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20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展望中国大海军的发展:(下篇)扬帆,走向深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3 0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海,为那湛蓝的梦!展望中国大海军的发展


         《  下  篇  :扬帆,走向深蓝!! 》

        海军,是一个强国、大国力量和地位的象征。能否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利益,尤其是国家在海外的利益和尊严能否得到真正的维护。在本文上篇《起锚,航向沧海!!》中,灵云和网友们探讨了中国海军在中、前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取得的发展成就。通过上篇的分析可以发现,今天的中国海军距离真正的“大海军”还有很大差距。那么,中国海军距离真正意义“大海军”,也就是远洋—洲际化、立体化海上作战力量还有多远呢?在未来,中国海军未来又该如何走向“大海军”这一世纪目标呢?在此,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就此进行一下分析。因为灵云能力有限,所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首先是武器装备方面。诚然,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现在中国海军的装备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在庆祝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盛大阅舰式上,大量新型主战装备的集体亮相表明中国海军的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在这些光芒的背后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综合中国海军所辖所有兵种目前的装备状况后。灵云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现阶段的中国海军与在武器装备上与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舰船实力只相当于前者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而至关重要的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则远远落后于前者。

       首先是海军舰船实力的差距。诚然,中国海军新一代水面舰艇的综合性能较以往已经有巨大提升。但必须认识到,除反舰导弹实力略强外,中国海军新一代舰船的主要性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并没有大的优势,更缺乏独创性。例如,水面舰艇区域中、远程防空能力,已经是现代化海军非常普通的常规性能力。不仅是发达国家海军,即便是中国台湾省海军,也早已具备并普及化这一能力。而中国海军则是在近年来,随着国产新一代大、中型水面舰艇的陆续服役,才开始初步成规模的获得这一能力。

       与之对应,中国海军舰艇部队中,目前占有绝对数量优势的依然是大批老式舰艇。如大量老旧的“旅大”级导弹驱逐舰和“江卫”系列导弹护卫舰,以及老式两栖舰船和潜艇等,构成中国海军的绝对主力。这些舰船普遍缺乏防空和反潜能力,只能在航空兵和潜艇等兵种的支援下执行任务。国产新型舰艇如052C导弹驱逐舰等等尽管已经开始服役,但有限的数量在庞大的中国海军舰群中是绝对少数。

       目前中国海军舰艇部队中,作为水面作战舰艇主力的导弹驱逐舰严重匮乏。直到现在,偌大的中国海军中,举世闻名的“江南四剑”和“塞北双雄”依然是仅有的6艘新型导弹驱逐舰。再加上引进的4艘俄制“现代”级重型导弹驱逐舰,这总共10艘新型驱逐舰就是中国海军驱逐舰部队中,现阶段的全部“看家法宝”。这区区10艘的数量,在中国海军驱逐舰部队中属于绝对少数。却承担了整个中国海军几乎所有重大任务。其中最形象的例子,就是东海舰队的4艘俄制“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已经成为整个中国海军在东中国海对日本海军进行战略威慑的绝对核心主力!而南海舰队的“江南四剑”则成为在中国海军在南中国海威慑力的象征。目前,054系列导弹护卫舰成为唯一一种已知的大批量生产、服役的新型中型水面舰艇。作为典型的中型舰船,护卫舰的综合作战能力远不能和驱逐舰相比。但自“塞北双雄”115、116交付北海舰队开始服役后,就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海军向当初的“旅大”级那样,开始大规模批量生产或部署新一代制式驱逐舰。10艘新导弹型驱逐舰,加上有限的054A导弹护卫舰,这最多不超过20艘的新一代舰艇成为现今中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全部镇宅之宝。极为有限的这点新型装备,即要担负人才培养和新战法、战术的摸索;又要承担繁重的战备任务。而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大量老旧舰艇如“旅大”级“江卫”级连最起码的编队区域防反潜能里都不具备,已经远远落后于海军发展速度,根本无法满足中国海军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根本无法满足中国海军疾速增长的远海/洋发展的急迫需求。

       其次是海军陆战队。尽管已经取得巨大发展,但中国海军陆战队与发达国家 ,尤其是与西方海军强国的同行相比,依然有巨大差距。首先,中国海军陆战队目前依然属于一支轻型化力量。目前,中国海军陆战队主要以轻型装备为主,辅以少量老旧的两栖装甲运输车和轻型坦克遂行战斗任务,火力和装甲防护能力非常贫弱。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性质决定了其作战环境的残酷性。中国目前和不远的将来可能发生战争的地点第一就是台湾,其次是南沙群岛。其中未来的台湾统一战,将是一次“诺曼底”式的大规模两栖联合登陆作战。南沙群岛则将会是逐岛争夺作战。在这两个战场,中国海军陆战队都将作为第一攻击波进行抢滩登陆作战。而登陆作战的残酷环境对装备防护力和火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否则将会给第一波次进行抢滩登陆作战的部队带来巨大的伤亡,对后续作战行动也是极其不利的。台湾军队为了对抗祖国大陆的统一战争,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抗登陆准备。尤其是海滩的抗登陆作战准备更为充分。台军在滩头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大纵深综合抗登陆火力体系。而在南沙地区的越南,则在占据的中国岛屿盘踞多年,也建立了相当牢固的综合防御体系。这写对未来中国海军陆战队都是严重威胁。而强大的防护力和火力正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目前所有机械化装备所欠缺的。

       制约海军陆战队发展的重要因素,依然是投送手段。尽管中国海军的两栖投送装备,尤其是舰船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与日益繁重的任务相比,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根本无法实现海军陆战队大规模、成建制的远海/洋两栖投送。目前,中国海军现有两栖舰船依然以大量老式近海两栖舰艇如中型坦克登陆舰和登陆艇为主,严重缺乏大型远洋投送舰船。整个中国海军数百艘两栖作战舰船中,仅有唯一的一艘071级“昆仑山”号大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具备远海/洋两栖投送。而且“昆仑山”号服役后,再就没有后续舰艇的消息。这很可能表明“昆仑山”号在很大程度上有技术验证舰的成分。如此薄弱的两栖投送能力,加之缺乏至关重要的直升机。灵云认为,目前的中国海军陆战队,最多只具备向南沙这样的中、远海域一次性投送最多不超过一个陆战旅的能力!这还是在依靠大量老式坦克登陆舰,以及岸基航空兵掩护的前提下。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海军根本不具备,向印度洋这样典型的远洋地区成建制大规模投送的能力。

        同时,“昆仑山”号新型两栖船坞登陆舰仍有相当不足。因为现代化两栖登陆作战,尤其是远洋两栖登陆作战已经发展为海—空一体化打击模式。而“昆仑山”号最大的缺陷,就是直升机运载能力明显不足。一次最多能装载3架直-8,垂直投送能力明显不足。这是由新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先天不足决定的。而且“昆仑山”号无法携带和使用固定翼战斗攻击机。而现代化、远洋化海军陆战队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独立的固定翼作战飞机。这样海军陆战队的作战灵活性,和自主能力将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中国海军必须发展自己的,拥有直通甲板的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灵云注:关于国产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详见灵云ら苍月《龙王南沙战盗贼!:展望中国海军大型多功能两栖攻击舰》)。目前,世界各主要海洋国都已经开始发展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在中国周边的日本和韩国都已经装备此类舰艇。日本是“大隅”级,韩国是“竹岛”级。这些两栖攻击舰的出现对中国海军是重要的警世。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有着两栖船坞登陆舰无法比拟的优势。两栖船坞登陆舰能作到的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都可以作到。而且在空中力量的使用方面两栖船坞登陆舰与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根本不是一个档次。除了直升机,由于拥有类似航母的大型直通甲板,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还可以搭载固定翼战斗攻击机。这是两栖船坞登陆舰绝对不可能作到的。而拥有自己的固定翼战斗攻击机对海军陆战队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海军陆战队与国外同行最大的差距。

       最关键的,则是海军航空兵的差距。从一战开始就已经证明,航空兵将成为海战决定性力量。而二战则以血的事实证明了这一永恒的真理!尽管中国海军航空兵目前已经取得巨大发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现在的中国海军航空兵远远落后于发展和实战需求,根本无法满足海军远洋化的需求,更与“大海军”有天壤之别!灵云认为,目前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海军航空兵”!当下称之为“空军海防兵”反倒更合适!

        海军航空兵,顾名思义就是海军所属航空力量。既然归属海军,最起码的就是要能够与海军舰船向结合,配合舰队作战,这就是舰载航空兵。而目前除的中国海军航空兵,除了少量伴随大型水面舰艇的舰载直升机外,尽管随着空中加油机和重型远程战斗机的服役作战半径有了很大增加,却仍然属于最典型的陆基航空兵。而一支只能从陆地出击,不能从海上起飞的航空兵,绝不属于大海,永远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海军航空兵!之于舰载直升机,其本身就是现代化水面舰艇一个最起码的组成部分,本身就属于水面舰艇一个系统,根本不应被看作舰载航空兵。目前的中国海军航空兵,在作战任务方面与空军航空兵有很多重叠。这造成很大浪费和不变。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陆基航空兵永远不可能摆脱对陆地基地的依赖。不可能支持远洋海军的发展。

        目前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最远的岸基前进基地是西沙永兴岛。从这里升空后,重型战机可以覆盖南沙海域,这也就是目前的岸基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中国海军就丧失了空中支援,根本不具备任何作战能力。同时,缺乏舰载固定翼航空力量支援,还严重制约了中国海军远洋两栖作战能力的发展,毕竟没有空中掩护,任何作战都是不可能的。目前,航空兵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中国海军向远洋化“大海军”发展中,所遭遇的最大障碍!中国海军要想发展、壮大,要想进军远洋。海军航空兵就必须离开陆地,进入海洋。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中国海军航空兵。而所有这些,都呼唤着一个名字——航空母舰!

    与装备因素相比,灵云认为更重要的无疑是思想因素。确切的说,就是中国海军的建军思想。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至今六十年来,始终奉行着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和建军思想。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中国海军发展成一支纯粹的近海防御型力量。这种思想对中国海军的影响极其深远,而且是全面的、彻底的。覆盖了从装备建设到人员培养的各领域。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血淋林的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思想的危害,中国海军的思想也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不能不看到,时至今日的中国海军,依然没有摆脱这种“防御思维”的毒害。这种近乎“看家狗”一样的保守思想至今依然在极大的束缚着中国海军发展。这种已经禁锢中国海军,乃至整个中国军队几十年的陈旧思想今天已经成为阻碍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最大的障碍!因为这种防御型思维影响下,中国海军的任务就是看好自己家门口那一片近海和沿海岛屿就足够了。

         这种思想所需要的近海防御型力量,海军装备小型化已经可以满足需要,并不需要大的舰船和航程远的战机,更不需要航母。而且这种建军思想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所需的经费少,经济便宜。它与战略型大海军所需要的装备的远程化、大型化,以及那种典型的“走出去,走得更远”的思维正好是完全相对立的。当这种纯防御型军事思想一旦经过长期发展、巩固后,最终就将蜕变为消极的守旧、僵化、不思进取的保守主义甚至是畏敌思想。而这种保守思想由于时间过于长久,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尤其重要的,就是由于这种保守思维是坚持顽固的近海防御思想。因此,秉持次观念者必然将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海军远洋化思维当作异端。为此,必然从各方面百般阻挠中国海军向大型化、远洋化的迈进速度!而正是由于这种保守思维存在的时间过于长久,覆盖了几乎各个领域,因此必然拥有巨大能量和市场。如此强大的保守力量,必定会对中国海军远洋化造成极大的打击和阻力。

        现在,中国海军的改革发展中,这种消陈旧的极保守思想的危害和阻力依然极为强大而且无处不在。很多相关项目深受其荼毒!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由于极端保守者顽固的坚持近海防御理论,反对海军装备大型化和向进攻性发展。因此其一直极力的、想方设法的阻挠中国航母工程的发展。而这正是直接导致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海军究竟是否该拥有航母依然争论不休的罪魁祸首!面对南沙危局和印度洋的局面,极端保守者依然从各方面阻挠航母工程。其最明显的就是依然顽固坚持“要潜艇,不要航母”。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潜艇最适合防御型思想!只要这种思维的余毒依然存在,只要中国海军不能彻底摒弃它,那将永远也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海军。

        同时,灵云认为中国海军目前的发展思路本身就有很大问题。中国海军一直有一个骄傲,就是自己一直是各大军种中兵种最齐全的。但是,从建国开始直到现在,中国海军的发展重点始终是潜艇和使用火炮、导弹等武器的水面战舰上。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则始终是作为辅助性力量,一直在兼顾发展,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这恰恰是最大的失误。
       从二战开始,海战已经发展为海、空立体化模式。飞机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过去那种舰对舰、炮对炮的作战样式已经成为历史。而英、阿马岛战争则成为高科技环境下海、空立体化海战最完美的展现。交战双方都拥有巡洋舰、导弹驱逐舰和潜艇等主战舰船,但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则是空中力量!阿根廷在海军实力上远逊色于英国,海军也几乎没有参战。但弱小的阿根廷却依靠空中力量重创了凶悍的英国海军舰艇,取得击沉新型导弹驱逐舰,击伤英国航母的辉煌战绩。尽管最终战败,但阿根廷空中力量却赢得了对手的尊重。而英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也恰恰是由于其舰载航空兵的努力。尽管后来证实,“鹞”式远没有宣传中的那样强大,但它确实保证了英国整个行动的胜利。整场马岛战争的战场始终是海洋和岛屿,双方的空中力量却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雄辩的证明,现代化海战,尤其是远海/洋海战中,传统的水面战舰已经成为附属性力量,远洋化“大海军”真正的核心应该是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

       反观中国海军正好相反。由于长期防御型思想加之技术原因,中国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直到现在依然是典型的辅助性力量。尤其是中国海军航空兵,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扶植。尤其是在武器装备发展上,长期落后于中国空军航空兵。目前,中国海军航空兵主力机种都是国产的。包括大量歼-7、歼-8II战斗机和强-5强击机。这些老式战斗机严重制约着中国海军航空兵战斗力的提升。新型战机都是首先装备空军,海航则要等空军换装后才开始换装。引进的苏-27系列战斗机和国产歼-10、歼-11等新型战机都是首先大批量装备空军,海航长期没有现代化机型。目前,海航最先进的是引进的20多架俄制苏-30MK2战斗轰炸机。该机性能虽然先进,但属于引进武器,数量也少只能用于完成“高精尖”任务。而且海航没有预警机,缺乏大型固定翼远程反潜巡逻机。而灵云认为,即便是在中国航母工程已经上马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的发现,在现在的中国海军战略中,航母和海航舰载航空兵依旧不是核心,航母在中国海军思维中的定位,依然是携带舰载机掩护、支援水面舰艇的辅助性力量来发展。唱主角的依然是携带火炮和导弹的水面战舰。这表明,直到现在,中国海军的核心思维依然没有转变。作为进攻性兵器的航母和配套的海军航空兵依然没有作为重点。这就证明,中国海军尽管思想已经有了巨大变化呀,但依然深受防御型思维的影响和桎梏。

       同时,大海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其具备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从海洋向陆地、岛屿等的战略打击、投送能力。这也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海军目前正在进行的“由海向陆”的战略转型。因为他们已经走过了远洋海军的第一步,即争夺远洋制海权和制空权,因此向敌方陆地发展是历史必然。而这种投送最重要的手段和力量,就是海军陆战队和两栖作战力量。因此,发达国家海军中,海军陆战队和两栖舰船已经发展为同航以及航空兵几乎同等重要的另一核心力量。

       而中国海军正好相反。尽管已经得到大力发展,但直到现在,中国海军陆战队依然是一支纯粹的辅助性力量,这是与传统思维影响密不可分的。中国海军传统上就没有给海军陆战队以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认清其无与伦比的重要性。甚至一度取消了海军陆战队这一兵种。尽管后来又给于恢复和发展,但依然与实际需要有差距。海军陆战队长期轻型化、单一化,没有足够强大的重装突击能力,只是作为第一拨次冲滩的突击力量建设。两栖投送能力长期滞后,严重影响了海军陆战队的发展和建设。目前的中国海军陆战队,依然属于一支附属于海军舰艇部队,以轻型装备为主的近海防御型力量。这将直接影响中国海军向远洋化“大海军”的发展。

        目前的中国海军,正处于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海洋环境已经充满了危机,而危机向来是与机遇并存的。南海和印度洋复杂、危机的局面,都要求中国海军必须向远洋化、大型化发展。要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型大海军,需要在装备、技术和思想等多方面近一步努力。而且中国海军与空军相比,一个最大不同,就在于有一个长期坚持的、不动摇的明确的发展战略方向。而中国空军则在很长时间里表现出一种摇摆不定。这点从FBC-1“飞豹”歼击轰炸机的装备就可以看出来。该机最初是为空军研制的,而空军却由于不是并列座舱而拒绝接受。结果是海军航空兵挽救了“飞豹”。否则“飞豹”将面临和强-6一样下马的命运。结果当海军航空兵开始装“飞豹”时,空军没有一种类似的远程重型战斗攻击机,只能引进苏-30MKK。这说明海军航空兵和整个海军有一套非常完整.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而不象空军当时表现出的不确定性。这是中国海军一个与其他军种最大的不同。

        首先是装备和技术方面。中国海军的舰艇部队中,目前依然装备有大量老式舰船如“旅大”级和“江卫”系列和老式潜艇在服役。这些舰艇性能落后,功能单一,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未来海战需要。尤其是这些舰艇普遍缺乏防空和反潜能力,甚至连最基本的防御型作战都无法满足。更不能满足建立战略型大海军的需求。中国海军必须近一步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尽快以新型舰船淘汰这些老旧装备。这就必然需要大量的高额经济投入,而大海军花钱多则一向是反对者攻击的重点。但灵云认为,海军本身就是高技术、高投入军种,从诞生第一天起,海军就是各军种里最“烧钱”的,怕花钱就不要办海军。与大海军能够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经济、政治收益相比,花在建军上的有限经费是不值一提的。目前,包括海军在内的中国军队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大规模、高速换装阶段。大量老旧装备已经达到或接近服役期极限,必须更换。尤其是中国海军更是如此,以“旅大”级和“江卫”系列和众多老式潜艇为代表的大批老式舰艇亟待更新,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目,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而且,作为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疆和巨大海外利益需要维护的的世界性海洋大国,对中国海军提出质量和数量的双重要求。质量固然重要,而对于如此一个大国来说,必须维持一个相当数量规模的海军才能够确保国家海洋权益。大批老旧舰船退役无疑将对中国海军的数量规模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必须有一种价格便宜、性能又足以满足需求的舰艇按一定比例进行规模化的大批量补充。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中国海军对数量规模的一个最低可承受比例。

        目前最适合的替代舰种,无疑就是054系列导弹驱逐舰。054系列目前已经发展出最新改进型054B。作为一种具备较强的舰艇编队其余中程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的大型多用途导弹护卫舰,其性能已经全面超过早期“旅大”级和“江卫”系列。而且054系列价格适中,完全可以用来大批量取代老旧舰船尤其是护卫舰。但是,护卫舰的综合作战能力远不能和驱逐舰相比,而且世界远洋化海军的舰船无不向大型化发展。而且大型多用途导弹驱逐舰还是航母重要护航舰艇,对远洋海军至关重要。因此,中国海军未来如果要迈向远洋,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大型多用途导弹驱逐舰。现阶段中国海军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存在巨大差距。引进的4艘俄制“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依然是中国海军吨位最大的水面战舰,但这种纯粹的专用反舰型驱逐舰防空和反潜能力都很弱,并不适合航母舰队的发展。而现役的6艘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则无一例外的都属于试验舰。目前,制约国产大型多用途导弹驱逐舰最大瓶颈依然是舰船发动机。中国目前舰船发动机普遍存在油耗大、可靠性差、体积重量偏大的问题,还没有一款合适的大型舰用燃气轮机。目前根据公开资料,中国在舰用燃气轮机发展方面已经取得相当进展,国产新一代大型舰用燃气轮机核心机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动力系统是制约中国发展大型水面战舰最大的壁垒,而其他相关系统如雷达电子火控系统和舰载武器系统等中国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满足需求。动力系统技术的突破,将使中国海军摆脱最后的技术瓶颈,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大型多用途导弹驱逐舰。至于淘汰下来的老旧舰船,除退役处理外。一部分可以改装后充实海警部队,另一部分则可以在改进后出售给友好国家如朝鲜。这样即废物利用赚了外汇,又可以支援友好国家的海军建设。

       潜艇方面,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目前在规模上缩水严重,而且主力依然是常规动力潜艇。中国海军未来要迈向远洋,吨位小、续航能力弱的常规动力潜艇是无法满足需要的,而且现有部队规模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潜艇技术目前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已经可以满足需求。现在主要是部队的规模和比例与远洋海军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灵云认为,中国海军应该加大投入,扩大核潜艇部队的规模。而众多常规潜艇则可以用来在近、中海地区作战。

       海军陆战队是海军远洋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国海军现有两栖作战、投送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远洋作战能力的发展。而且海军陆战队没有主战坦克、重型步兵战车以及相关机械化装备,没有实现重装化。现有的两栖船坞登陆舰性能并不能充分满足需求。随着未来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化,海军陆战队在作战过程中必须拥有强大的海—空一体化两栖投送能力。独立于海军航空兵之外的、属于自己的固定翼战斗机。这也是世界主要海军强国的发展方向。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中国海军必须发展多用途化的,拥有直通甲板的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在两栖作战中,两栖船坞登陆舰能作到的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都可以作到。而且在空中力量的使用方面,两栖船坞登陆舰与拥有直通甲板的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根本不是一个档次。除了直升机,由于拥有类似航母的大型直通甲板。除直升机外,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还可以搭载固定翼战斗攻击机。这是两栖船坞登陆舰绝对不可能作到的。而拥有自己的固定翼战斗攻击机对于远洋化两栖作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日本和韩国的两栖攻击舰都具备搭载固定翼战斗攻击机的能力。因此,在总体作战能力方面,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远强于两栖船坞登陆舰。

        目前,制约中国发展大型两栖攻击舰的技术障碍已经基本排除。首先,通过一系列官方媒体报道,中国国产航母计划进展顺利,即将开工。这说明中国已经解决了航母舰载机计划中直通大甲板设计和材料制造以及舰艇内部构造设计等核心技术。而071船坞登陆舰的服役则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大型两栖舰艇最重要的船尾压水坞阱等技术。这就为发展国产直通甲板的大型两栖攻击舰铺平了道路。未来中国的国产大型远洋两栖攻击舰的满载排水量应达到3万吨。大的排水量能保证更长的持久作战能力和更大的运载量。而且可以扩大舰艇甲板面积。与之配套的重型气垫登陆艇国内已经研制成功,一旦两者结合,未来将赋予中国海军陆战队强大的远洋立体化作战能力。

       与这些相比,灵云认为,装备上最重要的无疑就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因为只要不拥有制空权,任何其他努力都是白费的。中国海军如果要迈向远洋/洲际型大海军,现在这种岸基模式的航空兵必须彻底抛开,必须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只有如此,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海军。纵观世界主要海军强国,航空母舰都是他们海军的核心。构成各国远洋海军的主体。没有航母的海军不是远洋海军!我们的宿敌印度之所以能够称雄印度洋,就是由于拥有航母。而航母已经成为美国国家力量和威慑力的象征!现在的航母已经超出原有的军事意义而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力量和国际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主要海洋大国中。只有中国没有航空母舰。这严重影响了中国海军对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航母计划成功与否,已经成为事关中国海洋利用的核心!

       目前,制约中国航母发展有思想和经济方面两大因素。中国一向有是优先发展航母和还是潜艇两种意见。潜艇派直接脱胎于落后保守的纯防御型海洋理论,代表着防御型思维。另一方面是经济原因。一艘大型航母的建造和维护费用是相当惊人的。但更大的制约因素是技术问题。这包括舰载机和舰艇本身。在航母建造方面,中国不存在困难,难点在于配套设施如弹射器和舰载机的研制。目前,中国技术人员正在全力以赴发展自己的舰载机技术,舰载型歼-11和歼-10改进型正在研制中。此外,根据公开资料,中国西飞目前正在进行国产固定翼预警机的研制工作。与舰载机相对应,停泊在大连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进工程已经进入尾声。从种种迹象灵云推断,“瓦良格”号很可能将成为一艘具备完全实战能力的一线主力舰艇,而不是众多人猜测的训练舰。如果真如此,不久的将来,“瓦良格”号就将成为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实战型航空母舰,几代中国海军人的梦想将实现。同时,国产航母已经呼之欲出,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海军就将应来一个航母时代的到来。

        与这些主战舰船相比,海军的后勤补给和后勤保障船只同样重要,甚至超过作战舰艇。因为中国缺乏可靠的远洋海外基地,因此强大的远洋后勤保障能力对中国海军至关重要!这涉及到大型综合补给舰和大型医疗船等多种辅助力量。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其中的大型医疗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索马里印度洋护航行动,则给了中国海军的远洋后勤保障能力一个极其难得的锤炼机会。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主要差距,是相关舰船尤其是新型大型综合补给舰数量不足。在这方面还有待于加强。远洋后勤保障能力对中国未来远洋化大海军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海军的远洋/跨洲际战略投送能力。中国必须加大技术和经济投入,将其作为与航母同等重要的战略型工程来发展。

        灵云认为,与装备相比,中国海军能否成为真正的战略型大海军,最重要的还是思想因素。直到现在,中国海军仍然受传统“纯防御型”建军思想的严重干扰。而事实证明,真正的战略型大海军从来都是进攻性力量,而进攻永远都是最好的防御!面对当前和潜在之敌,最好的防御手段,就是将战火烧到敌人的国土上!如果战争没有爆发却随时有爆发的可能,只有你强大的进攻性远洋海军出现在对手家门口“耀武扬威”,敌人才能真正感觉到你强大威慑!规模的大小,数量的多少永远不是判断能否成为真正的战略型大空军的标准。二战之后,英国海军迅速缩水,连一艘真正的大型航母都没有。其规模、数量比不上美、苏任何一家,甚至不如他的邻居法国。但就是这样一支规模已经严重“缩水”海军,居然远征万里,在世界的最南端,在阿根廷家门口击败了对手,重新占领了马岛。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从诞生第一天起,英国海军始终是一支纯粹的进攻型力量!而正是因为这个传统,才使英国人有跨越万里远征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灵云认为,被动防御,就永远意味着坐在家里等着挨打!一支死守陈旧思维的防御型的海军,即便拥有无数航母也是废铁,永远也不是大海军!中国海军如果要发展为真正的战略型大海军,必须彻底砸烂防御性思想这一枷锁。必须重新找回自己诞生初期那种凶悍的进攻思维,勇敢的走出去,而且走得越远越好!因此,中国海军必须建立起全新的“攻、防兼备型”建军思想。而实际上,进攻性海军思维与中国的防御型国防战略并不冲突。进攻和防御之间永远没有绝对的标准。为了满足建立攻、防兼备型大海军的需要,中国海军至少要拥有6艘大型航母为核心组成的特混编队。同时,为满足海军远洋/跨洲际战略投送需要和海军陆战队的需求,中国海军至少要拥有12艘携带固定翼战斗攻击机的,大型多用途远洋两栖攻击舰。按2:1的比例,与6艘航母以及相应的护航舰艇、潜艇、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舰一道,共同组成6支常年固定不变的特混编队。如此这六支特混编队中,包含了海军航空兵、重装海军陆战队、水面主战舰艇、核潜艇和综合补给舰等,将构成强大的远洋立体化综合打击能力!六支编队中,一支部署在东海,以应对东海方面的威胁;两支部署在南中国海,用于应对南海威胁;另两支常年部署在印度洋,以确保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第六支用于战备轮换。

         为此,灵云认为中国海军必须彻底改变目前的建设方针。目前,中国海军的发展重点依然是使用火炮、导弹等武器的水面战舰和潜艇。如果要发展为远洋大海军,中国海军必须将发展中心从以战舰为核心,转变为以海军航空兵也就是航母和海军陆战队为核心!因为这两者才是战略型远洋大海军的核心!中国海军未来的所有发展项目都应以这两种为核心!(灵云注:关于中国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的发展,详见灵云ら苍月之前的《翱翔海天之间:展望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龙啸四海:论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发展和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未来的中国远洋大海军所要达到的战略威慑范围;从中国本土出击,向东从东海沿岸出击,要可以威慑美国西海岸地区;向北出击,要具备穿越白令海峡,进入北极地区的能力;向南从海南岛出击,要具备控制整个南中国海,进而进入南太平洋;向西穿越南中国海,进入并掌控印度洋,要能够穿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具备覆盖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甚至进入加勒比海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摧毁美国在中国周边布设的封锁链。才能对周边敌对势力如印度、越南、日本和韩国以及最大的对手美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强大的战略威慑,才能真正保卫中国的海洋主权和海外权利!而所有的这一切的先决条件,都是中国海军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获得彻底的解放,转变为一支真正的进攻型海洋力量!只有这样,中国海军才能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的战略型海洋打击、威慑力量。

         海军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天生的进攻性力量。同时,海军也是一个国家对外是最有效、最形象的战略威慑手段,是最强大的战略投送力量。只有进攻性海军,才能将一个国家和他的军队的威慑力量,真实的展示在对手面前!中国海军要履行好自身的使命,更有效的维护国家利益。向进攻型、远洋化大型海上作战力量发展是必然的。经过60年的努力,现在的中国海军已经取得巨大发展。我们坚信,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建军思想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的中国空军必将发展为一支真正的进攻型、远洋化海上打击力量。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财富取之于海洋,国家的安危兴衰系之于海洋。能否掌握海洋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大海军必将追寻700年前郑和的航迹,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扬帆,走向深蓝!!!!!!〔 作 者:灵云ら苍月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7 04:06 , Processed in 0.0918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