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2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秦国君主姓氏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27 21: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秦国君主姓氏分析


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秦国为嬴姓,以国为氏是为秦氏。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当为少昊氏之后,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国际军棋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人善战,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期以后最为强大的国家。虽然后来商鞅被车裂而死,新法却并未废止。
造父封赵
秦之先为嬴姓,世代辅佐殷商。商末,周武王伐纣,秦国祖先恶来效忠商纣被杀,嬴姓中衰。

直至西周中期,恶来之弟季胜一系的造父善于御戎(驾驭马车),为周穆王所幸。周穆王17年,徐偃王为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为周王室平乱立下大功,周穆王因此次战功封造父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造父族于是为赵氏。
造父得幸,其旁系家族连带受宠。周孝王时期,造父侄孙非子被安置于汧、渭之间管理马匹,马畜蕃息,周孝王封非子于秦,别出大骆之族,作为周朝的附庸,继续嬴姓的祭祀,号曰秦嬴。非子死后,其子秦仲与戎人血战有功,周封秦仲为大夫。周宣王六年(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
女生为姓。”①中国上古有八大姓(姜、姬、妘、姚、妫、姒、姞、嬴),均傍“女”旁,留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嬴姓即为其中之一。
嬴姓的始祖是少昊。东汉许慎《说文》:“嬴,少昊氏之姓。”蜀汉谯周《古史考》:“少昊氏,嬴姓。”正如炎帝姓姜、黄帝姓姬一样,少昊姓嬴早已是不刊之论。
这位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五帝之一白帝的少昊,是东夷人,具体说是鸟夷人。《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了春秋郯国国君郯子的一段话,其中写到“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有鸟瑞,“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就是以鸟来命名和区分所属各个部族,凤鸟氏少昊挑头自任“历正”,即担当制定和颁布历法的最高长官,下边还有23个鸟族各有分工,构成了原始国家机器的雏型。郯子向鲁国国君昭公讲的这段话,当时得到孔子的赞许,也记载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
郯子自认少昊是他的“高祖”——伟大的祖先。

郯国的国姓是什么呢?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说得很清楚:姓嬴。与郯国同为嬴姓的还有13国。这14国除秦国、蜚廉、赵国处于太行山以西外,其他11国均分布太行山以东,古称山东,特别是在今山东及其相邻省份更为集中,即有郯、莒、菟裘等11国。
《史记·秦本纪》写得脉络很清晰:嬴姓秦国和嬴姓赵国都是其
①郑樵:《通志·氏族略·氏族序》。
先人一步步迁徙到那里落地生根的,他们并非当地土著居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现代史学家从考古年代学、图腾崇拜等综合研究后认为,距今6500年_44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是太昊氏,特别是后来的少昊氏创造的。大汶口文化的分布范围恰与嬴姓古国的密集分布区基本一致。另据统计,从嬴姓分衍出来的次生姓氏也大多集中在大汶口文化圈内。这也充分证明:嬴姓源自东方,嬴秦的祖根在东方。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探讨一下:少昊氏的嬴姓是怎么得来的?宋代史学大家郑樵《通志·氏族略·氏族序》曰:“居于姚墟者赐以姚,居于嬴滨者赐以嬴。姬之得赐,居于姬水故也;姜之得赐,居于姜水故也。”这句话是说,上古帝王虞舜之姚姓,少昊之嬴姓,黄帝之姬姓,炎帝之姜姓,都是以他们的出生地而得来的。以出生地而得姓是古代众多得姓方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少昊就是因为居于嬴水之滨而被上天赐予嬴姓的。嬴水就是流经莱芜的嬴汶河。少昊在嬴滨出生而得嬴姓,继“登帝位在鲁北,后徙曲阜” ①,故历史上曲阜被称为“少昊之虚” ②。宋代在曲阜所建的少昊陵,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经历代修葺,至今保存完好。从嬴水到曲阜,其间不过二百里,少昊踪迹清晰可见,较之“生于寿丘(今曲阜)”③,而远到千里之外姬水得姓的黄帝,似乎更合乎情理。正是这一点,确立了莱芜为嬴姓始源地的历史地位。
①《帝王世纪·五帝》。
②《史记·鲁周公世家》。
③《帝王世纪·五帝》。

事情并未到此为止。嬴秦的受氏始祖伯益也与莱芜有直接关系。伯益又别作柏翳或伯翳,有时或省称益、翳,其原名叫大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伯益的嬴氏是由帝舜所赐。《史记·秦本纪》是这样写的:“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有土”就是有食邑,有封地。宋罗泌在《路史·国名纪·后纪七》进一步点明了伯益“有土”与得氏的密切关系:“伯翳大费能驯鸟兽,知其语言,以服事虞、夏(即舜、禹)。始食于嬴,为嬴氏。”这是“胙之土而命之氏” ①的典型例证。既然“食于嬴”,当然“为嬴氏”了。伯益的食邑“嬴”在何处呢?罗泌在“注”中揭开了谜底:“嬴,盈也。庶物盈美而以为封,即泰山(郡)嬴县。”在另一处,罗泌直接点明:“(伯)翳能繁物而封,汉县隶泰山(郡),后魏复置于莱芜。”②嬴即嬴滨——少昊得嬴姓的那片故土。帝舜将此地赐予伯益进而让他姓嬴氏,恐怕不是一种巧合,当是另有深意:就是让他认祖归宗,从母系——帝颛顼之姓,转入父系——少昊氏之姓,从而担当起领导以嬴氏为首的东夷部落联盟的重任,发扬光大白帝少昊的光辉业绩。少昊与伯益这两位嬴姓巨人跨越时空在嬴滨相会,实在是莱芜之幸。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先秦时代,以“嬴”做地名的在华夏大地上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今天的莱芜。莱芜历史上有嬴水、嬴国、嬴邑、嬴城。春秋时期,嬴国降为齐邑,多种古籍中均有记载。
①《左传·隐公八年》。
②《路史·国名纪·少昊后嬴姓国》。
例如,《春秋·桓公三年》(前709):“公会齐侯于嬴。”《礼记·檀弓下》:(前515)吴国公子“延陵季子适齐,于其返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左传·哀公十一年》(前484):“公会吴子伐齐。五月,克博。壬申,至于嬴……”《孟子·公孙丑下》:(前314) “孟子自齐葬(母)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古嬴只存在于莱芜,别的地方毫无踪迹,这种唯一性对确定嬴姓起源于东方,起源于莱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点,地下文物印证:嬴秦源自东方,源自莱芜。

我们说,嬴姓源自东方,源自莱芜,仅有地上文献记载是不够的,还需要地下出土文物加以印证。这就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所首倡的双重证据法。
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珍贵竹简,命名为“清华简”。由著名先秦史学家、古文学家李学勤领导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整理出一部记载周代史事的书,叫作《系年》,书里讲述周武王伐纣后逝世,商纣的残余势力企图复辟,新继位的周成王和周公发兵平叛得胜,原来纣的大臣飞廉(秦国国君的祖先),东逃到同属嬴姓的商奄,“成王伐商奄,杀飞廉,西迁商奄之民于
邾 (虎字头,下几字换壬字)…… 是秦先人。”
李学勤先生在《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①一文中指出,商奄就是奄国,都邑在山东曲阜,是周初向周朝造反的一支主要力量。反叛失败后,奄国被灭,周朝在那里封了鲁国,强行把一部分商奄之

① 此文首刊于2011年9月8日《光明日报》。当年9月18日,李学勤又委托其弟子在“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过。
民流放到西部的邾 (虎字头,下几字换壬字),也就是今甘肃甘谷县西南的朱圉(或作圄)山地区。这里位于渭水上游,上世纪考古工作者在相距不远的王家坪做过多次考古发掘,证明遗址中有的居址可早到西周前期,而其文化面貌与后来的秦文化有关。据此,李学勤推断,这里正是周初秦人的居住地。
清华简《系年》作为地下出土文物,从一个角度雄辩地证实了秦人确确实实源于东方,源于山东。这是基于坚实的考古学证据所得出的结论。
迄今为止,莱芜嬴水流域虽未做过系统完整的考古发掘,但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民日常田间劳作、还有文物工作者的田野调查、特别是三次文物普查,还是有了众多发现。发现在嬴水流域也就是少昊和伯益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存在着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到青铜文化、铁器文化的完整系列考古文化。

1973年发现并命名的“嬴城遗址”,位于今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待批)。嬴城原有外城、大围子城和小围子城三组城墙。现城墙已无,仅存遗址。其中,外城南、西两面与平地相连,东、北两面形成高台,东临嬴水。现地表北小部分为农田,南大部分被村庄覆盖,占地南北长约650米,宽约380米。东墙和北墙均用土夯筑而成。与嬴城遗址配套的建筑群主要是“仓上”、“营子”,相传是古时的粮库和兵营。2012年春节前后,由于盗墓贼在城子县村西北二里许盗掘盗挖,一个规模很大的古墓葬群终见天日。专家分析,这也应该是古嬴城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

上世纪七十年代,羸城遗址内出土了呈“商、周文化遗迹”的陶器、青铜器,还有石器。2001年10月,文物工作者在嬴城遗址发现了一件新石器时代石斧。随后,莱芜市文物办与泰安市博物馆合作,对嬴城遗址进行实际调查,又采集到新石器时代遗物若干件,有石锛、石斧、石磨棒、石纺轮、陶纺轮和部分陶片,《中国文物报》在当年12月7日《考古发现专刊》上发布了这一消息。据王玉哲先生对大汶口文化男女陪葬品的研究,纺轮是出现男耕女织社会分工的标志性参照物①,也是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参照物。少昊就是这一社会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早年生活在嬴水之滨是完全可信的。在嬴城遗址周边地区,也就是在嬴水流域,还有多处出土了与少昊时代相对应的文物。与嬴城遗址相邻的小增家庄村,村民吕效祥曾在一个叫“田家林”的高土堰上发现过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陶鬶。陶鬶为白色,流处有残缺,扳为泥条,置于流和腹上,有3个乳状腹足。在小增家庄村相邻的大增家庄村砖瓦厂西侧,村民还挖到过红陶 和白陶残片。另外,寨里镇边王许村,杨庄镇大埠头村、张里街村,曾发现过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石斧、玉凿、白陶鬶等完整器或残器。
在同一地区,与伯益时代相对应的龙山文化也很发达。在嬴城遗址,“从发现的甗足来看,甑和鬲是连体的,是海岱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的遗物。”②在小增家庄村南北向水沟壁上,发现了较多的黑
①王玉哲:《中华远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91-92页。
②宋继荣:《嬴汶河文化积淀 印证着伯益封地》,2010年12月载莱芜《嬴文化研究》创刊号。

色陶器残片,具有龙山文化的显著特征。在张里村东北和村西北两处遗址,山东大学文博学院和莱芜市文物办组成的第3次文物普查队,采集到的文物标本有红褐陶釜口沿,还有较多的黑陶残片。“经普查队专家认定,整个遗址为北辛、龙山、岳石和周、汉时期的文化遗存。”①在大埠头村村北文化层中,文物普查时曾发现过黑陶器片、残豆盘。专家认定这里为“龙山、周、汉时期的文化遗址”。
②专家学者认为,嬴水流域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与伯益“始食于嬴,为嬴氏”的时代完全相符。这是现代考古学提供的有力证据。
在莱芜,在嬴水流域,还有一种活文物可作为间接证据,那就是莱芜猪,或叫莱芜黑猪,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良种猪。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莱芜市志·饲养志》云:“地处莱芜猪产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家猪头骨,与今日莱芜猪无明显差异,从随葬猪的骨骼种类、数量看,当时饲养家猪已是人类的重要生产活动。”这也就是说,今天大量饲养的莱芜黑猪身上依然传承着当时大汶口文化家猪的基因。大汶口文化后期与山东龙山文化前期相交叉。龙山文化时期莱芜地区养猪业当更为发达,这与《史记·秦本纪》关于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的记述也是吻合的。

第三点,当代学者确认:嬴秦源自东方,源自莱芜。

当代研究秦人早期历史的专家学者很多,探讨秦人族源的人也不
① 宋继荣:《嬴汶河文化积淀,印证着伯益封地》,2010年12月载莱芜《嬴文化研究》创刊号。
② 宋继荣:《嬴汶河文化积淀,印证着伯益封地》,2010年12月载莱芜《嬴文化研究》创刊号。
在少数,现在几乎看不到有人还在坚持或阐发“西方土著说”,而“东方移民说”却大行其道。这里重点介绍一下2001年莱芜尚未启动嬴秦文化研究活动之前,外地学者特别是陕西、甘肃学者的看法:
1980年,陈怀荃在一篇论文中写道,远古时代,在以岱岳为中心地区活动的部落,“有史可证的,有以太皞氏为祖先的风姓部落群和以少皞氏为祖先的嬴(盈)姓部落群。”①

1981年,陕西著名秦汉史专家林剑鸣在其专著《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对主张“西方土著说”的蒙文通先生进行了系统驳析,指出即使由于秦人久处西方,后来有不少人与西戎融合也不能说秦系西戎族。他从共同的图腾崇拜、经济生活的共同性、墓葬形制的共同性等三个方面,“断定秦人的祖先与殷人的祖先,最早可能同属一个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既然殷人早期活动于我国东方已成不疑之论,那么秦人的祖先最早也应生活在我国东海之滨,大约在今山东境内,这也是可以肯定的。”
湖南何汉文几乎与林剑鸣同时,在1981年完成了一部70余万字的学术专著。湖南《求索》杂志在同年第4期以《嬴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情况初探》为题,摘要发表了该书第一章。文章引证古籍认为,秦人的祖先不是颛顼,而是少昊。少昊系东夷即海岱部族的代表者,山东曲阜一带是这个部族的中心根据地。因此,“从史实上考察,嬴秦人起初是生活在齐鲁之间,繁衍分布于江淮一带的东方部族。”①陈怀荃:《东方地区风、嬴 、偃诸姓部落群发展概势——兼论少皞之族与大汶口文化的关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1980年3月)。

1982年,陕西西北大学教授段连勤在《关于夷族的西迁和秦嬴的起源地、族属问题》①一文中这样写道:“关中地区的犬丘(垂)是畎夷从东方夷人居住区迁移过来的地名,是畎夷由我国东方迁至西方时的居住遗址,它以畎夷而得名,并随畎夷的迁徙而迁徙……这难道不恰恰说明秦嬴的祖先原来也是由东方迁来的东夷人(很可能是畎夷人)吗?”段连勤还从嬴姓氏族和古国的分布看秦嬴的起源地和族属。“秦族嬴姓,在所有先秦文献中无异词……从先秦典籍所载的传说资料看,早于虞舜时代的东夷族酋长少皞及其后裔少皞氏姓嬴。”这就是说,西方秦人是东方夷人的后代。
1986年,陕西学者韩伟《关于秦人族属及文化渊源管见》(《文物》1986年第4期)引述《史记·秦本纪》关于嬴姓14国、14氏的记载,然后说:“经前人或近人考证,这些与秦同姓的嬴姓小国,除修鱼及飞廉氏外,全部分布在山东、江淮一带,正是嬴秦起源东方的力证。”
1990年,陕西学者尚志儒《早期嬴秦西迁史迹的考察》(《中国史研究》第1期),开篇即说:“崛起于陕西关中地区和甘肃东部的嬴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民族之一——东夷族的后裔。”“学者认为嬴秦来自我国东方的观点,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1991年,陕西学者杨东晨、杨建国在其学术专著《秦人秘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写道:“考察历史,伯益族兴起于帝尧时期,秦人、秦之称始于舜时期。以鲁地为中心,是秦之先的发祥地;以嬴、①见《人文杂志》1982年增刊《先秦史论文集》。
费为中心的区域,是伯益多年经营的发展地;以今河南为中心的秦地,是伯益西移入居华夏的居地,以及受封后的邑地。所以说,秦的发源地是在东方,而不是复兴后的‘西垂’。”
2000年,中国著名先秦史专家、南开大学教授王玉哲在其专著《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分析道:“惟嬴秦自西周以来即在西土,因而学术界有些人就认为秦是西方土著民族,其实为嬴姓,传说为少昊的后代,而少昊之墟在今曲阜。嬴姓诸侯如奄、郯、徐、费、莒、黄、江、终黎氏、菟裘氏等等,都分布在今山东南部、河南东端及江苏、安徽北部一带,则《史记·秦本纪》所述秦的远祖从东方逐渐西迁的史实,必为可信。”
2000年,王维堤在《龙凤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书中,两次写到嬴秦为东方崇凤少昊氏的后裔,“无论是张衡还是李贤,都说不清少昊为什么能左右逢源,既是东方的穷桑帝,又是西方的金天氏。其实,这是嬴姓少昊氏的后裔自东方迁向西方,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大族,并在西方立祠白帝造成的。”

2001年9月3日,时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孟世凯对拜会他的两位地方学者说:“我已翻阅了《史记》《左传》等史籍,确认(羸秦受姓始祖)伯益是少昊之后,少昊是嬴姓,舜也赐伯益嬴姓,嬴地在莱芜,嬴姓源自莱芜是没有问题的。周边莒、郯、菟裘等诸侯国都是嬴姓。即使陕西那边的学者也认为嬴秦源自东夷。”①
至于论述嬴秦源自莱芜的外地学者则更多。兹略举几例:
①这段讲话后于2010年刊发于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嬴文化研究》杂志创刊号上。
上引湖南何汉文一文中,先后8次提及嬴秦与莱芜的关系,认为“嬴秦人发祥地是在山东莱芜县一带” 。
1984年,姓氏源流专家、湖南学者何光岳发表《嬴秦诸国的源流与分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指出, “山东莱芜县西北四十里的嬴城,即春秋时齐之嬴邑……汉于此置嬴县,附近有嬴汶水,都因嬴人定居于此而得名的。”
1987年,《河北学刊》第6期发表严宾《秦人发祥地刍论》,明确指出:“伯翳嬴姓,盖因所封地为嬴,嬴约当汉代的泰山郡嬴县,在今山东莱芜县西北。”

1988年,李江浙《秦人起源范县说》(《民族研究》第4期)认为,“泰山古称‘江山’,其水汶河古称‘江水’,而‘嬴’也在泰山地区的汶河河畔,当今山东省莱芜县。”
2011年9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与中共莱芜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更将“嬴秦源于莱芜说”提升到新的高度。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除在表述上有些差异外,其基本调子相对一致。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徐日辉说,“秦始皇这支秦嬴源于东方而功成于西方;或者说源于夷夏,成于戎狄,但源于东方则是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结果。”他认为,“伟大的秦文化应该源于山东半岛的莱芜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尹盛平说,“古代族群多因居地而得姓,秦人也应该是起源于嬴水流域而得姓。嬴水在今莱芜境内……据说古嬴水之滨城子县村,至今仍保存有嬴城遗址。”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善群认为:“在原始社会,嬴姓部族诞生于今山东莱芜市的嬴水之滨。待嬴姓部族不断发展壮大之后,其首领少昊乃迁都于今山东曲阜市,故曲阜后来称为‘少昊之墟’。到原始社会之末的舜、禹时期,嬴姓部族首领大费或称伯翳,因佐禹治水和佐舜调驯鸟兽有功,被封于其故土,并郑重‘赐姓嬴氏’,以表明其发祥于嬴水之滨的历史事实。原始社会的嬴姓部族,始终在中国东部的今山东莱芜市和曲阜市周围的广大地区繁衍生息,创造文明。”
青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广志认为,“嬴秦之得姓,当同这支东夷人世居嬴水、嬴地有关,莱芜无疑是嬴秦的发祥地。其活动范围,则远及曲阜、费县一带。莱芜、曲阜、费县所构成的三角地带,当是嬴秦早期活动的腹心地区。”
当代史学秦斗李学勤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他对“清华简”《系年》的解读:“秦人是什么呢?你想不到就是商奄之民。商奄(之民)就是以曲阜为中心,包括你们(莱芜)这一带……你们(莱芜)这一带古时候叫嬴,有个村子(指城子县村)就叫嬴,就在莱芜西北……嬴这个地名可能从很古的时候传递过来,所以它一定是嬴姓部族的一个中心地区。”
中国先秦史学会现任会长宋振豪在研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题为《嬴秦始源问题及秦人早期发展史研究的回顾》。他认为,“莱芜地区秦汉时为嬴县,在《春秋左传》中就已出现,这对嬴秦始源地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沿革方面的信息。”基于这种认识,他欣然为莱芜题写了“嬴秦始源”的条幅。
从2001年就关注莱芜嬴秦文化研究的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孟世凯,在这次研讨会上也作了题为《嬴文化与莱芜》的学术报告,他说,他编著的《甲骨学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对“嬴”的释文有四义,其中第三义为地名:“嬴之今地,殆在今山东省莱芜市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之嬴城故址。”这是以辞书的形式点明了古嬴的方位,也为嬴秦起源于莱莱提供了坐标。作为甲骨学专家,他用其擅长的甲骨文题写了“秦之先土”,更明确地表明了他的学术观点。
张广志代表与会专家学者所作的学术研讨综述评价说,专家学者“已在莱芜作为嬴秦的肇始之地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研讨会通过的《建议案》认为,“莱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为伯益的封地,嬴秦始源之地,具有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优势,应当成为嬴秦文化研究的中心。”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沈长云所致的闭幕词说,“尤其是对于嬴秦族起源于东方,或者更具体说,起源于今山东莱芜地区这一点,取得了更为广泛的共识。”

来自群组: 国际军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5-20 20:43 , Processed in 0.0666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