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8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简评“硬外交”也可能丧失国家利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3 0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评“硬外交”也可能丧失国家利益
闫 桥/文
近日,国际在线记者就外交热点问题独家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国际问题专家张蕴岭,张委员就钓鱼岛和南海的领土主权我们到底能不能拿回来,为什么中国面临的国际纷争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真地非常严峻吗,中国在复兴的关键阶段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在涉及外交纷争的议题时,目前的舆论导向存在什么问题,处理外交纷争,秉持怎样的原则才是真正于国有利等问题作了解答。我认为,张委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外交及领土争端的前景做了科学的评判和解读,对我们厘清认识极有好处。以下是我的分类简评(小标题为原文所加)。
周边问题这时冒出来是因为有些国家担心将来更被动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出现了领土领海的争端。为什么原来可以搁置的问题现在冒出来了呢?“就是有些国家要防备一个综合实力上升的中国会用强制力来夺回它认为应该得到的东西,或者过去失去的东西。”张蕴岭如是说。
另一方面,中国也想要。“老百姓会认为,你原来没有能力,该拿到的没有拿到,让别人占着。现在你有能力,为什么不夺回来呢?”张蕴岭说,国内民族主义的诉求在增加,别国在防备过程中也会激起民族主义。这样,问题就从冷冻状态变热和发酵,原来不成问题的现在就成问题了。
简评:正因为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飞跃式上升,使得一些国家担心中国由于经济迅速膨胀而带来政治军事上的扩张,这也是“中国威胁论”的重要依据。由于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自然要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海洋领土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南海问题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大部分岛礁被瓜分,越南占29个为之首,越南和菲律宾都主张用国际海洋法公约划定自己的领海,其它一些国家则是默默地联合国际跨国石油公司采油采气,据说马来西亚获利最高,越南第二,菲律宾第三。对这些南海小国来说,不存在畏惧中国实力上升的问题,因为它们永远无法与中国的实力相比,它们主要的争利途径就是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利用世界大国参与对南海油气资源的实际开发,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无从下手。再就是寻求美国的支持,美国当然不愿意让南海成为中国的“后花园”,所以也要打着维护地区稳定的幌子支持盟国和利益诉求而一起“围堵”中国。
钓鱼岛问题的出现是日本亟不可待的表现。日本是担心中国强大后失去钓鱼岛,其实它们这样做也证实了它们的短视:将本属于自己单方控制的钓鱼岛让中国也参与了进来,而且自己还无法应对。从整体上讲,钓鱼岛问题彰显的是中日深层次的历史矛盾和经济政治及文化上的冲突,假如没有钓鱼岛问题还会有其它问题凸显。至于激发民族主义情绪的问题就再自然不过了,中日两国民族主义情绪在民间均在上升,但我认为不会因此而绑架政府认知,至少在中国是不会的。
在中国周边美国的铁哥们没那么多
关于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近年来不断有人作出非常负面的判断,说形势全面恶化,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势,甚至有人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张蕴岭称,“实际上,形势并没有严峻得不得了,周边那些国家要考虑的是,与中国为敌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张蕴岭说,看看中国的周边,“不就是跟日本有钓鱼岛、在南海跟越南和菲律宾有争端吗?”其他大部分都稳定。而且,中国和日本、越南和菲律宾并没发生全面的对抗,也只是在部分领域里争端凸显。
“我们周边真正跟着美国来遏制中国的国家,很少,多数是半心半意,也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如越南和菲律宾,拉大旗作虎皮,希望美国来帮助他们减轻来自中国的压力。而死心塌地跟着美国的,日本暂时算是一个,澳大利亚和韩国都是半心半意,印度连半心半意都达不到。这些国家也要和中国发展关系,是脚踩多只船。”
张蕴岭指出,美国的铁哥们没有那么多,而真心和中国发展关系的倒不少,包括俄罗斯、中亚国家、印度以外的南亚国家,韩国等。“朝鲜对抗美国对我们有有利的一面,当然他动作过大对中国也不利。至少他没有站在中国的对立面。”

简评:完全同意,这个看法科学而乐观,事实就是如此。
中国复兴进程中的最大风险

张蕴岭认为,崛起的大国有两个最大的风险,一是高估自己的实力,导致盲动;二是国家政策被极端势力和舆论绑架。
张蕴岭强调,能不能最终成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也就是,不使局部的问题变成全局的问题、不使局部的争端变成全面的对抗,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能力。”

简评:在中国不存在国家政策被极端势力和舆论绑架的问题,中国所有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冷静的高层,作为一个负责的世界“超级大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头脑发热。中国高层的长远使命就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在短期内就是实现小康社会,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有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相信中央会把握好大局,在维护海洋权益等问题上与国家整体利益来一个总协调,不至于偏颇和顾此失彼。
我们的舆论导向存在问题

张蕴岭委员对我们的媒体在涉及外交纷争时作所的报道和评论提出批评:“我们的媒体几乎都是说对自己有利的理由。单向舆论引导,使大家走向单向方向,容易产生误导。应该让网民有综合的评价能力。”
他说,现在的舆论导向让人感觉就只剩下“打”这一个办法了,那么,到最后,民众可能会更失望。“如果你不打,说明你更软。而简单地去打,去夺岛,可能也会达不到你想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尽可能维护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和和平发展环境,尽可能避免发生任何干扰这个进程的事情。”
简评:舆论宣传的作用不能忽视,但随着舆论的多元化,所谓的单向舆论基本上也不存在了,而且随着公民视野的开阔,获取知识的渠道广泛,公民已经有了较高的自我分析判断能力。我觉得,一些舆论“喊打”,一是体现一种原始的民族情绪累积,有着一定的社会需求;二是“喊打”本身也是对对手的一种震慑,因为在国家政府层面不能“喊打”的情况下,来自民间的、媒体的或看似“军方”的强硬声音恰恰能对政府单一的“和平解决”主张做一个很好的补充,何况中国民众也没有无知到对战争破坏力的判断,大多数民众从心底里并不希望战争,只是想用一种激烈的民族情绪来震慑对手,从而制止战争。
处理外交纷争要冷静、淡定和谨慎

“我觉得中国要冷静、淡定和谨慎。”如果不谨慎处理引起了战争,就无法预料结果。可能会暂时取得领土上的胜利,但是会花费巨大的精力,投入巨大的资源,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重新塑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继续发展的环境。
“中国外交基本上是好的,不能用软硬来判断。”张蕴岭说,评价外交的好坏,第一要看能不能保卫国家的利益,第二看能否把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利益结合起来,第三,看能不能建立起有利于促进自己和外部综合关系发展的架构。
“硬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也可能丧失国家利益。”张蕴岭特别强调。
简评:我觉得软硬结合最好,抛弃硬那绝对是软,没有软的一面,不做一定的妥协事情往往永远无法解决。世界上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软硬结合和科学合理运用的结果,就如朝鲜表面上看比钢铁还要硬,其实背后还有“篮球外交”。
对一个刚刚在经济上有一点起色的人口大国来说,中国一定会珍惜自己再国际上的温柔面孔和良好形象,只有做到与邻为善、与人为善才能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赢,简单地硬是一种不成熟和不负责任的表现,和中国的大国地位绝对是不相称的。
钓鱼岛和南海的领土主权到底能不能拿回来?

对这个最容易触动国人神经的超级敏感问题,张蕴岭的回答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气馁甚至愤怒。他的回答是:“有些可以,有些不可以,有些还必须做些妥协”。张蕴岭举例,越南有个副外长最近做了东盟的新任秘书长,“他就说南中国海问题只能相互妥协”,他原来在越南当副外长时就不敢这么说。
简评:实际上这个回答很理性。比如钓鱼岛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中日双方坐下来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因为双方无论怎么斗下去还得坐下来谈。再看南海问题,就拿越南占据的29个岛礁来说,我们会一个一个地夺回吗?通过战争能彻底解决南海问题吗?因为有大量外国跨国石油公司的参与,已使问题变得特别复杂,所以我们今明两年还是要坚持以渔政执法巡航宣誓主权为主要内容,这也是显示我们强的一面,因为只有适度的强硬才能迫使相关国家尽快寻求务实的解决之道。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是越南,去年越南公布了《越南海洋法》把我们的西沙也划入了越南领海范围,而且东盟和美国也在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力图推翻由中国主持制定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主张,菲律宾也将黄岩岛问题提交到联合国仲裁,相信南海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但我相信在各国的克制下不会有武力冲突的可能。
为什么中国面临的国际纷争近年来越来越多?

当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各国都非常欢迎。现在当中国成长起来有力量之后,很多国家都不得不重新考虑该如何与这个迅速崛起的大国打交道。“所以中国突然发现,形势变得非常复杂了。”
张蕴岭表示,现在发生的一些争端和问题,总的背景是中国综合实力迅速提升下出现的各种新变化的反映。
“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对世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这种影响对他国有有利的因素,也有挑战。”张蕴岭说,有利的方面是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因素,贡献率是最大的。没有中国这一块,世界经济的增长就更慢。中国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贸易市场,而且来自中国的投资也在增加。
同时也给他们带了新的挑战,因为中国巨大的需求、迅速的扩张,这种竞争力也对别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我们遭到的反倾销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墨西哥等)而非发达国家的原因。”此外,中国还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张蕴岭说,这些情况和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一起冒了出来。过去,世界没有经历过一个大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形成这么大的影响的情况。各国都在观察、思考和应对着中国。“应对的方法各种各样,包括敌对性的、限制性的、遏制性的、防备性的、竞争性的。所以说中国面临的形势变复杂了。”

简评:总之是发展过快带来的问题,不仅世界没有准备,连我们自己也没有准备好,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功课很多。我认为中国的主要问题还在于自己内在的建设。习总书记说“打铁还须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相信中国在继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定会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社会建设能力和国防能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适应新形势下具备充足奋飞能力的强劲综合体,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造福,为世界造福,为人类造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2#
发表于 2013-3-13 13:2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道路困难重重,都是不强硬所带来的。
3#
发表于 2013-3-13 13:23 | 只看该作者
闫桥笔墨功底非一般人也。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9 00:46 , Processed in 0.0827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