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评】中俄军演首次相互开放装备数据有何意涵
中国官媒报道:24日,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实兵演练最后一天的课目如期举行,中俄参演双方在演习海区进行联合反潜、联合搜救和实际使用武器等课目演练,当天下午,随着海上实际使用武器演练结束,历时3天的演习海上课目全部完成。专家认为,此次演习混编后进行自主对抗,综合体现了两国海军应变能力和战略协作水平有所提高。
中国海军郑州舰舰长李一刚认为,此次演习行动安排、课目设置、战术协同,都体现了中俄两国海军互信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联合防空、反潜和对海突击等课目的演练中,双方军舰和飞机上的多种雷达、声呐和光电、通信等电子设备都同步使用,双方武器装备的战术特点、技术性能和数据都向对方开放。
从公开消息看,这是中俄历次军事演习以来,首次披露中俄双方参演力量相互开放装备数据,技战术特点和通信模式。那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首先是中俄两国两军的互信度提高已经从桌面和文字走向现实。虽然中俄海上军演规模和科目相比美日、美韩之间的盟友军演尚有差别,但是在技术层面上却说明,中俄之间的军演已经接近军事盟友的水平。
其二是,两国都高度重视实战化水平的提高。只有相互交底才能更加贴近实战。中国海军装备近十几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无论是水面作战还是反潜作业能力,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海军存在差距。俄罗斯海军本来在实战性上就不如美国,苏联解体后的荒废让这个差距变得更大。中俄的务实演习有助于两国海军实战能力的共同提高。
李一刚表示,联合反潜演练中,演习导演部不事先固定演练情节,不规定具体动作,不向演习舰艇提供对手位置、航向等信息,水面舰艇和潜艇依靠自身力量搜索、发现对手,根据情况适时进行攻击。“现代海战中,潜艇性能越来越好,被水面舰艇发现的几率越来越低。这样的课目,完全是按照实战化要求设置的。”
其三是,为两国海军联合作战做出尝试并积累经验。由于上合组织的存在,外界一致认为中俄存在并有将其发展成为军事联盟组织的可能性。而且基于乌克兰问题和西方对俄制裁问题上表现指出,中俄现在虽然没有公开结盟,但是已经是实质上的盟友。所以中俄两国海军此次开诚布公的交融式海上联合演习,可能让这种判断获得新的支持依据。
中国官媒公开演习内幕,可能有意显示中俄军事合作的可靠性和实质意义。并展示中俄军演并非是象征意义的恐吓和战略上的各取所需的投机手段。如果美国仍然度中俄分别采取战略挤压,那么中俄结成军事联盟共同在全球范围内制衡美国并非难事。毫无疑问,中俄海军之间开放式的联合演习是这一新联盟将来快速建立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