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4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美遏制中国为何遭到欧洲集体反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9 07: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遏制中国为何遭到欧洲集体反对?


                  
  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之际,中国正强化与欧洲的关系,似乎在填补华盛顿留下的真空。随着中国对欧投资和贸易的大幅增长,北京对欧洲的影响力随之变大,明年欧中相互依赖性将继续加深。据日本《外交学者》26日刊登文章说,今年6月底,中国总理李克强敦促欧洲领导人开始商谈中欧投资协定,协议达成需要时间,但中国的呼吁契合其经济“转向欧洲”的大背景。中国还主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16+1”峰会,深化双方经济合作,目的是将中东欧国家纳入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计划,加强地区间贸易并为中国商品打开西欧大门。对中美来说,欧洲是其最新关注点,从欧盟主要国家不听美国的反复劝阻纷纷加入亚投行,IMF通过加大中国份额的改革并把人民币纳入一篮子货币,允许中国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各主要国家如英法德纷纷要求设立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等等,显示中欧关系正进入蜜月期,欧洲正高举双手欢呼中国的到来!
      
  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奥巴马上任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的小布什推行较为强硬的对华策略,导致中美关系波澜不断;而到了奥巴马时期,明着两国是战略合作伙伴,但美国开始采取更为阴柔的对华关系,比如其“重返亚太”战略就是一个软钉子。在奥巴马执政之初,恰值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国内经济衰退,加之长期深陷对外反恐战争的泥潭,耗费美国大量的人力财力,导致美国国力式微、自信心受挫。在这种情况下,对美国全球外交政策进行盘点和反思,于是诞生了臭名昭著的“重返亚太”战略,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战略要点从欧洲、中东和阿富汗转移到亚太地区,以集中精力对付中国;二是在目前亚洲各国间存在领土争端的背景下,美国联合其东南亚盟友对中国的崛起进行战略遏制。这一战略的主要目标,就是维护美国在该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地位,防止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强势崛起对其地位构成颠覆性挑战。

  正是在上述战略指导下,美国在经济领域,加大了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的力度。主要举措为力推TPP,促进亚洲市场进一步开放,为国内经济复苏寻求外在动力源泉,强化对亚洲区域合作的控制权,降低和削弱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及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号召力;在政治外交领域,美国竭力继续在这一地区推广西方价值理念和政治社会制度;在安全领域,美国强化与亚太国家之间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加强与东盟其他伙伴国以及印度在军事、海上救援、武器出口等方面的合作,夯实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就目前情况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已实现了既定战略目标。

  但日益强大的中国,不仅在经济上与周边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增强,取代美国成为亚洲许多重要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且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影响力也明显提升。如果中国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与美国面对面硬碰,以中国目前的实力,很可能会使自己的和平崛起战略受阻。所以,中国没有迎面而上,而是采取了太极招式的“借力化力”,避敌来势,侧面出击。这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该计划的战略目标是使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建立起由陆路直通整个亚欧大陆的立体经贸发展通道。
  因为中国很明白,历史上所有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有围绕它的崛起展开的全球化运动,因而中国也不会例外。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化的初始阶段,应该说是中国迄今为止能提出的最好的大国战略,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依赖基础上的共赢理念。中国“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是要与沿线国家一起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而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样也是中国构建“一带一路”的最基本尺度。
  仔细看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蓝图,就可以发现,不论是从陆上还是海上发起的这两条进军欧洲的路线,包含了东南亚、南亚、中东、中亚、东非、北非、中东欧直达欧洲复地,几乎囊括了之前美国的所有正在撤出的势力范围,因此也可以说是对美国势力的一种填补。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有必要以构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以亚投行(AIIB)为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起打通亚欧海上和陆路交通网,让这一沿线国家均十分期待的海陆立体大通道成为连接彼此深度合作的最佳桥梁。

  同时,目前的中欧关系已达历史上的最佳时期:欧盟已连续11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2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更是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到2020年很有可能会突破万亿大关。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是维系友谊的最好力量。特别是在经贸方面,中国和欧洲多国的合作已经成为典范。而在在政治上,由于欧洲一体化在不断推进,因而中欧关系至少有中国-欧盟关系、中国-欧元区关系、中国与各个欧洲国家关系等三种样态,所以中欧关系其实既符合大国外交(比如中德、中英、中法关系)、也符合发展中国家外交(比如中国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东欧国家关系)、更符合多边外交关系(中国欧盟合作等)。因而中欧关系现在是“重要”,未来甚至不排除将是“首要”。而且,在身陷金融危机弥久不拔的状态下,欧洲对于中国资本的到来的期待,几乎相当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欧洲资本的期待,因而现在可谓是中欧合作并走向共赢的最佳契合点。
  正如分析指出的那样,中国已经是欧盟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因而中国正下大力气对通往欧洲的陆上和海上贸易通道进行升级和现代化。陆上通道通过中亚、伊朗、土耳其和中欧连接欧洲,该通道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亚投行给予资金支持。此外,中国正投资港口设施,改善同西欧的海上贸易,一系列所谓的“珍珠链”港口建设可以为“海上新丝路”提供最可靠保证。综合来看,美国的“重返亚太”本质上是受地缘政治和安全驱动的举措,并概念化为军事战略调整。相反,中国的“转向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没有类似的安全和军事特点,而是更注重贸易关系和投资,因此成功的可能性极大。而且,一旦中国的“一带一路”获得成功并得到欧洲的支持,那么中国和欧洲的合作必将更加深化和紧密,这无疑将成为中国打破美国战略围堵并最终实现和平崛起的最大砝码。      (cgw316于2015.12.28)欢迎关注 陈光文 微信公众号
来自群组: 国际军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2#
发表于 2015-12-29 13:1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孤立的日子不远了、、、美国的好日子也不远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4-26 19:38 , Processed in 0.0974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