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20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屠呦呦获诺奖的青蒿素面临转基因威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0 14: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屠呦呦获诺奖的青蒿素面临转基因威胁
2015-10-09 15:36:51  来源:转基因观察  作者:转基因观察
美国所颁的一切诺贝尔奖项都与美国有关系,否则休想沾边。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开始名声大噪,被誉为“中国神药”。但是转基因观察调查发现,青蒿素正在进行转基因试验,由于科学界对转基因尚存巨大争议,中医药学者对青蒿素及中药转基因的药性改变尚未有明确的说法,但是转基因青蒿与商业利益结合,正在进行环境释放。让我们来看现有的公开资料。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助其捧得大奖的青蒿素开始名声大噪,被誉为“中国神药”。
  
但是转基因观察调查发现,青蒿素正在进行转基因试验,由于科学界对转基因尚存巨大争议,中医药学者对青蒿素及中药转基因的药性改变尚未有明确的说法,但是转基因青蒿与商业利益结合,正在进行环境释放。  通过现有的公开资料,很容易查询到青蒿转基因的进行时,主要证据如下:
    
1,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转基因技术只是有目的地转入一个或极少数的基因,进行定向改造,比如青蒿素产量低,转基因后提高青蒿合成代谢青蒿素的某个步骤,使之产量提高。(《许智宏院士:美国人每天都在吃转基因食品》光明网2014年12月2日报道;)    
2,上海交通大学唐克轩课题组分别克隆青蒿素合成途径的5个关键酶基因,构建4种提高青蒿素含量的转基因青蒿品系并已经完成中间试验,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环境释放试验审批证书。(摘自上海海洋大学硕士论文《关于转基因青蒿环境安全性评价及其内标准基因筛选的研究》;)    
3,在环境释放条件下,研究了3种转基因青蒿品系及其亲本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了各个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上海农业学报《转基因青蒿环境释放试验及评价》;)  目前,国内对转基因争议较大,而涉及中药转基因尚未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但中医药界的呼吁声由来已久。  
2011年11月21日,新民周刊报道《中药“病”了?中药已死?》(作者:张襦心),“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救了。”  报道称,2006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曾预言:“我们执行错误的‘中药现代化’路线与国际接轨三四年,已经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如果这种情况再让它继续5年,中药就无法挽救了。2011年,记者拜访骆老再度提及此事,他直言:“医药不分家。现在传统中药已经不复存在,医也完了!”而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断言:“中医将亡于药!”  作为华夏5000年文化结晶的传统中药,到底怎么了?其中既有产地的变化的原因也有转基因的威胁。就在人们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纠结不已时,转基因中药也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早在1999年,成都就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枸杞等药材的抗病虫害能力和药材产量。  骆诗文说:“现在国家投资了好几个亿,在黄河以南的某省份搞黄芪转基因研究。黄河以北的黄芪疗效才好,到黄河以南有什么用?”骆透露,“中药作为一个复杂的化合物集合体,转基因之后是不是会影响它的性味归经,这事没有人管,科研经费才是大家更重视的。  目前列为转基因研究项目中药包括:金银花、忍冬藤、连翘、板蓝根、鱼腥草、人参、太子参、大枣、枸杞、核桃仁、丹参、绿豆、黄芪、百合、青蒿、何首乌、龙眼肉、杜仲、甘草、半夏、桔梗、银杏、麻黄、防风、芦根、地骨皮、竹叶、菊花、广藿香、巴戟天、枳壳、夏枯草等。  由此可见,科学界对青蒿进行转基因研究早已进行。科学网刊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庆平的文章《青蒿素合成生物学发展史》,详细介绍了转基因青蒿的前世今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叶和春教授研究小组最早开展转基因青蒿研究,他们将青蒿素合成途径上游的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FPS)导入青蒿,通过增大青蒿素合成途径的碳流,获得青蒿素含量比对照高3~4 倍的转基因青蒿发根(0.2%~0.3%)及比对照高2~3倍的转基因青蒿植株(0.8~1%)。我们将反义鲨烯合酶基因(asSQS)导入青蒿,通过阻断青蒿类固醇合成分支途径对青蒿素合成分支途径所需法呢基焦磷酸(FPP)的竞争,获得类固醇含量比对照(0.08%)下降约一半(0.04%~0.05%)及青蒿素含量比对照(0.45%)提高近3 倍(1.23%)的转基因青蒿植株。上海交通大学唐克轩教授研究小组利用发夹RNA 介导RNA 技术抑制青蒿类固醇合成,使转基因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达到3.14%,比对照提高3.14 倍。(科学网《青蒿素合成生物学发展史》,曾庆平)  曾庆平在最新的博文《屠呦呦为何能获诺贝尔奖?》中再次提到青蒿转基因问题:我所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从事青蒿素抗疟的临床研究,而我本人从2000年开始又相继启动了青蒿素高产基因工程研究与青蒿素分子药理学研究。  至于这些研究的转基因青蒿目前有没有在环境中释放,有没有转基因青蒿,转基因观察注意到的一篇报道《转基因概念股有哪些》,其中提到华立药业(000607.sz),公司具有转基因培育青蒿种苗技术,青蒿产量占全国60%。  

也就是说,转基因已事实在环境中释放,但中医药界对转基因的仍持谨慎态度,甚至有学者认为转基因会破坏中草药原貌,出现未知蛋白及毒素等。  

旅美华人、知名网友直言了在最新文章《中医药科研获得诺奖的教训》中提到,既然已经给中医药颁发诺奖了,那就为今后中医药获得诺奖或赢得其它大奖是绿灯全开了。网址:http://zhiyanle.blog.hexun.com/102546652_d.html;  “问题是,中医药科研必须保障药品原本原貌,这是前提;可是,转基因化工农业泛滥成灾,中药也搞起了转基因。须知,转基因成分破坏了中药的草本原本原貌,转基因作物可发生未知蛋白、甚至是含有毒素农药的毒品了。用那样被破坏了原本化合物结构功能的东西当科研样本和当药品治病,那不但不可靠、且可能没病治出病甚至把人治死了。就是说,转基因中药实际上是彻底破坏中医药的毒箭武器。中国当局的当务之急,就是立法禁止在中药领域搞转基因,立法严保中药的原本原貌(包括维护药田的天然有机状态,严防转基因化工农业的侵袭破坏)。”  原北京广安门医院任主治医师杨超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中医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中药也早已变质 。“这几年还有一帮人试图搞什么转基因中药,把‘转毒基因’(有毒有害的基因或抗生素基因)转入到药材的种子里,使其能够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它和转基因农产品一样,对人和动物的隐形危害很大。据披露,被列为转基因中药的品种多达上百种。”  “因为构成中药药性的成分和因素很复杂,不像西药那样单一,所以药材被转基因后变成了什么?一般的科学检测可能真查不出来。”搜狐网:《中医将亡于中药 中医师:深感遗憾和无奈》  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对中华民族而言是个伟大的贡献,如同屠呦呦在获奖后表示,青蒿素的研究说明,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和研究。但是,现在中医药面临全面转基因,中医药的宝库能否保得住不得而知。  期待社会各界关注青蒿和中药转基因问题,同时,也欢迎向转基因观察提供更多的观点或讨论。来自群组: 国际军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6 21:18 , Processed in 0.08763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