紧邻,推窗即见黄山景色,距九华山风景区也只有四十公里。此时的黄山市,与徽州行署所在地屯溪遥相呼应。原徽州行署所在地屯溪,是徽州文化的中心城市和依托城市,屯溪老街、歙县牌坊、黟县民居,构成了一个完美的人文景观区域。可以说,此时的黄山市与徽州,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双翼并存的良好形态。

但是,1987年,黄山市扩大至大部分徽州地区,市中心搬至屯溪,徽州地名取消,易名为黄山市(俗称大黄山市)。岩寺离黄山六十多公里,也叫黄山南大门,歙县离黄山八十多公里,对外也称黄山脚下,甚至远离黄山一二百公里的地方,饭店、旅行社、旅馆都挂上了“黄山”的桂冠。

屯溪实际上与黄山有相当远的距离。据有关材料,这里距黄山南门七十五公里,距北门一百三十一公里,距西门一百四十公里,距东门九十六公里。徽州地区改为大黄山市之后,原徽州地区各县为了发展旅游,纷纷打出“黄山”的牌

子。屯溪火车站改为黄山站,屯溪机场改为黄山机场。

而真正不方便的是游客。兴冲冲下了车下了飞机,以为到了黄山,谁知却迟迟难见黄山真面目,结果不得不再长途跋涉。实际上,从旅游角度看,所谓黄山市,不过是一个黄山南部地区部分游客的中转站。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徽州”作为地名从此再无踪影。历史悠久的徽州,被一座山一口吃掉。“皖南处处

皆黄山”,这是一些有识之士的自嘲和无奈。

所以,如果“徽州”是前车之鉴,那么“莱芜”或许能不能不要重走这条路。

四、留下

在民政部召开的一次关于“地名”问题的专题座谈会上,专家们曾指出:“名山大川在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已形成特定形象,不宜扩大其名称的指称范围,以避免造成名称的泛指、泛用,避免造成特定空间形象和地理区域范围上的名称混乱,现行政区名称无任何弊端,无任何不妥之处,且沿用已久,如“泰安”之名,不仅是由“泰山”派生出来,而且取名高雅,含义健康,不必改名为泰山市。”

专家们的意见无疑是尊重历史文化,符合地名规律的。几年前,湖北省的沙市和荆州合并时,舍历史悠久的荆州地名而不用,改为“荆沙市”,是一个明显的失误。经过舆论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湖北省政府于1996年12月发出通知,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尊重历史文化的赐予,堪称明智之举。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逐步向城市的过渡,地名的更换必然会越来越频繁。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尊重历史和文化,如何遵循地名规律,值得重视,值得研究。

所以,做为一名普通的莱芜市民, 我仅以个人发愿:可否留下“莱芜”!

(来源:齐鲁观、乐夫咖啡莱芜店等;由掌上公务员整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7 00:19 | 只看该作者
莱芜并入济南国际军棋不仅给莱芜增光,也给济南增光了。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19年)属泰山郡莱芜县,其北境部分地区属济南郡般阳县。  (详见《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兖州、豫州、青州、徐州刺史部》)
    三国魏(公元220年~265年),南境仍属兖州泰山郡莱芜县;北境属济南国地。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6 16:11 , Processed in 0.0815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