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8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狼评】美国太嚣张,中国会用反卫星试验扬威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7 1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狼评】美国太嚣张,中国会用反卫星试验扬威吗

                 高峰【狼评】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4日报道称,在美国国防和情报界,即将上演一场“反卫星试验”的说法已经流传了几个月。而主角中国估计正在为此紧忙活。同一天,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学者顾克冈的一篇博客很可能令紧张氛围加剧。他说,中国将很快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是在1月11日,因为“2007年和2010年,中国都曾在这一天进行此种试验”。中国在2007年1月11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一枚开拓者1号火箭携带动能弹头,击毁了自己在轨道高度865公里的废弃气象卫星。成为继美国1985年发射ASM-135反卫星导弹摧毁P78-1人造卫星以来首次成功的人造卫星拦截试验。 

高峰军事观察认为,中国是否如美国研判的那样如期进行反卫星实验,验证日期已经临近大可拭目以待,不过在笔者看来美国的逻辑推理还是仅局限于时间周期的数字游戏,认为按三年一个期段,那么今年1月11日就是想当然的第三次反卫星实验的日期了。再者周边事态紧张,中国可能通过反卫星实验扬威,削弱美国最近在东海南海问题上的强硬姿态。不过有一点是美国坚信的,就是中国势必会将其反卫星技术发展成熟,而且将威慑矛头直接对准美国。美国媒体将这称为一次“战略威胁”,因为这意味中国发出攻击美国高轨道军事通信和导航卫星的信号,“就像2007年那次试验被理解为中国打算攻击美国中轨道卫星一样”。

其实在高科技战争背景下,反卫星技术就像几十年前的追求核武器技术一样,不一定非要投入使用,追求的就是战略威慑能力。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说,能在太空领域互相摧毁,就相当于大国之间的核威慑。这也是个军事大国之间的基本共识。美国现在无权反对中国搞相同的实验,是因为在中国反卫星实验之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就曾搞过,而且在2001年的日内瓦军缩会议上,中国曾提出的包含禁止反卫星武器条款的反对太空军事化议案,正是因为美国的反对而未获通过。现在看来美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也可能是美国过于自信,认为其他国家没有能力在反卫星技术上获得突破并未射到美国太空器安全。

高峰军事观察认为,中国进行反卫星实验有两种目的。一是技术储备和拥有与美国、俄罗斯对等的太空威慑能力,就像核武器的功效一样。同时也可以震慑周边如印度日本等具备太空开发利用能力和卫星侦察能力的国家。一旦爆发战争,中国有能力击毁敌对国家的通讯和侦察卫星,从根本上打断现代兵器所依赖的整体数据链系统。中国的前两次成功实验基本可以证实中国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第二是种目的就是与美国形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对等威慑能力,这与前一种目的并不矛盾,只是针对性更强,等于是为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群加上一个战略安全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将中国新卫星导航系统的战略意义与中国核工厂相提并论,足可见官方重视程度。中国掌握成熟的中地球轨道反卫星能力,最终会在中美之间达成一个相互不攻击对方卫星导航系统的协议,确保北斗系统的战略安全性。

但是与上两次试验相比,要想获得第二种目标的能力对中国的技术要求更高。一些美国国防和航空航天分析师认为,中国可能试图在非常接近中地球轨道的范围内打击某个目标,而中地球轨道正是美、俄和一些中国导航卫星所在的区域,该轨道在距地球约20000公里的上空。正是高度和难度的提高才使美国确信中国会在近日再次进行反卫星实验,而上两次的经验积累和时隔三年的研发提升也足以构成技术支撑。不管中国是否会进行第三次试验或试验结果如何,中美的差距还是明显的。从2010年的中美拦截卫星试验可以看出来,美国是从宙斯盾巡洋舰上发射的拦截导弹,而美国还有意建立从太空站上击毁拦截别国卫星的能力。难怪美国媒体自信的声称,事实上只有美国才是世界上唯一具备实战拦截卫星能力的国家。

然而从实战的角度来看,高峰军事观察认为美国的拦截击毁卫星的手段和效率或许领先于中国,但是在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卫星群的破坏效果上,基本没有什么两样。这和中国的核武器库设计数量是一个道理,核武器是确保相互摧毁,反卫星武器是确保相互瘫痪对方卫星导航系统。都是讲求实用、直接的原则。高峰/狼的空间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30 06:37 , Processed in 0.0908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