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0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中国打造四层拦截网反击美国海空一体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7 1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光文 于 2014-5-7 10:12 编辑

中国打造四层拦截网反击美国海空一体战

中国为了应对美国的“海空一体战”战略,中国正在积极打造自己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A2/AD)。

    据美国《国家利益》主编哈里-卡扎尼斯5月6日在日本《外交官》杂志撰文称,目前中国正沿其沿海地区部署了固定海底声纳阵列系统,可能用于监督近海国外潜艇活动。一旦中国完善海底声纳系统,其就能够大幅度削弱美国潜艇的战力,而潜艇从许多方面来讲,正是美国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基础。而且,如果中国能够部署可以把黄海、东海与南海的底声纳测试站联系在一起的网络,那么美军潜艇就只能呆在这种网络覆盖之外。这将影响到美军在冲突中针对中国沿海地区发射“战斧”对地攻击导弹的能力。

据信,这是中国军方在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上的最新动态,也是中国实施该战略的最后一个步骤。此前,中国已经公开了发展多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体系,该体系已成为中国军事战略的重中之重。在这个体系中,设想中国军方通过建设应对来自太空、领空、海上和水下的敌方进攻,已把这些进攻武器或平台拦截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达到敌人不能迫近的目的。

    其中,应对来太空的威胁,中国已发展出DN-1/2中段反导拦截系统、SC-19末端反导系统以及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和“神龙”太空战机,未来列装的可能还有激光炮和电磁炮等新概念武器,再加上已经加速布局的各类卫星,这一领域已经达到初步的作战需要;而在反击来自空中的进攻方面,最重要的是中国正在划设自己近海的防空识别区,并已经组建起包括红旗-9、S-300PMU/1/2、红旗-19、红旗-26等反导导弹和各类中近程反导系统组成严密火力网,而且未来该系统还将增加新的S-400远程防空反导系统、歼-20和歼-31两种四代机以及越来越多的三代半战机的支持,这将使得敌方来自空中的进攻将被彻底粉碎;在应对敌方海上的挑战时,中国海军大量携带反舰导弹的舰艇将筑起坚固的海上长城,这也将是一个立体的作战体系:除了打击敌方的水面目标之外,还可以利用其052C/D的舰载“中华神盾”系统支持空中反击敌方的隐身飞机,帮助水下潜艇突击敌方水面作战力量,协调带领所有水面舰只实施海上阻击作战,而且,最主要的是这支力量还能得到陆上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有力支持,而且该导弹也是所有“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武器核心;最后是水下的反介入作战,中国已在沿海地区部署了固定海底声纳阵列系统,可对近海活动国外潜艇进行严密监视,使得外军的攻击性核潜艇不能随心所欲靠近中国沿海安全发射巡航导弹进行攻击,而一旦得到有外军潜艇入侵的信息,则中国海军的大批潜艇将实施驱赶或者追踪行动,而且也能得到己方水面舰艇的及时帮助,且该系统也有助于保护中国部署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的活动发射阵地。


一旦中国建成完善了自己的海底声纳监视系统,其就能够大幅度削弱美国数量众多的攻击型核潜艇的战力,而潜艇从许多方面来讲,正是美国“海空一体战”概念的基础。而且,如果中国能够部署可以把黄海、东海与南海的底声纳测试站联系在一起的网络,那么美军潜艇就只能呆在这种网络覆盖之外,实际上这也就远离了中国的领海,这将影响到美军在冲突中针对中国沿海地区发射“战斧”对地攻击导弹的能力。而最近由美国传出要增建10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消息,也说明美国要在水下遏制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努力获得了新的进步,这些携带“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家伙,是对中国东部最发达的地区的最大威胁。如果中国“水下阻止”战略而建造的固定海底声纳阵列系统如期建成使用,则将严重影响美军核潜艇可能的打击能力,并大幅减少其对中国的巨大威胁。

    目前美国的所谓“海空一体战”战略正遭受资金被大量削减的困扰,而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则正好相反,不但资金充裕而且正在逐步成型。无论如何,未来这两个彼此针锋相对的国家战略将有迎头相撞的一天,到底是美国的“矛”尖还是中国的“盾”硬,也许要靠一次真正的战争来检验一下!
来自群组: 国际军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7 03:56 , Processed in 0.1197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