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27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中国航空航天自主发展让西方制裁无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16 0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航空航天自主发展让西方制裁无效

宋忠平

日本政府近期决定扩大对中国禁售高科技产品技术黑名单,禁售名录中涉及航空航天、生物制药、精密仪器等高科技行业,被制裁名单中多为中国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范围之广令人震惊。其中日本最想制裁中国的就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在日本政府看来,中国航空航天技术之所以有今天的巨大成就,如“歼-20”和“歼-31”隐身战斗机频繁试飞,“嫦娥奔月”和“玉兔落月”,“神舟”载人飞船翱翔天宇,这一切似乎都与日本“提供给”中国的诸如精密仪器和航空航天技术有关,这就是日本“制裁”中国的怪异逻辑。尽管日本精密仪器和电子工业十分发达,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占有率。

但能卖给中国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多为民用产品,最多也就是工业级产品,这些产品完全不满足军用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品使用。日本等西方国家也不可能将这一类敏感的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军用级别的产品外销给中国使用。因此,日本对中国进行的所谓制裁不会对中国高精尖产品的发展带来任何实质性影响,因为中国此类核心产品不可能依赖于从国际市场购买。

对中国实施技术制裁不断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尤其是涉及到航空航天、高性能计算机等,美国更是变本加厉加大制裁力度,让中国从美国能买得到的高技术产品也就剩下“波音公司”的民用客机了。但美国的制裁并没有妨碍中国这几十年的科技进步,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巨大进步。上世纪80年代,美国格鲁门公司本来要和中国一起研制的“超-7”战斗机,利用中国“歼-7”和美国“F-20”战斗机联合起来成为“超-7”。

但美国公司后来的“爽约”让这项计划下马,但中国在俄罗斯动力系统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力量短短15个月就让这一下马的项目成为现实,这就是后来的“枭龙”战斗机。目前这款战斗机已经成为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战机之一。但这款战斗机的技术中并没有美国的技术含量,中国人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让“枭龙”实现一飞冲天。

同样对中国制裁最多的就是欧盟,在美国、日本的怂恿下,欧盟对华也是长达几十年的武器禁运,但结果呢?绝不是欧盟赢得了制裁,而是不少欧盟国家都在期待向中国技术解禁,因为再解禁晚了,自己的技术也就对中国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就目前而言,欧盟已经没有什么大宗武器等高技术产品值得中国青睐了,看似比较先进的“台风”战斗机在中国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至少中国的“歼-20”就比它强得多。

也许能吸引中国目光的也就是德国的某些制造技术,毕竟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需要更多成套精密仪器设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于中国和德国而言也是双赢的结果。因此,中国科技进步对欧盟绝对是机会而非挑战,解禁对华高技术禁运能更好地让欧盟重新赢得巨大的中国市场份额。

日本则是一个另类国家,自身资源不丰富,短板颇多,但就是依仗创新能力强,而期待在亚太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也就是日本的一厢情愿。至少在中国“北斗”核心系统中没有日本的关键技术,在中国的“运-20”工程中没有日本的关键技术,在中国的“辽宁号”航母中没有日本的关键技术。

毕竟这些产品都事关国家安全,尤其是重要的核心部件怎么可能会有其它国家的关键技术在里面。之所以日本认为自己的技术可能会在中国高精尖系统中存在,这主要还是其主观臆断,完全是日本高看了自己,小瞧了中国能力,这是很多西方国家常犯的老毛病。但恰恰相反,日本有太多的核心技术需要依赖中国的产品支撑,比如稀土资源,可以说在日本向世界倾销的大量电子元器件中都有中国稀土资源的贡献。

中国一直在谋求航空航天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发展,毕竟这些核心技术只有控制在自己手里才能心里踏实。毕竟经历了长达几十年被西方技术封锁的中国对此是深有感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同样的道理,只有立足于自主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综合国力提升,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均衡发展。如果西方国家愿意与中国在高技术领域合作,中国当然乐见其成。这方面的合作不是谁求谁,也不是谁施舍给谁,只能是锦上添花的好事情,也是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也就知道中国高科技领域立足于自主的难能可贵以及西方制裁中国的无奈和无用的结果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5-20 20:42 , Processed in 0.0592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