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8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钓鱼岛、琉球群岛及于西太平洋经济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0 2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四连

在一次网聊中“梦在龙城”和我谈到琉球群岛的问题,他写到:

“您是个有思想的人,知识面广,学识渊博,两年前我看了您关于琉球群岛的文章,最近才有高层提琉球群岛的问题。”

琉球群岛问题,我确实在多篇文章中谈过,最早的一篇应该是写在2006年9月的文章《直面琉球》,是与网友司马长空先生交流的。

司马长空先生是我在《外交论坛》上认识的一位北京的医生,我们都受邀参加外交部的一个活动,只是路途遥远的原因我缺席了。后来交流中发现,这个活动的参与者有许多卓有学识而意气风发的学者,我曾经在网络发表一篇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儒学关系的文章,发表后即有武汉的朋友转发到武汉的一个论坛上,这是一个比较偏僻的话题,能够有关注者让我感动,我估计转发者也是当年那个活动的参与者之一。这都是10年前的事情了,这10年间认识了多少意气相投的朋友,虽然素昧平生,但却是精神世界中的一些慰籍。

2010年2月在圈子里与博友交流时又谈到琉球群岛问题,题为《关于琉球群岛,与戴旭上校观点的异同》,因为这一系列文章是对中国“鹰”派中激进派的质疑,交流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后来整理了放在《百度文档》上,点击与转载率超过了我的其它类的文章,倒是令我惊讶。

而后,在《与钓鱼岛相关的四大目标》中我又讨论了琉球群岛问题,这已经是今年上半年的事情了。

能够关注琉球群岛问题的人当然不只是我一个,而是有许多人,但是始终没有形成共识,这一点大大地弱化了中国在外交上的力度,说起来有时候还真的有点着急,尤其是看到中国外交面对种种刁难的时候。

但是真正为国家忧,则是在鸠山由纪夫出任日本首相大谈东亚共同体的时候,因为根据中国的文化,这么一谈,钓鱼岛可能没有了,琉球群岛更不必说了,聪明人做傻事常常就在这个时候,中国人经得起棒就是经不起捧。

幸运的是,后来的日本人在钓鱼岛上的挑衅开始了,越演越烈,让中国人丢去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判断趋势,我不能不兴奋地写到:

“这盘棋下到这样的地步,已经见得眉目,坚持数年或者逼得日本人与中国妥协,或者逼得美国人与中国人妥协,美、日必伤其一,中国的海上封锁自然而然解除,中国的大国崛起将不战而胜。”

孟子曰: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中国文化是“喜”文化,与西方的“悲”文化不同,如果中国人天天沉浸在自己渲染的和平崛起论中,还真的有一天埋在那一个坑里出不来了。

救我者日本人也,这大约也是当年毛泽东谢日本人的原因吧。

果然,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们大谈起琉球群岛问题了,2012年07月28 日央视也开谈琉球群岛的归属,这已经是在政府外交层面上的事情了,谨记之:

当日凌晨零点三十五分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播出的《环球连线》栏目主持人李瞳瞳连线央视驻日本记者顾雪嘉。

顾雪嘉称,“琉球人对日本(的感情)很疏远,更多的琉球人还是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主持人李瞳瞳解释道:

“琉球和中国存在有500多年的宗属国关系,(在此期间)有很多福建人都移民到了琉球。”

李瞳瞳接着说,

“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占领了琉球群岛。二战后由于国民党的腐败无能,琉球群岛被美国托管,在1972年美国和日本之间私相授受(美国)把琉球群岛交给日本”。



不过,如何看待琉球群岛问题,顺乎钓鱼岛到琉球群岛的逻辑而达于西太平洋经济圈的大战略,仍然是一个战略性的思考,而唯此才能有益于中华民族。在腾讯读到一段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关于美国核爆日本的评论,香港人的马鼎盛可以畅所欲言,且有广阔的言论平台,令人艳羡,可是他的视野仍然不能宽大,这里一个哲学类的问题。

马鼎盛这样评论广岛投掷原子弹,他说:

“北京媒体,1945年8月6日,二战即将结束,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导致近20万日本市民丧生。这种报导似是而非。从字面的时间看好像叙述事实,但是这条信息的作者隐瞒了二战能够早日结束恰恰是原子弹炸出来的。他刻意误导不明真相的人们,好像日本已经要投降了,美国还投核弹滥杀无辜。”

其意为美国抗日思想的纯粹辩护,是在颂扬美国抗日的丰功伟绩,但是这种讨论也难以延伸主题。如果不能说明美国为什么而来,当然也不能说明美国为什么而去,后一点却是战略评论员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评论水平问题,因为战略评论并不是历史陈述――说明的只是昨天的天气“预报”。

于是有所议论,壶公评论:

“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的原因仅仅只是为了避免美国士兵的过度伤亡,为了避免美国士兵的伤亡,美国人史迪威曾经企图以中国士兵取代,只是被蒋介石拒绝了,因为中国人也是人。不是美国兵死就是中国兵死,最后决定让日本人死,当然这是最公正的做法。蒋介石后来在琉球群岛归属问题上的态度应该与此有关。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经济危机,西太平洋经济圈正在孕育,中美日之间再度出现60多年前的纠葛。例如,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对日本的支持是对中国的要价,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疯狂是促使两强的决斗以求自保,而中国大可冷眼相看,最后作为牺牲品的仍然是日本,也只能是日本,因为中美过去对抗不起,现在更是。

“作为时事评论员应该具有战略眼光,而战略眼光决定于现实内在的解析、历史的剖析与哲学思维,这是当代中国政论者最为缺乏的一个方面。作为战略评论员不应该过度陷入政治的纠葛。”

其实,我最感慨的只是当代战略思想家的阙如。

壶公评论2012-08于东岩山山麓



再说《壶公评论:《直面琉球》》

前言:

在中国,反日是不需要教育的,但是如何反日却始终是个问题。如果大家注意到,日本的外交特点是一个前沿战略,也就是把种种争论的问题预设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极限。例如韩国的独岛问题,它的争论掩盖了韩国民众对日本殖民时代的仇恨,或者说,即使日本同意了韩国关于独岛问题的主张,韩国民众的反日也不会停止,反而在殖民问题上迫使日本毫无回旋的余地;在与俄罗斯对立的北方四岛问题上同样如此。

而与中国关于钓鱼岛问题、东海划界问题的争论,实质上转移了中国民众对于疏球问题以及战争赔款问题的视线。在这里提出直面疏球问题,因为很多现象说明,日本人最怕的就是这一招。事实上实现这一招,日本人将来更只能仰人鼻息了。

所以建议网友,如果关注这个问题,请转帖,让日本人明白,有一支箭对准它的咽喉 。

壶公评论写于2006-09-04 20:31:40.0

《与司马长空先生书》

司马先生:

在外交方面你有相当的功力。本帖资料详实,立论明确,推论的逻辑比较严密。

我在写《山海对》,其一,讨论中国的海洋文化,实质在论证中华民族向海的合理性。如果说,我们的前一代人,因为国势衰微,行事有所畏忌。对于现代人而言,则应该为中国向海早做准备。

大陆无法承载我们的民族,计生之后更有何策?

中国古代的人民开发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大量的岛屿,都是我们未来的生存空间。把中华民族描述成绵羊式的和平的民族是歪曲历史的。中国能够有这样广阔的地域和多民族的融合,能够在亚热带这一个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确立自己的地盘,不是靠吹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中国发展的第一目标就是疏球。收复疏球,打开中国的大门,顺者昌逆者亡。

在这里录一些我在《天路》一帖中写下的关于疏球的资料,供你参考。

关于琉球:历史上的琉球国是中国封建皇朝的臣属。《隋书》中即有《琉求传》记, “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虬,龙也,后人忌帝王之讳将“琉虬”改为“琉求”。此后,《元史》又写作“瑠求”,或记谐音“留仇”。1

372年(明代洪武五年),朱元璋派杨载出使琉球,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遣王弟泰期来中国奉表称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琉球国正史《中山世谱》)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据琉球国史及史料记载,自1383年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1392年,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其中有蔡襄的后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等等。

但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1872年,日本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从此,琉球便成为了所谓“日清两属”。日本政府不断施压,胁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宗属关系,均遭拒绝。1875年琉球王尚泰复日方说,不能“忘却中国累世之厚恩,失却信义”。琉球国不断向日本“请愿”要求保持中琉关系、不变琉球国体政体,还向西方各国公使发出外交求援信。1879年日本不顾国际公法,不顾琉球国臣民的意愿,吞并琉球。时,琉球王国仍反抗,发出血泪抗议,并谒见李鸿章,请求中国“尽逐日兵出境”。但清朝政府腐败、实力衰落,流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在北京壮烈自杀,以死抗议日本侵略,以死请求中国出兵。

笔者写过一文,名曰《走出山坳的中国》,对往事有怆然而涕下的感受。以后演变的历史同样令人痛苦,谈论东亚时局,记录历史以示读者:

疏球群岛重回中国的机会出现在1944年日本投降的前夕。中国的同盟者,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表示:“斯大林熟悉琉球历史,他完全同意琉球属于中国,并应归还中国。”1945年7月,日本投降前夕,中、英、美三国发表波斯坦公告,规定日本之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土以内(《信息导刊》 2004年 第十三期)。

但是疏球群岛终于没能重回中国,原因则在蒋介石。是蒋介石拒绝了罗斯福的意见。1943年11月22日—26日开罗会议其间,蒋介石与罗斯福会谈了4次。谈到剥夺日本在太平洋侵占的岛屿,罗斯福对蒋介石说:“琉球系许多岛屿组成的弧形群岛,日本当年是用不正当手段抢夺该群岛的,也应予以剥夺。我考虑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很紧密的关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此议出乎蒋介石的意料,蒋答曰:“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数日后,罗斯福又对蒋介石说:“我反复考虑,琉球群岛在台湾的东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们的东部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你们得到了台湾,如不得到琉球,台湾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给你们管辖?”后又补了一句:“贵国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战争结束了,就将琉球群岛交给贵国。”蒋介石犹豫再三,最后答复道:“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由于蒋介石的态度,故《开罗宣言》在写到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时,只提到“日本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只字未提琉球群岛。

在《壶公山夜话:江流不断咽悲声。――抗战胜利六十年纪念》一文中笔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李鸿章不得不签下“马关条约”了。但是,他显然没有忘记他身后的这一个落后,却终将强大起来的民族,他用充满蔑视的口吻对日相伊藤博文说到:“台湾一割,那么中日就永远为仇了”。

写过这一节之后,笔者再也不认为李鸿章有愧于中华民族。同样的,蒋介石及其他决策者也无愧于中华民族,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的强大是因为民族的强大。

但是,相较之,蒋介石逊于李鸿章。李鸿章在中华民族极其疲弱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寸权必争,虽然失去台湾却保住胶东半岛,也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植下深刻的仇恨,以图于未来;蒋介石却因为害怕琉球群岛可能引起的纠纷而放弃权益,为后世留下巨大的隐患,需知一纸《开罗宣言》胜于百万雄兵。李鸿章受制于腐败的权力,蒋介石自缚于党派的政治。笔者正在完成《山海对》的思考,对于这一段历史不免感慨系之。

从琉球的归属问题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到美、苏两国的心态。正如罗斯福所言:“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罗斯福的这一看法并非偶然,而是美国人的基本观点。

在中美建交时期,尼克松总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告诉周恩来:美军驻日有利中国,美国在日本驻军是为中国好,符合中国利益,因为美军一走,日本军国主义又复辟,遭殃的还是中国。(由华府独立研究机构「国家安全档案室」提供的解密白宫文件,是记载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下午二时十分到六时,尼克松与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谈话全文)

里根总统的国防部长卡斯珀•温伯格,在1996年与他人合作成书《下一场战争》,描述了一场由日本崛起,再次挑起针对中、美的战争。而中美再次成为同盟者。笔者述其于《舰阵出洋》。

即使在钓鱼岛,美国虽然与日本有条约关系,但是其态度始终是有所保留的,上世纪70年代,华人的保钓运动风起云涌,美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并不拥有主权。

近年来中美有了许多的共同目标,前副国务卿佐利克甚至带着中国访问团共瞻罗斯福,回首同盟往事。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例如日本“入常”和本次的朝鲜危机,美国虽然态度暧昧,但最终立场与中国一致。

中国外交寻求与世界大国的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对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有决定性的意义。

壶公评论写06-0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5-18 06:23 , Processed in 0.0742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