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4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日挑起钓岛冲突 或为美军撤离做准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18 0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挑起钓岛冲突 或为美军撤离做准备

  
12日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海上保安部可以搭载直升机的大型巡视船冲绳号12号离开那霸基地前往钓鱼岛,展开第一次所谓的“警戒任务”。“冲绳”号原名为“筑前”号,排水量3100吨。1999年,这艘巡视船追击并使用机枪扫射了朝鲜船只,成为日本46年以来第一次对外国船只实施武力攻击的巡视船,因此被称为是“功勋船”。与此同时,日本防卫省已经决定,在12月出台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中,将明确提出在日本陆上自卫队设立有登陆作战能力的“水陆两栖团”,意在加强对钓鱼岛及其西南诸岛的防卫,武力夺回未来有可能被敌人占领的岛屿。日前日本似乎以钓鱼岛争端为借口,逐步增加防卫力量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安倍也积极推进修宪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进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美国的支持。


   事实上美国和日本一直想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困住中国,将中国的崛起扼杀在摇篮之中,捍卫自身在该地区的霸权和利益,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强大经济的支撑下,近来中国军事实力也得到较大提升。在日本挑起钓鱼岛冲突之后,中国以岛屿争端为借口,多次派遣军舰和飞机突破第一岛链,意在试图突破美国的封锁,为此美国意识到第一岛链已无法困住中国,但为了遏制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美国不得不开始纵容日本扩大军力,将日本由原来的专守防卫逐渐变为积极进攻,以便利用日本的军事力量牵制中国,从而以便美国腾出手里,重新制定围堵与遏制中国的战略方针。

   奥巴马政府之所以在日本修宪扩军问题上立场暧昧,主要取决于美国的国家战略,在美国政府大幅削减国防开支的背景下,美军将难以维持在亚太地区庞大的军事部署,而为了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其必将重担分散给各个盟国加以承担,以便减轻国防开支对美国政府造成的负担,这似乎对日本来说又是一个机会,因为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其必将会要求日本协助美国在处理亚太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在应对中国崛起和朝鲜核问题上,同样美国也需要日本的帮助和配合,但日本由于军事力量的有限,其很难能在更广范围内帮助美军,所以说美国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默许日本修宪,适度允许日本增强军事实力,以便于其在东亚做到遏制中国威慑朝鲜的目的,配合美国执行在东亚的战略政策。

   日本之所以不顾一切大力推行修宪扩军,一方面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实力衰退的督促。日本是经济的巨人,政治的矮子,日本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与中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在很大程度上也促使日本挺而走险,其要想在与中国的争端中取得优势,必须要拥有相应的军事实力,否则,其也很难能顶住中国强大的压力。日前美国实力衰退是显而易见的,一旦美国丧失维持世界霸权的实力,其必将会在全球采取全面收缩,力保本土的安全与稳定,那时美国很可能会撤离第一岛链,退守以夏威夷为支点的第二岛链,这样亚太现有的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将会把第一岛链的包袱扔给日本,若日本没有相应的军事实力,其很难能够扛起对抗中国的大旗,甚至也将全面面临中国的威胁,为此日本不得不大力发展军事实力,为美军撤离提前做好准备。


   但在日本修宪扩军问题上,美国并不会对日本放任不管,因为撤离第一岛链是未来的打算,现阶段美国并没有衰退到对东亚撒手不管的地步。因此在日本修宪扩军问题上,美国的立场还是非常谨慎的,因为美国也深知日本修宪的目的,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使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但美国并不想失去日本这一基地,日本暂时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最大帮手,但白宫又不想过渡压制日本,否则,过渡的压制可能会激化日本反抗的决心,从而过早地将美国的亚太战略付诸一炬。所以说在日本修宪扩军问题上,美国很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有这样才最符合美国当前的战略利益,但对中国来说或将是一个灾难,也许是一种考验,因为一旦制约日本军力发展的瓶颈被解除,日本将向脱了缰绳的野兽一般,危及地区和平与稳定,使亚洲人再遭灾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9 20:39 , Processed in 0.0759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