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9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中国用歼-20隐身技术研制国产版B-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8 1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用歼-20隐身技术研制国产版B-2

据16日俄罗斯之声网站报道,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UAC)总裁波戈相表示,俄罗斯未来战略轰炸机PAK-DA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这将是部分类似美国B-2“幽灵”的亚音速、隐蔽性较强的战略轰炸机。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卡申认为,俄罗斯与中国是除美国外仅有的两个从事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研制工作的国家,这为加强两国设计师们的合作提供了可能和机遇。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这种机型有望在下一个十年的头五年开始生产。俄中两国军工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俄罗斯在设计类似飞机和发动机、隐身技术等方面的经验显然要比中国丰富;同时,中国在生产航空复合材料和一些电子元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当前条件下,俄中两国联手研制远程轰炸机更有道理,这可分担设计类似飞机的巨额费用和技术风险。
俄罗斯提出的合作条件和前景看起来是多么诱人,中国还可以分享俄罗斯擅长而对中国来说却是短板的隐身技术和大功率发动机,但这可能是俄罗斯方面的一厢情愿。谁都知道,战略轰炸机作为一个国家核反击的重要力量,既要保密还必须独享,即便是美国也很难和自己的铁杆军事盟友共拥这种武器。而俄罗斯也是如此,其所装备的几种主力战略轰炸机,如图-95“熊”式和图-160“海盗旗”,都只有俄罗斯自己一家装备。据传当年在俄罗斯经济最为不堪时,尽管中国方面对图-160求之若渴,但是俄罗斯从不松口,中国拿着大把的美金却难以采购到这种相对先进的机型。
正是因为俄罗斯的拒不出售,使得中国看到了战略武器不可能依赖别人,唯有自力更生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根据外媒的报道,中国的未来战略轰炸机——根据已知模型照片,可以看出将是超音速机型,其进气口位于机身上部,尾部为外倾式双垂尾设计,这种布局与美国B-2非常相似。尽管与美国的设计方案存在相似之处,但不能将中国的新型轰炸机看做是一种简单的仿制品。这种新型轰炸机的尺寸更大,而且机翼也成箭形设计。据分析家们介绍,中国要将这种方案付诸实施将付出高昂的资金支出且技术复杂,要想最终实现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困难,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实际上,如果中国想把这一项目量产,那么将不得不付出比两款五代歼击机研制项目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但毫无退路,要想填补中国军方的一项空白,中国只能这么做。
中国之所以坚持自己制造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其自信心来自于不久前已试飞成功的大型运输机运-20。正是这种飞机的制造过程,使得中国完全掌握了大型飞机的制造技术,再加上对轰-6K的改装,使得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在技术和工艺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不过,仔细分析所有的消息,应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实际上是同时在研发两种轰炸机:一种是隐身战术轰炸机,作战半径为3000公里左右,其外形有些像F-117,据说是在歼轰-7基础上制造的;一种是真正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外形有些类似B-2但却有自己的特点,还可能是超音速的设计,其作战半径可能超过10000公里,可以携带12枚空射巡航导弹跨洲际打击目标。
据说,这两种轰炸机都使用了中国在歼-20和歼-31上应用的隐身技术,在这方面中国应该已经拥有了比较充足的技术。再加上俄罗斯方面推崇的中国在生产航空复合材料和航空电子元件方面的长足进步,以及来自运-20的自信,可以确信,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自行开发制造出自己的战略轰炸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甚至是未来的世界两极之一,中国不太可能在战略轰炸机方面与他人共享一种机型,更不可能使自己受制于人。因此,所谓中俄共同研制战略轰炸机,只能是俄罗斯方面在战略困难时期的一种片面设想,或者是对中国的一种战略拉拢,实在不必要当真。
随着越来越多关于中国战略轰炸信息的披露,我们可以相信,中国离公开国产战略轰炸机研发进度的时机越来越近了。不管是轰-8也好,还是轰-10也罢,反正中国自行制造新一代轰炸机已是不争的事实。预计,不是今年底就是明年初,中国第一种真正的战略轰炸机必将以震撼世人眼球的形象闪亮登场,那也将会是一种至少可以同美俄现役隐身轰炸机相媲美的中国撒手锏级战略武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7 03:59 , Processed in 0.0795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