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27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首届中国(莱芜)嬴文化学术研讨会成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13 0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届中国(莱芜)嬴文化学术研讨会成果

(2013-04-04 16:46:00)

           首届中国(莱芜)嬴文化学术研讨会成果

2011年9月17——19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共莱芜市委宣传部主办,由市文联、市文广新局、市史志办、莱城区委宣传部、山东嬴牟文化研究中心、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院承办的“首届中国(莱芜)嬴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莱芜宾馆成功召开。

国际军棋

这次嬴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引起了中国史学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受到了中国史学界、特别是中国先秦历史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出席这次嬴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来自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上海、湖南、江苏、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天津、河北、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市单位,主要涵盖先秦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三大学术领域共91人,包括省、市有关领导共100余人。
本届研讨会是全国范围内就嬴、秦关系举行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其宗旨是:积极开展嬴秦研究,进一步探讨嬴秦文化的真谛,深入研究莱芜历史文化渊源;确定莱芜作为“伯益封地,嬴秦祖里”的历史地位,丰富和扩大莱芜历史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在开幕式讲话时指出,这次会议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界的一流专家学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次会议站在了秦史和秦文化研究的前沿,将对中国先秦史学研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王久祜在讲话中说,这次由中国先秦史学会牵头举办的首次全国性的高层嬴文化研讨会,不仅是莱芜区域内的大事好事,也是齐鲁文化的大事好事,更是伟大祖国文化的特大盛事。他希望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丰富、深化嬴文化研究。特别要把嬴文化的研究成果规划好、利用好、尽快转化成地方的文化实力,进而丰富祖国文化宝库。
研讨会围绕嬴、秦之间的关系、秦人的早期历史、秦人的西迁路线和“嬴秦发祥地在东方,祖地在莱芜”等列出了10个议题:1、伯益与嬴姓起源,2、少昊氏与伯益的关系,3、皋陶、伯益与尧、舜、禹,4、秦国早期的历史与夏、商、周三代社会,5、秦置嬴县与始皇东巡,6、考古发现与嬴文化研究,7、嬴姓诸氏的分布与播迁,8、嬴秦与莱芜,9、上古莱芜农业、物业与手工业,10、有关嬴文化开发的构想与建议。
围绕以上议题,大会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深入研讨。播放了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勤先生接受采访的电视录像,宣读了他本人撰写的《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地的重要发现》的论文;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世凯先生、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先生和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柳明瑞先生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并分三个学术小组进行了发言、讨论、交流;与会学者还到“嬴城遗址”、齐长城进行了实地考察。
研讨会经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考察,达到了以文会友、交流学术的预期目的。与会学者达成共识:莱芜为嬴秦的始源地。
对于这一研究成果和大会盛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网、新浪网、人民网、中新网等20多家新闻媒体到会进行了采访报道。

二、成果与意义

1、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了《大会总结》,确认了嬴秦起源于东方、源于莱芜的学术观点,留下了宝贵财富。
本次嬴文化研讨会的标志性成果:一是通过了《嬴文化学术研讨会总结》。总结中明确指出:莱芜为嬴秦的始源地。从此,莱芜是“伯益封地,嬴秦祖里”成为定论。彻底摘掉了长期以来戴在头上“荒芜说”的帽子。证明了莱芜是一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让莱芜人民看到了由自己祖先创造的辉煌灿烂的上古文明。为之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必将激发莱芜人民的自信心和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这一研究成果定义了一个概念,即在原始社会,嬴姓部族诞生于今山东莱芜市的嬴水之滨。待嬴姓部族不断发展壮大之后,其首领少昊乃迁都于今山东曲阜市,故曲阜后来成为“少昊之墟”。到原始社会之末的舜、禹时期,嬴姓部族首领伯益,因佐禹治水和佐舜驯兽有功,被封于其故土,并郑重“赐姓嬴氏”,以表明其发祥于嬴水之滨的历史事实。
在夏、商、周时期,嬴姓中的一支主干部族,逐渐向西迁徙,经由今河南、山西、陕西,一直到达今甘肃东部的天水市和清水县一带。东周以后,这支嬴姓主干部族建立的秦国,又不断向东发展,直至统一六国,建立起秦王朝——我国第一个封建帝国。
它更明确了一个结论,即莱芜是“伯益封地,嬴秦始源地”。嬴姓,是古老的方国。其支族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分别建立了秦、徐、江、谷、梁、裴、赵、马、葛、诸葛、谭、覃、郯、黄、李、裘、池、运奄氏等100余姓氏,还有东迁日本者有刑部造氏、马田氏、太秦公氏、秦野氏、秦人氏等姓氏。
二是研讨会使我们提出的“嬴文化”扩展为“嬴秦文化”。大大深刻了“嬴文化”内涵,拓展了嬴文化的外延,使嬴文化研究、开发、利用更有价值,也为东西方合作研究嬴秦文化架起了桥梁,畅通了渠道,使东、西合作成为必然。

三是通过了《关于保护嬴城遗址和开发嬴秦文化的建议案》。

给我们留下了进一步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好意见。建议案提出:加大嬴城遗址的保护力度,在城子县村改造和建立新社区的过程中,恢复嬴城遗址土地生态和原范围;恢复古老的地名、河名;改称莱城区为“嬴城区”;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保护嬴城遗址的基础上,选择适当地点,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建立嬴秦文化园,使之成为海内外嬴姓和衍生的一百多个姓寻根祭祖之地;并努力打造嬴秦文化品牌。这个建议案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嬴城遗址保护、嬴文化开发利用的主要目标、内容和做法,为我市嬴文化保护、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必将极大地推动这项工作在莱芜的有效开展,进而促进莱芜经济、文化、社会发展。

四是会上还为“中国先秦史学会莱芜嬴秦文化研究基地”揭了牌。

这是中国先秦史学会在全国建立的先秦史学方面研究的第十一个基地。这不仅进一步确认了“嬴秦始源地”的事实,也为莱芜深入研究开发嬴秦文化增加了动力,搭建了高位平台,更是密切了先秦史学界领导和专家们与莱芜的关系,使我们更有条件有理由邀请和吸引专家学者,乃至企业界人士参与莱芜嬴秦文化的研究开发,也为培养嬴秦文化研究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这次研讨会在确认了研讨主题的同时,又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譬如,有专家认为:这次研讨会可提高到是一次“中华文明探源”的研讨会议。或说,莱芜产生了嬴,嬴产生了秦人,秦人建立了秦国,秦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封建王朝体系,汉代继承完善了这个体系。因此,研究嬴秦就是研究汉文明的起源、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其中自然引出了若干课题可供选择研究。再如,我们都说莱芜是“凤城”,那么“凤城”是否与上古文化有关,东夷人崇鸟,不同支系部落,崇不同的鸟。凤是鸟中之王,这是否意味着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伯益嬴祖是崇“凤”,也是众支系中最优秀的一支,等等。

六是这次研讨会给我们留下了先秦史学会良好的学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会议落实了孟世凯先生倡导的“稷下学风”,做到了百家争鸣。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报告讨论积极认真,发言争先恐后,严谨而生动。特别是许多70多岁的老专家,不顾旅途劳累,不怕年老体弱,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报告讨论、实地考察之中,充分表现了对历史负责,对地方负责的崇高史德,这种学风和精神值得敬仰和学习。

2、展示了研讨成果,形成了专家共识。

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既有本地的学者,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既有文献学者,又有考古专家;既有德高望重的资深专家,又有正当年的业务中坚和年轻才俊。地域、业务专长等几个方面的配置比较合理、互补,保证了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广度和深度。
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7篇、提纲5篇,根据其内容归纳为:纵论嬴文化的特色类、价值与现实主义类、究根溯源类、西迁类、综论类、考古类、古文字类、民族学类、民俗学类、神话传说类、族间关系与中外交流类、方法论类。
他们都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莱芜为嬴秦的肇始(始源)之地”。如,当代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莱芜这一带古时候叫嬴,有一个村子就叫嬴(指城子县村),就在莱芜西北。这个地名实际上更古,在春秋时代前期已经有嬴这个地名。所以,它一定是嬴姓部族最早的一个中心地区。
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世凯先生称莱芜是“秦之先土”。
中国史学会会长宋镇豪先生称莱芜是“嬴秦始原(源)”。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尹盛平:自战国以来,犬夷与戎夷被混为一谈,二者非同族。犬夷是东方夷族的一支。嬴姓,其都邑称为“垂”,又称犬丘,以此得名犬夷、秦夷。其族当起源于山东莱芜境内的嬴水流域,后来逐步向西方迁移。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善群:嬴姓部族伯益,因佐禹治水和佐舜驯鸟兽有功,被封于其故土,并郑重“赐姓嬴氏”,以表明其发祥于嬴水之滨的历史事实。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定云:伯益是嬴姓,故“嬴城”应是伯益及后裔聚居之城。
湖南省社科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何光岳:嬴地,在今山东省莱芜市西北四十里羊里镇,下临嬴汶河。
青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张广志:大费(伯益)之所以赐嬴姓,是因其居地为嬴,古嬴地在今莱芜境内。
河北大学教授沈长云:秦人祖先伯益当时就生活在莱芜。等等。

3、传播了嬴秦文化知识,提升了莱芜知名度。

(1)莱芜境内有嬴城,且历史悠久。

“嬴城”,顾名思义,是“嬴姓”先民聚居之城。“嬴姓”是华夏民族中一重要姓氏,五帝之一的少昊即“嬴姓”(少昊在嬴滨出生而得嬴姓)。后伯夷被舜帝赐嬴姓,封地嬴城。由此,莱芜的历史可以从目前有文字记载的时间,向前推进到与中华文明史同步,是东夷族重要发祥地。这说明莱芜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地方,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沃土。

(2)伯益的后裔繁衍出了100多个姓氏,其中的“秦”和“赵”是战国七雄中的“秦国”和“赵国”。

可见,“嬴姓”先民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曾叱咤风云。在华夏部落联盟中,伯益曾担任过重要角色。《吕氏春秋·勿耕篇》:“伯益作井。”在古代,“井”的发明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大进步。先民最初是“逐水草而居”,活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井”的发明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中的用水问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舜继位之后,舜让“伯益管山林川泽”,这也是发挥其所长。加之嬴姓诸支族,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祥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由此也说明,现在的莱芜地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热土,决不是“败国流民”之地。

(3)嬴,《地理志》作“盈”。

宋人罗泌《路史·国名纪·后纪七》中写到“伯益大费能驯鸟兽,知其语言,以服事禹夏。始食于嬴,为嬴姓。”注曰:“嬴,盈也,庶物盈美而以为封。”《尚书·禹贡》:“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意思是说,古代莱芜畜牧兴旺,盛产柞茧丝。作为贡品,从汶水,到达济水去朝贡。由此也可以看出,莱芜自古就是一个畜牧发达,物产丰富的风水宝地,而绝不是“邑落荒芜”的荒芜之地。

(4)嬴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八大姓之一,嬴姓源于莱芜,说明莱芜有:少昊和伯夷。

也与伯夷的裔孙秦始皇(嬴政)密切相联。这既是贵族身份的体现,又代表着一段悠久的文明史。秦文化发祥于嬴,嬴是秦文化之根,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城市名片,嬴秦文化将成为莱芜的城市名片。打出嬴秦这张名片,可以汇集海内外人士前来寻根问祖,具有实践性和长久性。

4、培养了嬴秦文化研究队伍,奠定了嬴秦文化研究的基础。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省内外部分学者就已经开始关注嬴姓的起源问题。自2000年开始,我市正式开始嬴秦历史文化的研究。2000年,成立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领导小组。2010年,成立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院和山东嬴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现在,中国先秦史学会又与我市联合举办了首届嬴文化学术研讨会,并且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发行了柳明瑞先生的《嬴姓溯源》专著和《嬴秦与莱芜》、《嬴文化研究》期刊。在研究实践中,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

特别是在这次嬴文化研讨会上,建立了“中国先秦史学会莱芜嬴秦文化研究基地”,为嬴秦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打下了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5-20 21:32 , Processed in 0.0599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