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24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国际象棋源于中国象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 1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际象棋源于中国象棋

世界三大棋类,国际象棋的普及面广,地位高。但国际象棋起源于那个国家,苏联、中国、印度、伊朗等国的学者,都发表文章,表明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尚无定论。本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基本上模清了国际象棋的源头,现论证如下:

一、        历史是源头之祖

中国象棋先于国际象棋,这两种兵种走法都相似的象棋,谁影响谁呢?毫无疑问,只有前者影响后者。
象棋一词,在公元前约300年的屈原《楚辞、招魂》中就有“菎蔽象棋”一词。公元569年周武帝制《象经》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象棋棋谱
而国际象棋,在欧洲最早见于1497年出版的西班牙人柳谢内的一篇论文,1512年的罗马才有特米亚的有关作品问世。国际象棋棋谱都是16世纪以后的。就棋谱而言,中国象棋比国际象棋早了一千年。在漫长的一千年中,中国象棋自然会影响到外国去。
二、        棋盘是坯胎的原型
从棋盘的形式上看,国际象棋和现今的中国象棋盘不一样,但和中国古时的象棋盘一样。中国唐朝的象棋盘就是8X8方格的形式,当时叫“八八”象棋或“六四”象棋。并且方格是黑白相间,和现今的国际象棋盘一模一样。国际军棋
唐朝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是世界上唯一
强大国家。象棋很普及,棋艺已具有较高水平。
当时象棋已是四大文化象征之一,棋史学家发现
在北宋苏州织锦上,有琴、棋、书、画的图案,
棋盘是唐朝“八八”象棋盘式样。,它与现今的
国际象棋一模一样。(见图)
那么中国象棋盘有九宫、河界,为什么国际
象棋没有呢?这是因为中西文化发展的走向不同。
中国人比较保守,唐朝是一个高峰,历代帝王
都想保住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不愿意改变封建社会
的模式,并且越演越甚。中国象棋盘也是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缩影。在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规划原则是,以皇宫或最高衙门为核心,以皇宫中轴线为准,按照“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进行。建成里坊棋盘式城市。如北京、西安、苏州等大部分城市都是这个模式,皇宫位于一城之中,并有内城、外城,层层设防。这种形式也反映到棋盘上。北宋以后,把“八八”象棋盘一分为二,中间增设了河界。两端又增设了“九宫”作为皇家专用,使棋盘完全符合封建的体制。王(帅将)位于九宫中央,士相守卫左右,车马炮防卫两侧,小卒冲锋在前,中国城市的这种模式一直到十九世纪都没有改变。
唐朝的“八八”象棋传到国外后,被他们接收了,因为西方16世纪后向资本主义社会方向发展,没有受中国封建体制影响。而且保留了“八八”象棋的形式,所以说两棋同出于一源。国际军棋

三、        棋子是遗传因子

从棋子的数量和兵种上看,是一脉相承。
国际象棋每方王1个,后1个,车、马、象各2个,兵8个,共16个子组成,没有炮。
中国象棋唐初期也没有炮,炮是后来加上去。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曾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除了这四种棋子外,还有偏、裨二将。当然还要有王(现为帅将),这一点在北宋年间的象棋谱上很清楚。
唐相国牛僧儒在《玄怪录》中有一篇《岑顺》传奇小说:这样描写棋盘上的激烈场面“天马斜飞三度止,上将横行系四方,辎车直入无回翔,六甲次第不乖行……如是鼓渐急,而各出物包,矢石交叉须臾之间,天那军大败奔溃,杀伤涂地,王单马南驰。其后岑顺的家人掘地发现一穴古墓,在陪葬品中有金床戏局,列马满盘,皆金铜成形,其干戈之亊备矣。岑顺说:“乃吾梦中所见两军混战,即象戏也”。从这段描写中棋子有车马将和王。天那败了只剩下王子一个向南逃走。当时象棋的兵可能是六个,其他子不可能这么多。而且棋子还是立体的“金铜成形”。这说明两种象棋是有亲密的血缘关系。

四、        走法是先祖特征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各子的走法基本一样。车直行,马跳日,相走斜。因为唐朝以后的一千多年间,中国社会在封建轨道上延续,把本来比较活跃的棋子,改革成符合封建礼制的形式。皇帝(帅将)只能在九宫中端坐,士、相在两旁护卫,不能远离。
而象棋传到西方,符合他们的接收了,不适合的改造成符合他们性格的走法。如各子无界限,马不蹩腿,使之更加灵活,有战斗力。这种走法,其实和一千多年以前中国象棋的走法一样。如唐朝宝应象棋中的“王”比现在的帅(将)自由多了,没有九宫的限制,有危机时可单马南逃。
更有意思是兵(卒)的走法也是直行斜食。我们可以从有关诗词中证明这一点。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1032─1085)有一首“咏象诗”
大都搏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
车马尚存周战法,偏禆兼备汉宫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
却凭纹揪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诗中第三句,说明了有关棋子的走法。“中军八面将军重,”即棋子中重要的是“王”它可以向八个方向行动,但只能走一步。司马光创制七国象棋也说明了这一点“将直斜行无远近”“偏直行无远近”“禆斜行无远近”国际象棋的“王”“相”的走法都与此相同。
卒的走法是直行斜食子。“河外尖斜步卒轻”诗意是小卒过了河可以斜食子,但只能走一步,所谓步卒轻就是这个意思。
北宋蔡伸(1088─1156)也有《临江仙》──咏象戏云:“隔打直行尖曲路,教人费尽机关。”这句讲的都是各子的走法。讲的非常精炼,隔打指炮吃子法,直行指车。曲路指马,那“尖”指什么呢?作者是借用了围棋上的名词,“尖”是在原子的旁边斜方向投一子为“尖”,在象棋上应该是卒,斜走一步吃子。现在已经清楚了,国际象棋的各子的走法完全与中国古象棋完全一致。我们倒要感谢国际象棋遗存了中国象棋古老走法。

五、        文化交流是必然结果

象棋是一种娛乐工具,体积小,做于携带,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传媒工具。
唐、宋、元各朝都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许多国家都主动与我国结交,经济文化(含棋类)都非常发达。唐、宋有“棋待诏”的官衔。当时西安城内有几十个国家的几千名外国使者和留学生。同时我国也派了许多人去各国交流,中国华侨旅居他乡的很多。唐僧义净居马来长达12年之久。唐朝时缅甸为骠国之地,8世纪骠国王雍羌派遣悉尼移城主舒难陀率乐工35人在长安宫廷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著名诗人白居易为此写过赞美诗篇。大唐以后多次派人到印度、缅甸东南亚诸国以及日本等国家,象棋成为沟通双方的最好伴。
公元前中国就开通了欧亚丝绸之路,明朝又开通了非洲水上丝绸之路,1938年绘制的“大明混一图”,说明600多年中国人不但到达了非洲,并且对非洲有所了解和研究。欧洲人约在100年后才发现非洲,巧合的是14世纪末,西方才出现象棋,这与东、西方接触的时间是一致的。国际军棋
国家对外交人员要求很高,要求多才多艺,
要会下棋。如11世纪喀拉汗朝杰出的文学家
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
三十三章《贤明论应派什么人做使节》中写明
“……使节还应具备各种品德才能……围棋、
象棋要精,能击败对手,大获全胜。”
(中国象棋史)从这种段史诗中可以看出,
中国象棋传到外国,直至非洲、欧洲,
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至今,蒙古、缅甸的象棋还保留着唐代象棋的形式。(见图)

六、        历史文物是最好的见证

中国象棋有较多的文物,至今印度中亚尚未有说明问题的文物,即使是轰动一时的1973年在苏联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靠近阿富汗和我国新疆的中印古道上,发掘出大约公元二世纪时期的两枚形似象棋子的象牙雕象,还是装在中国陶罐里,很可能是中国象棋传播出去的遗物(简明国际象棋)。
我国象棋有大量历史文物见证。有1972年在河南灵宝出土东汉墓中发掘出一套绿釉搏棋陶俑;有北宋织錦上唐朝“八八象棋”图形;有北宋、宋徽宗亲笔书写的“象”字铜质棋子;1973年8月又在福建泉州湾一艘沉没的海船发现在几个船舱中有不同规格的木制象棋多付。泉州是我国南海诸国及阿拉伯和东非诸国通商的重要港口,古人曾有“风墙鳞集”“涨潮声中万国商”的赞语。号称“海上丝绸之路”。象棋传播到海外,是广泛的频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必然结果。
从以上六个方面充分证明国际象棋源头在中国,有关国际友人也承认。李约琴博士在其辉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盛行促使了象棋雏形的产生‘继而发展成为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苏维埃科学院切列夫考博士,1984年在《苏联棋弈》上发表文章说:“国际象棋棋子分为白的和黑的以及它们所有可能的组合在64格的棋盘上这不是偶然的,看来是源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古典经籍《易经》的各种象征。”
从以上的祥实资料中充分证明国际象棋源于中国是可信无疑的,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

                                     孟 宝 林
                                    2003年8月
来自群组: 国际军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2#
发表于 2016-9-2 10:56 | 只看该作者
更多棋艺创始在中国、在山东、在莱芜!

请大家拭目以待!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5-20 23:58 , Processed in 0.0585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