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为何义无反顾坚决打造远洋海军?
5月26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与以往8部不同,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专门阐述军事战略的专题型国防白皮书。据白皮书显示,时隔10年后,中国再次调整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内容,这也成为本部白皮书最大的亮点。其中首次公布中国海军最新的战略要求为:“近海防御、远海护卫”,要“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成为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
在时下中美南海对峙空前激烈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迅速发布了《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显示了中国政府坚强果决的姿态。作为未来海上和域外军事斗争当仁不让的主角,在当前国际海洋争端逐步复杂化的前提下,中国海军发展已到了十分关键的时刻,必须对其原有的战略进行调整,才能符合新的时代所赋予的重任。这是曾经长期以“近海防御”为战略要求的中国海军近年来的第一次转型。“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的新要求意味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海将成为常态,与之相应的执行远海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也将得到着力提升。
作为海洋型国家,作为崛起中的世界大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核心地带的主要国家,中国海军走向远海、参与更多的国际人道行动、维护世界航道的畅通等必将越来越多,这就对中国海军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范围,对海洋资源、能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必将大幅提高,因而对海洋运输通道安全的要求注定也会越来越高。在这些情况下,打造远海型中国海军就成为必然选择,中国海军战略转型当然是重中之重。
而且,就新时期的发展来看,海军走向远海是历史的必然。中国海军新的战略要求与中国海上利益发展变化相适应,也与中国海上安全所面临的诸多挑战相适应,更与中国面临的新的国际战略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战略要求下,作为未来“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护航者,中国海军不但要在装备上建造发展远洋型舰艇特别是大型海上作战平台以适应新的要求,更要在“远海护卫”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全球全域作战的战略战术。
正如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在报道中指出的那样,在这部白皮书上,包括中国的陆军将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海军将逐步实现从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而空军将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转变,第二炮兵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这四个方面就是想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想在更远的区域作战,并且“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而未来中国海军必将是所有军种中的龙头老大。特别是美国海军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态势,以及在中国周边越来越猖狂的挑衅,以及美日澳等联手围堵的气氛,都是迫使中国不得不坚决打造顶用的远洋型海军促进因素。
此次国防白皮书的发布,也使外媒的目光集中在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战略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方向转变这一话题上,并称这将使得南中国海局势更加紧张。据彭博社评论称,中国展现出构建远海军事存在的“野心”。近年来,中国海军力量不断加强,中国在南海、东海的领土争端也迫使它不得不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加强其军事力量。中国的态度体现了其经济增长对海洋依赖的不断增强,然而,这次中国突出强调的海洋战略可能会加剧中国与美、日、印等国的紧张关系。
似乎是与中国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进行配合,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提前一天刊文认为,中国已开始对该国海军实施大规模现代化扩军计划。该国积极实施军队建设项目,以及更多现代化潜艇、一艘航母、配备尖端探测设备的驱逐舰和大批远程导弹的入役,正在改变亚洲的政治战略格局。今后15年中国海军还会持续扩张,且近海积极防御、远海行动与人道部署活动都会增加。中国海军会更有能力安排突发调动,航母战斗群会完成组建并投入部署,弹道导弹潜艇巡逻会增加。同时,预计到2030年解放军海军将拥有415艘舰艇,其中包括99艘各型潜艇、4艘航母、102艘驱逐舰和护卫舰,26艘巡防舰、73艘两栖战舰以及111艘导弹艇。尽管外媒的猜测基本很难证实,但中国海军要想与美国海军比肩,绝对还有很长的一大段路要走。
不过,日本时事通信社分析指出,中国政府通过发布白皮书,意图减轻外界疑虑,提高军事战略透明度,缓和国际社会日益高唱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充分展现了中国军队前所未有的开放、透明和自信。但更重要的是,相信中国政府通过发表这部白皮书,使人们不仅能看到中国军队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的坚定决心,也能感受到中国军队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坚定意志。 (cgw316于2015.05.28)
欢迎关注 陈光文 微信公众号 来自群组: 国际军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