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7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设立网上公墓 实现文明祭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 1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设立网上公墓 实现文明祭扫

闫 桥 / 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到了,如何实现殡葬祭改革的话题又变得突出起来。3月27日,全国殡葬会议在时隔17年后再次召开,据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介绍,我国每年死亡人口接近1000万,如果继续沿用传统葬法将会占去10万亩土地和2000万方的木材以及大量的石材。因此,国家今后将以节约土地和保护环境为宗旨,会把少占地和不占地做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想,中国殡葬文化虽然有着历史的传承性,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头脑中的有些固有的观念也需要改一改,比如是否能由国家出面设立网上陵园,让民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祭扫?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网络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我国广大民众的殡葬祭观念是会有大的改观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并更好地配合国家殡葬工作的改革。

据报道,我国自1997年颁布殡葬管理条例以来,火葬区火化率已经由原来的百分之三十六增加到百分之四十九点五,同时,在倡导文明节俭治丧和文明低碳祭扫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面临问题还不少,有些问题依然很突出。为此国家民政部要求,要在2020年火葬区火化率要达到百分之百,骨灰存放、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率要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我认为,随着我国民众海洋意识的提高,最值得推崇的是海葬,并且我国的南海和东海的钓鱼岛海域都是不错的首选,就是要慢慢从人们的意识中逐渐消除土葬和骨灰保存,因为通常每代人真正去祭扫的也最多不过三代,即便是在一些正规的陵园骨灰堂,每年都有不少的存放到期而无人认领者,所以保存骨灰实际上也没多大意思。因此我想,还不如由对一些参与海葬的逝者由国家牵头在网上设立祭扫陵园,具体办法如由逝者家属提供亡人的简历、死亡原因和贡献等资料(当然有些需要保密),再由相关机构审核后“安放”于网络公墓,祭扫者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进入网络国家公墓搜索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我觉得此方法简便可行,逝者的家属和亲人完全可以自己做决定,先对逝者的骨灰进行海葬,然后向相关部门申请安放网络公墓。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没有占用土地资源的逝者才有权进入网络公墓,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殡葬祭扫移风易俗的提倡。

今天为这事想了一整天,我只是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也可谓是抛砖引玉,具体的办法我想只要能引起国家重视和被采纳,那一定会有人去完善的。我想,创建网络公墓真的是一种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不错的文明祭扫办法,理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这个议题也值得我们广大网民一议。

建议各博客论坛网站推推我的建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2#
发表于 2014-4-5 00:19 | 只看该作者
好建议——值得全国推广,利国利民——中国一年不扫墓就可打一次小日本。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5-19 19:06 , Processed in 0.0754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