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7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勿借张灵甫之名消遣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6 1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勿借张灵甫之名消遣历史

(2015-1-25 00:33)


前段时间,张灵甫之子张道宇因为打听到父亲遗骨在山东沂南牧池乡董家庄一农户家羊圈下方一事与羊圈主人交涉鉴定DNA一事未果,引发人们对此事的关注。据说,张道宇已经向当地统战部门联系解决此事。

上述事件曝光数日后,山东《大众网》发了一篇名为《张灵甫并非抗日名将,有人故意炒作》的帖子。帖子出现后,被一些门户网站转载至重要位置,由此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短短数小时,点击率竟然突破30余万,可谓火爆之极。该贴以“张灵甫并非抗日名将为立论”,将之从抗战到内战战死的脉络出发,分析了抗战时期军阶较低、军功章较少无法成为抗日名将出发,颠覆了张灵甫以前的国民党官方记载。并从人品出发,以张灵甫杀妻以及在解放战争时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为证;甚至将大陆出版、钟子霖所著《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认为是“张粉”所做,大量采用张灵甫部属和家人的证言作为证词,系洗白辩护,不足为信出发,佐证“张灵甫并非抗日名将”这一结论。

且不说作者出于何种目的,单就本篇的立论而言,逻辑颠倒,思维混乱,足见就是一篇荒唐之作,无非借张灵甫消遣历史进而博取眼球罢了。
其一,以张灵甫当时军阶太低、获得的军功章较少得出抗战时期“张灵甫籍籍无名”的结论,纯属一种扭曲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下的产物,根本站不住脚。众所周知,张灵甫出身农户,26年才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参加过北伐战争,35年即取得团长军衔。对于一个“朝里有人好做官”的旧中国农家子弟而言,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了,没有优异的军事表现,岂能得到如此快的进步?所以,以张灵甫抗战初期就军阶太低,无法胜任“抗日名将”说事儿,显得太过庸俗。照作者这种逻辑,那些在抗日战争中默默牺牲的无名战士简直就不能称为“英雄”了?!何况,张灵甫因为抗日而瘸腿,并被民间奉为的“瘸腿将军”早成定论,拿张灵甫抗战军阶最高到少将说事儿,是不是太牵强附会且有些下作?!当年,张灵甫被击毙后,解放军给了其高规格的葬礼,正就是对他抗日功勋最好的认可。“盖棺论定”了的事儿翻出来,这与对死人“鞭尸”有何两样?

其二,作者认为钟子麟所著《张灵甫传》系“张粉”所著,显得极不严肃、玩世不恭。张灵甫是一名军人,不是明星歌星,何来“粉丝”?任何一个一个历史车轮中充当看客的普通人,对在民族危亡时刻做出牺牲的人,不会像崇拜明星般拿出消遣的态度去爱护的,不存在“粉丝”不“粉丝”一说!山东媒体如此说确有不负责任之嫌。而文章又以钟子麟的传记大量采信张灵甫部属和家人的证词为由,得出将张灵甫塑造成抗日名将系洗白辩护,不足为信的结论,本身就是诡辩之术,毫无根据。试问一下,为还原一个本来的张灵甫不采访身边的人,还要去采访道听途说的人?这简直是什么狗屁逻辑!

诚然,张灵甫的双手在内战时期沾满了共产党人和人民的鲜血,然而,抛开党争,站在民族的立场,这能作为否认抗日战争的证据吗?如果这样,我们又能如何二千年前的曹操、孙权和刘备之争呢?他们三人谁能堪称民族英雄,谁又是造福大众的呢?如果让他们三人相互评价对方,又会怎样带有主观观点呢?何况,“一将功成万骨枯”,谁又能改变这个千古不破的道理呢?

用辩证的眼光看争议性的人物,拿出“功不掩过、过不盖功,功过不相抵”的态度对待这些双面人物方是正确的态度。历史人物不是明星,历史也不是电视剧,是不能消遣的。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事件,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客观公正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要不,数百年后,后人又会如何评价我们呢?这个问题,是每个中国人都该严肃思考的。

张灵甫是不是抗日名将之争,透漏出的更多的是对历史持什么样的态度,是消遣历史?还是严肃对待历史?将个人意见夹杂在历史中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我们应该将“春秋笔法”体现在抗日战争这段中华民族受苦受难的历史史实中,莫给后人留话柄,莫让英魂泣血泪?
日本想利用二战战犯的鬼魂复活军国主义,拿出消遣二战历史的态度对待侵华、侵亚战争,得到了全世界的谴责,国家信誉大打折扣,我们是否该引以为戒呢?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对抗战有功的国民党将士已有肯定的说法;令人遗憾的是,还有人故意拿出消遣历史的态度去故意挑动民族神经。这或许是一些居心叵测人士在敏感时期故意挑拨国共两党关系的人的阴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6-3 13:48 , Processed in 0.0602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