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25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国际象棋近似于我国唐代象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 1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际象棋近似于我国唐代象棋
  
2006年09月11日15:50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象棋起源于中国,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近年来,有关象棋起源的争论在国外却骤然升温,其中“印度起源说”已对“中国起源说”构成极大威胁。“中国起源说”认为象棋源于战国时的六博戏,即宋玉《楚辞·招魂》的“蔽象棋,有六博些”。  国际军棋

  接下的演变顺序为塞戏、北周象戏、唐代象戏、北宋象棋,定型于北宋末年。这一过程已被广大专家所接受而达成共识。但出土实物非常缺乏,如据古词说,“六博”是走在格子内的,倘若考古实物能证明这一点,那么“六博”起源说可成定论。由此可见古象棋具有的收藏与考证价值。
  唐代牛僧孺所著《玄怪录》里的传奇故事《岑顺》,记载了唐代前期象戏形制,即棋子立体象形,由金铜成型,有王、车、马、卒、士、将六个兵种。从兵的位置上看,已与现代象棋非常相似。因故事发生在宝应元年,后世称为“宝应象棋”。唐代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8×8的64格,这从现存的唐代棋书书画等实物上可得到证实。 国际军棋

  现在存世的还有元青花、釉里红棋子,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或传世品中最早的全副完整的象棋实物之一,其色泽淡雅,造型古朴,文字奇特,十分罕见。
  明清时期,随着象棋活动的广泛普及,棋具制作进入新的阶段,凡是可以制作棋具的材料在现存实物中均有遗存,可说名目繁多,美不胜收。
  象牙棋具传世较多。一是因为易于保存,二是本身有保存的价值,藏家刻意保存。现在古玩市场上的新品居多,真正老东西较少。像马字象牙子,直径46毫米,中间有圆孔,作为挂件,取马到成功之意,整套32枚的宋、明之物已不易得,但“将”“马”仍可看到,正是挂件这一功能使它们得以传世。与清代象牙棋具相比,明代棋子造型古朴大方,牙纹明显,颜色偏黄。清代之物则做工精细,多加单或双圈,另有些棋子刻了骰子,反映出与赌博活动有密切关系。 国际军棋

  木质用于棋具是象棋走向民间的重要举措,为象棋的发展与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木材易得,刻字方便,逐渐成为象棋棋具的主流,优质硬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黄杨等则被用于高档棋具。明代是我国家具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作为家具小品余韵,明代的硬木象棋制作也达到了高峰。金丝楠木棋子金丝明显、古朴大方,因金丝楠木极难生长,清代已近绝迹,故而比较珍贵。

  周紫尧《阮郎归》有“闲临小玉盘”之句。据田艺衡《留青日托杨坟》记载,明正德年间,沈某掘南宋名将杨存中之墓,发现玉象棋一副并诸玩器,说明至少在宋代已有玉质的象棋盘和象棋子,后来玉作为棋具的制作材料历代不绝。笔者收藏有明晚期玉子一副,全副仅一子有破损。黑白双方,分别用黑玉与碧玉区分,甚为少见。 国际军棋
  还有瓷质、紫砂、石材、料器棋具,这些均非实用棋具,其观赏性大于实用性。
来自群组: 国际军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6-2 21:50 , Processed in 0.0622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