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祚来想粉碎中国人的血性
博主:黄斌 发表时间:2007-02-23 20:35:00
看到了吴祚来《爱国需要理性,不要血性!》的文章,还是想说一说。
有位“山野老叟”网上留言对吴祚来写得一针见血:“综观吴祚来的一些文章,他的任务就是想把中国人心中信仰的、崇高的、权威的、传统的、核心的、神圣的、基础的,等等东西,全部用凌迟之法,用他那一张大嘴,肆意阉割、支离破碎,再泼上一盆盆脏水,让中国这整个世界一片乱糟糟,处处臭气熏天,思想上无所适从……
我感觉,吴祚来也真算是个“大师”,对中国原来好的、现在好的、将来好的东西,一点也不客气,一刀一刀去砍,刀刀毙命,剑剑封喉。现在,吴祚来又把大刀砍向“血性”了。
什么是血性呢?《现代汉语词典》有明确的解释,即“刚强正直的气质”。有的工具书解释为“忠义赤诚的性格”。
那么,吴祚来为什么要粉碎中国人“刚强正直的气质”或“忠义赤诚的性格”呢?他采取了哪些手段呢?
一、吴祚来把理性与血性对立起来。爱国,即需要“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即理性),又需要“刚强正直的气质”(即血性),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可吴某把两者对立起来,意图很明显。
二、吴祚来把血性与“愤青”等同捆绑起来。通常说来,愤青可以认为是有血性有余而缺乏理性的一群人,但是有血性的不全是愤青。如抗日英雄杨靖宇是个既有理性又有血性的中国人,光凭理性解释不了杨靖宇的精神。吴祚来这个手法经常采用。
三、吴祚来粉碎血性的目的,是想软化中国人骨骼。世界格局是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复杂的,国内情况也是复杂的,对于领土问题,我们应该运用智慧、采用协商的方法去解决争端,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有必要的武力作后盾。有必要军事力量作后盾,智慧和协商的方法才能更有效一些,同时也是为了应付不虞之需。“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争取化敌为友,实在不能化敌为友就准备猎枪”,而吴祚来不是这样想的。
四、吴祚来粉碎中国人血性,是想把中国这个大国化成各小国。他以前写的《与秦始皇谈国家大小之利弊》就说:“我问,你为什么要统一中国,把国家弄这么大有什么好处呀?”其心昭然若揭。
五、吴祚来粉碎血性,是想麻痹国人警惕性,把中国搞没了才遂他的意。他的该篇文章留言中写道:“土地是永恒的,人类都是过客,将和平与生活看得重一些,将土地看得轻一些,土地是属于哪一个国家!”这才是他所提倡的“理性”的真面目。
六、吴祚来只是想粉碎中国人的血性,对其它国人勇于献身的血性则大力呕歌。他在《感恩美国兵:3千好男儿,伊国献生命!》一网文中写道:“3000美国男儿,葬身在异国他乡的土地,应验了中国的古代诗句,醉卧沙场为和平……让我们隔着大洋向他们致敬,天国里永驻着他们美好的身影。”
总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壮大,要想处理、解决民族间、国家间一些争端,必须理性与血性有机结合起来,有理论的指导,有方式的技巧,甚至有一些必要的妥协及绥靖都是可以的,但不能让国人没有“刚强正直的气质”和“忠义赤诚的性格”。设想一个没有这样气质与性格的民族会是个什么样子,这应该是个简单的道理。
理性与血性有机结合,对于爱国的另一个侧面,即对反对当前腐败、解决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推进政治改革等也有着同样的意义。我们钦佩鞍山李文娟这一些人的理性与血性,从实而言,李文娟等人“理性”成分还不算太多,更多的是血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血性的人不是多了,不是要粉碎,而是太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