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24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从象棋世界透视中西差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 1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象棋世界透视中西差异

上官俣

     虽然生长在东方文化的氛围中,但我却是一名国际象棋爱好者,也略略知道一点中国象棋。当我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这八八六十四个黑白格与楚河汉界分割的世界时,竟可以发现这里面恰恰映射出了中西文化所遵循的不同精神——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国际象棋虽然产生于古印度,但是其真正的发展、最终的定型还是在欧洲,现代国际象棋的方方面面也深受着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 国际军棋

     如果说一盘棋就是一场战争,那么棋盘就是战场,两种象棋最直观的差异正来自于此。国际象棋棋盘很简单,由黑白相间共六十四个方格组成,从理论上说,每个方格都是平等的,最终的厮杀可能会在任一格内,在战法上几乎所有的防守都将以进攻作为基础来完成。中国象棋棋盘则不同,“楚河汉界”横亘其中,将战场分割为南北两方,在各家内,还有一个小巧的“九宫格”作为王宫,一“帅(将)”二“士”居于其内。显然,在中国象棋“开战”之前,双方已经利用这布局复杂的“战场”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看似坚固的防御工事。这究竟是体现出了东方文化智慧的一面,还是保守的一面呢?
     这里,我不由的想到了另一种蕴含了深邃东方文化精神的棋类运动——围棋。有人说象棋是越下子路越宽,围棋是越下子路越窄。这些或许都是因深受东方儒家中庸精神的影响而显出些保守了。 国际军棋

说回到象棋上,我们若是继续比较起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二者子力特点与行棋规则上的差异,也会觉得很有意思。
     君王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以夺取对方君王为胜利成了象棋艺术的灵魂,在这一点上东西方不谋而合。然而不难发现这其中的明显差异,中国象棋的“帅(将)”,不能出“九宫”,且有“士、象”充当专职护卫力量,始终扮演着幕后指挥的角色,这些对“帅(将)”的特殊保护是“率士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至上的真实写照。但在国际象棋里则唯有“王车移位”这一特殊规则给予关照,稍不留神还会失去该权利。国际象棋中的“王”可在棋盘上任何一格自由往来,随时可能御驾亲征,在很多残局里,还是参与擒拿对方“王”的必要配合,其主动性和价值一点不因其是本方的首脑而有所降低,对“王”的保护通过其自身灵活机动的躲闪来实现——这也许与中世纪欧洲频繁的民族征战迁徙相关。一边是高高在上的“帅(将)”,一边是参与战争的一员,东西方对于封建君主的态度在此可见一斑。另外,从中国象棋“帅(将)”不能照面的规则中,也可以洞察出儒家礼义的熏染;国际象棋的“王”可以面对面厮杀决斗,隐见了中世纪血亲复仇的烙印。
     中国象棋里的“将(帅)”,原本据说也是可以到处走动的,可是到了宋朝,就出现了“米字禁城”,并派两个“士”加以保护,“将(帅)”的主动性便被严重束缚了。这不由得我将这种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禁崮束缚与宋朝的软弱无能、丧权辱国联系到了一起。
在国际象棋中除王以外,威力最大的是“后”,它最灵活、最有力、活动范围最大,威胁自然也最强,这表现出在西方“后”对国家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方面往往起着仅次于王的作用,也体现出了西方文化中女性不逊于男性的地位。中国象棋中没有“后”。古代中国,妃嫔媵嫱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女性地位卑微,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中国象棋之中。 国际军棋

     在兵的使用上两种象棋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象棋的“兵(卒)”只能一步步向前走,虽有“过河小卒当小车”之说,但它终究是“卒”,到头无非一“老卒”而矣,隐喻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愚民信条。国际象棋的“兵”虽然也只能前进,但吃子的方式则是斜前方,这决定了国际象棋中的兵从一开局便可控制前方两个格子,并可在兵之间相互保护。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象棋中九死一生的士兵一旦冲到对方的底线即可升格为除“王”之外的任何一子,甚至“后”,这展现了西方文化中鼓励人进取、升迁的欲望和机会,肯定自我价值的实现。
     象棋有法度森严的精神,中国象棋对棋子的限制尤为突出。区区十六个子有五个不能过河;“帅(将)、士”不能出“九宫”;“士、象”有法定的路线,从“士、象”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上层知识分子以不变应万变,独善其身,而实质虚弱、保守的性格;“马”有拐脚之制约, 纵是千里马一旦受制也难以纵横驰骋,表现着压抑个性的封建体制。国际象棋没有对棋子的过多约束,“象”的行棋不限格数,也无“拐角马”一说,反射着西方人文主义中豪迈不羁、自由奔放的一面。
     中国象棋里的兵阵在战术运用上并不是最重要的,由于兵阵结构的松散,在本方阵地里“兵”不具备很强的自我防卫的能力,其侧向很容易受到攻击,往往需要其他强力子的保护配合,而一旦攻过河去,则可以横向移动结阵,威力大增,势不可挡。而国际象棋里的兵在开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掩护结阵,方便其他的强子力在后方快速集结,对方阵营一有破绽,则往往在前沿一点上拼个你死我活,破阵者长驱直入,被破者溃不成军。究其原因,大概是中国古代战法并不极力强调士卒的拼杀,“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强调的是领兵者的功效。国际象棋则相对更注重兵阵的组织,可以说开局的相当多回合的较量都是在彼此布阵的制约中悄无声息的完成,老谋深算的高手会以静待动,在双方兵马的来回调动中寻找子力平衡的支点,嗅出必其功于一役的机会,中国象棋则明显回避了布阵这一过程,一上来便利用现有阵势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因而战局的变化也相对较简单。
     归纳起来可以这么说,国际象棋代表了西方传统思想中平等与自由的精神;而封建的社会秩序和等级伦理又正是中国象棋所能折射出来的。两种看似简单的游戏,里面却深藏着深邃的哲学文化精神,这些是单薄的文字所永远无法说尽的。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做为红方和黑方的分界线。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是怎么来的?
  有一种说法,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
  古人留下的象棋文物遗存和文字图谱,都证明: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色分黑红,为“九五”而战,战局中“斗智不斗力”,通力擒敌方之“将(帅)”等等,莫不植入楚汉之战的文化底蕴,而与中华民族划时代的发展--奠基汉王朝,在历史、地理、人文形态诸多方面处处吻合。
  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有何含义?
  来源于楚汉战争。“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xing)阳(属郑州)成皋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战场。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界河的依据。 国际军棋

  河南荥阳是中国象棋的策源地。2200多年前,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以荥阳为主战场,展开了长达4年的攻伐激战,并以荥阳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之一。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当战争的硝烟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散,楚河汉界却永远定格在了中国象棋棋盘上,昭示着荥阳在中国象棋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荥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象棋之都。
  据《史记》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作为“楚河汉界”的鸿沟,不仅留在了荥阳这座“东方名郡”,留在了中华历史的灿烂进程中,而且也留在了中国象棋的棋盘上,成就了荥阳中国象棋之都的美誉。
  楚河汉界,是宋代象棋才有的,虽然仍以楚汉为背景,但内容已经大为改变,植入了很多宋家皇室的理念,与原始象棋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区别了。唐代象棋中没有楚河汉界九宫等,将帅的活动不受约束,与刘邦项羽打遍天下的作战方式更加接近。
来自群组: 国际军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5-21 05:49 , Processed in 0.0607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