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2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中国象棋火不过国际象棋 人机对决之魅与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象棋火不过国际象棋 人机对决之魅与惑

有句俗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2006年8月,中国象棋大师们和国内最顶尖的超级计算机——浪潮天梭在北京拍响了一出“华山论剑”,崇尚天人合一的国人们要用一场混战于楚河汉界的中国象棋人机大战来证明人脑和电脑究竟谁才是老大。国产电脑挑战国货象棋,人脑与电脑又有了新的对决方式,它的魅惑有几多?

魅惑对决之人脑VS电脑:

人类自认是地球的主宰,而思考能力是人类自信的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模仿人脑的结构造出了代替人脑一部分工作的电脑。电脑具有非凡的计算能力,现代最快的计算机每秒钟能完成上亿次运算。它还能模仿人的某些思维和感觉功能,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判断和推理,可以代替人脑的部分劳动。于是,人类为了挑战自我,创造了“人机大战”的方式,用人脑PK电脑,智力PK科技。

魅:中国象棋考验国货成色

众所周知,人类智慧与电脑科技PK的最佳方式就是来盘国际象棋。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就从“尤物”开始,与“深思”、Deep Junior等机器进行过交手,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起初地玩弄股掌之间到互有胜负,难分伯仲。

这次在北京,人脑与电脑用中国象棋的对决更是对电脑的一种新的考验。历史上的人机大战,都使用国际象棋作为比赛工具。此次比赛双方使用中国象棋博弈,对于超级计算机是一次艰巨的任务。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棋盘整体布局更加复杂——棋盘上“九宫”与“河界”的特殊区域以及多达90个的交差点,使对弈双方的行棋更具多变性;

棋子行棋规则更加繁琐——中国象棋共7个兵种,其中将仕不可出“九宫”,兵在本方半场只可前行,炮必须隔棋才可吃子。胜负判断更多可能,复杂性远高于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的这些特点都是国际象棋所不具有的,因此对超级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杂的中国象棋规则使得超级计算机在运算过程中需要计算远多于国际象棋的行棋路线与相应结果,使其工作中的计算量成倍增长,对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与稳定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浪潮天梭的一机同时对战五名棋手也创造了人机大战的先例。历来的人机对抗比赛,都是“单挑”,这是有深层原因的。计算机进行象棋比赛是通过穷尽法来进行的,需要非常进行大量的运算。为了以世界冠军级的水平下棋,计算机必须找到最佳的下棋路线,大约为12级深,这将检索1,000,000,000,000,000,000个位置,已经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数字。此外为了解决战术上的复杂多变,计算机必须对这些位置进行更深层次的检索。因此,历年来参加人机大赛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计算机,甚至是特制的计算机。即使这样,其计算能力也只能支撑与一个象棋大师的比赛。此次参赛的赛浪潮天梭超级计算机是多次打破并刷新商业智能计算世界纪录的世界冠军,具备超强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浪潮天梭才有信心以一对五,开创了人机博弈历史的新篇章。

惑:人脑与电脑,究竟WHO怕WHO?

“相信我,败给电脑感觉之痛苦是败给同行的两倍。”克拉姆尼克在2002年参加人机大战前这样说。从卡斯帕罗夫PK深蓝到柳大华、许银川PK浪潮,赢棋固然证明自己,输棋就会让我们感到些许焦虑。8月9日,由柳大华等五位中国象棋大师组成的大师队,在十局比赛中2胜5平3负,最终以9:11的总比分负于浪潮天梭。8月15日,许银川也与浪潮天梭握手言和。时至今日,各位中象大师再次回顾人机大战对决,对于天梭却有尖锐对立的两种感受。“电脑并不是完全不可能战胜的,”在这次人机大战中取得一和一胜战绩的汪洋显然对电脑“不屑一顾”:“电脑毕竟是机器,缺乏对大局观的判断能力。”汪洋还透露,其实下第一盘的时候心里也没底,但是第二盘就摸到规律了,几乎能判断出它会走哪一步。张强与天梭的巅峰对决中也是以一胜一和的战绩告终,赛后他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毕竟计算机是人制造的,总有办法控制它,虽然它在此次人机大战的对决中是战胜了多位特级大师,但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他会超越人类。开始的时候还觉得天梭很神秘,在布局上得小心翼翼,虽然天梭每一步都是经过判断后选择的最优走法,但对于大局观的掌控还是逊于人脑。虽然在棋路上天梭已经算是大师水平,但人脑所独有的“经验”是电脑永远无法比拟的。”胜利者的喜悦溢于言表,而失败者则悲观臣服。“电脑终将会战胜人脑的,但没想到是今天。”两战皆和的象棋大师徐天红感叹,“随着超级计算机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脑终会有一天超越人脑,变得不可战胜。在与天梭的两场对决中,我明显感觉到超级计算机已经不是简单的模仿,天梭已经具备了超级智能,甚至我在与它的对弈中感到无所适从,太不可思议了”。“天梭下棋用的是博弈树方法,也就是把一个局面充分展开,展开到十几步以后,天梭对所有的局面进行评估,寻找最好的下棋方法。能够及时舍弃一些明显错误、不可行的招法,也就是砍去树的一个分支,以及这个分支之上所有的后续演化。这种思维方式已经和人类的思维方式很接近了。”浪潮服务器技术总监胡雷钧为我们揭示了天梭取胜的原因。在人机大战中,浪潮天梭在面对一步棋的时候,模仿人的思考方法,有一种自己的择优算法,将尽可能的去简化搜索范围,忽略博弈树中错误的或不利于己的“树枝”,只考虑那些能使自己获胜或占有优势的“树枝”,然后对其进行横向比较并选择最优走法。或许正是天梭拥有了这样的“智慧”才让众大师们感受不一的。

大众对人工智能电脑的最直接经验就是“机器人”,除了期待与依赖,也许还有挥之不去的深深恐惧。若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是否将沦为奴隶?从《黑客帝国》到《机械公敌》,无不暴露了人类的这种焦虑。当面对人脑战败,人类究竟要如何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是彻底的臣服还是尊严永存,或许我们永远都无法得到答案,电脑是否会战胜人脑这个话题将会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永远争论下去。

魅惑对决之中国象棋VS国际象棋:

这一次使用中国象棋挑战电脑,是史上首次由中国象棋取代国际象棋进行人机对决。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东西方文化的产物。由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它们在规则、走法上具有差异。中国象棋32个棋子,只有10个兵和卒,典型的官多兵少。兵和卒的战斗力最小,一般可以在保护将帅时舍弃,常用作炮架子,而且走到底线后就几乎无用;将帅深居九宫,有卫士和卫象们左右保护,一般不作战。中国象棋从小兵到将才,各司其职,又可相互牵制,攻防兼备。然,帅者,终究只能呆在那一方小天地中,却无法亲临战场。国际象棋也是32个棋子,有16个士兵和16个将官,士兵链组成防线,战斗力极强,且互相保护,不易攻破,士兵冲到底线后可以升格为除王之外的任何官职,王和后战斗力极强,冲锋陷阵,深入敌阵,没有九宫限制,没有专职卫士保护。将的空间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其最坚强的助手——王后也在战场中拼杀。主将一个亲临一个压阵,一个权谋至上的稳坐后方,一个勇猛而大无畏地御驾亲征,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中,我们领略到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魅:悠久的历史交相辉映

中国象棋相传祖师为楚汉名将韩信也。韩信助刘邦打下江山后,便被吕后迫害下狱。有个狱卒十分敬重他,一天他对韩信说:“请将军授我兵法,以传后代,为将军扬名。”韩信便以象棋相赠,说道:“这小小的72方格,能容纳千军万马。两色棋子各代表一方,用兵时只要文武结合上下一玫,统盘筹划,配合有方就会千变万化,百战百胜。你精邂此法后,用于兵事,无不如是,为将就可无天下矣。”

中国象棋是象征战争的棋戏,象棋的布局非常类似古代战争的布阵。《六韬·均兵篇》说,车、骑、步(即车马兵)三个兵种,在平坦的地形上作战,如果是单个战斗,则一名骑兵抵挡不了一名步兵,但若列成队形战阵,则骑兵可以和数量八倍于已的步卒作战,排兵布阵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象棋和中国传统古书《周易》似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象棋棋盘,就是一部简易版的《周易》:首先,帅和将本身是一个太极,因为没有了它,棋局就毫无意义。而士、相、马、车,两边各两组,共8个,是八卦的象征,两个炮就是两仪,双方各5个兵或卒,正好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表象。而中间的楚河、汉界则分开红黑,双方各为两仪,整个棋盘变成了一个大太极。

国际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弈游戏之一,和中国的围棋、象棋和日本的将棋同享盛名。国际象棋的原型是一种叫做“恰图兰卡”的棋,其中有4种棋子:步兵、骑步、战车和大象,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军队的组成兵种。“恰图兰卡”的进一步发展是“沙特兰兹”,在棋子和规则上有大规模的改进,开始在中亚各民族广为流传。然后这种游戏通过贸易、战争和宗教等多种渠道,由东方向西方传播,其传播的大致路线是:印度——波斯(今伊朗)——中亚——阿拉伯国家——欧洲。在11世纪末,它已遍及欧洲各国。而国际象棋——“Chess”这个名字也是由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组成的复合词,意为“将死对方的王”。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们对它做了一次大的改革,国际象棋在欧洲定型并流行开来。一些棋子改变了走法,行棋速度明显变快,例如“原先的大臣”被浪漫的法国人改为王的配偶——后,像社会革命一样,连性别也变了。至15世纪末进化为现制。

惑:中国象棋为何火不过国际象棋?

“西服革履VS大背心大裤衩,空调VS板凳芭蕉扇,豪华棋室VS街头巷战……你无法想象在街头田间看到有汗流浃背的老汉在下国际象棋,而对于众多学棋的雅士们来说除了选择围棋,当然就是国际象棋。”如此坊间言论已经很明显地表述了中国象棋的尴尬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讲,缺乏主流品牌文化的中国象棋是根本无法和国际象棋相比的。

作为中华文化珍贵的传统国粹,中国象棋相比于国际象棋,虽然在群众基础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其市场地位和民间号召力正在遭受代表了国际文化的国际象棋的强大冲击。在如今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文化沙文主义正在蚕食中国象棋的民众基础。在有关“你认为中国象棋日渐衰落的原因时”,回答中国象棋“缺乏对年轻人的号召力”的比例占调查人数的65%。不可否认,中国的相声、武术、京剧等中国文化载体正在整体没落,事实上,如果放任国际文化的蚕食鲸吞,中国象棋的式微和衰落同样不可避免。在涉及身份认同,价值强势,心理暗示,市场地位,国际影响等诸多指标方面,中国象棋的“江湖地位”已经大不如改革开放的上世纪70年代,更不用说在此之前的若干个世纪中国象棋大放光彩的好光景了。缺少后继的群众基础将是对中国象棋未来的致命挑战。中国象棋的衰落并不是因为中国象棋本身魅力缺失,而是面临国际棋类文化冲击的当下,中国象棋缺乏市场行为的创新,表现出市场营销手段的单一和落后。

中国象棋爱好者众多,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几乎人人都能信手拈来。据说全球爱好者竟有两亿五千万之多。但中国象棋的市场影响力,江湖号召力,文化整体形象却与其庞大的爱好者规模不成正比。专家惊呼,“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象棋在品牌形象,市场空间,文化认同等方面正在遭受国际象棋的严重冲击,迅速边缘化。”

这次中国象棋“人机大战”与其说是一次机器与人的博弈,不如说是一次中国象棋参与各方的成功总动员,一次中国象棋品牌形象成功的集体强化公关行动。中国象棋与IT联姻,象棋高手与电脑对决,不一定就能改变中国象棋的平民化定位,毕竟,平民定位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是中国象棋成为传统国粹的强大保证,但在传统的中国象棋赛事中融入高科技的元素,融入信息时代创新的元素,或许有助于更好地丰富中国象棋高端,幽雅,时尚,主流品味的文化内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6-3 08:45 , Processed in 0.0602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