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20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博得世界好感 中国面临挑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3 0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博得世界好感 中国面临挑战

马晓霖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古训用来诠释中国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同样是有效的。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将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自身的国际形象。可以预料的是,传统的敌友概念已经不在,稳定的远近亲疏已不太容易,作为大国,我们必须做好被人挑剔乃至指责的准备。

6月17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aserch Center)发布有关中国形象的全球调查。这份面向22个国家数万普通人的民调显示,中国形象总体“正面”大于“负面”,部分中外媒体对此做了各有侧重的报道。我比较后发现,这份民调数据和曲线背后的故事并未被深入挖掘,使得报告不能完整地呈现支撑中国形象的现实因素,也无从探索中国形象正负变化的趋势。

皮尤的报告很丰富,我取其中一项试做剖析,那就是比较2005年以来22个国家对华好感程度的变化,个别国家数据不全,但总体态势一目了然。被媒体普遍忽视的是,过去6年,国人对中国的满意程度由88%飙升至97%,足见国家的发展令人欣慰,起码面对外国人的调查,做到了“儿不嫌母丑”,夸耀祖国没商量。

世界看中国,褒贬和亲疏也很清晰。今天的世界阵营不再是简单的“三分天下”,而是后冷战体系崩溃后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的新战国时代,你中有无,我中有你。今天的价值判断也不再是过往二元化的非敌即友和非黑即白,而是多元碰撞和交叉后形成的万花筒状态和黑白混淆。用变化了的世界观、利益观和价值观衡量变化中的中国,结论肯定更加丰富和复杂,甚至让人匪夷所思。

根据皮尤调查,对中国好感度超过50%的有9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巴基斯坦、俄罗斯、印尼、黎巴嫩、约旦、巴西和埃及。其中肯尼亚的比例高达86%;另外12个国家的好感度在49%以下,依次是美国、西班牙、英国、波兰、阿根廷、法国、墨西哥、韩国、印度、德国、日本和土耳其。大体可以看到两条曲线:传统友好和发展中国家对华态度不错,发达国家和个别近邻好感较差,足见外交关系走向如何,底子很重要。

纵向对比这两组数字过去6年的表现,除肯尼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约旦、美国、波兰、阿根廷等国呈现整体的螺旋上升外,其余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总体上在下降,若与本世纪以来的峰值比,个别国家降幅非常大。以2002年为例,俄罗斯、印尼、韩国和日本对华好感度分别是71%、68%、66%和55%,但是,2010年则分别下降为60%、58%、38%和20%。这是需要从总体上把握的一个趋势。

美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在低水平上保持平稳和缓慢上升,应该与近几年中国崛起、双边关系稳定不无关系。虽然亚非拉朋友总体上看我们还顺眼,但是,我们显然没有多少老本再吃了,因为约旦、黎巴嫩、埃及等穆斯林国家的好感度在低位上起伏,只能解释为我们的中东政策及双边关系投入已无法让它们满意。

6年来,对华好感度的大面积损失,相继出现于2008年和2009年。2008年,围绕“3.14”事件和奥运会,中国与主要西方国家关系明显倒退,美国、西班牙、英国、波兰、法国、德国、日本和土耳其对华态度陷入6年中的最低潮,除英国外,上述7国对华好感度均跌破40%,法国、日本和土耳其甚至分别跌至28%、14%和24%。2009年,受新疆“7.5”事件冲击,中国与土耳其、日本、德国的关系继续保持低位,土耳其对华好感度竟跌至16%,日本虽有回升,也停滞在26%,并保持到今年。总结这两年的外交风波可以断言:意识形态和人权之争仍然是障碍中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因素,因为西方世界依然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有色眼镜对待中国。在这种大前提下,政客聒噪媒体,媒体毒化舆论,舆论影响民众,其实,最终绑架了民众的对华态度。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日本、韩国和印度对我们不爽,主要还是近几年双边关系波动引发的,如何处理好与近邻的关系,是个十分迫切的外交任务。因为作为一个大国和强国被世界接受,首先要得到邻国的接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7 02:33 , Processed in 0.1084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