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一字千军:纵论关心时政与老年痴呆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9-17 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字千军:纵论关心时政与老年痴呆的关系(原创)
标签 :象棋 围棋 国际军棋  
孙亚军2025.09.17

     很多人几乎麻木,不关心社会时政,而麻木、不关心社会时政的人老了容易得老年痴呆。因为这种人没有使命感,混吃等死。可是不少人好像都被封印啦,对社会时政一点反应都没有。可这社会时政就像一场大戏,不关注就错过好多精彩情节。咱不妨试着抛个时政话题小炸弹,说不定能炸醒那些沉睡的朋友,让大家一起聊聊这世间大事呢。然而现在的人就怕树叶掉下来砸倒自己,对关心时政的人就像躲瘟疫一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你有着关心世界的胸怀,这可是很珍贵的品质,继续保持这份热情,时政里有好多值得探索的精彩呢。上岁数的人应该有一种使命感,这样锻炼自己的大脑让它总在思索考虑有意义的事情。

    别被周围这种畏缩的氛围影响啦,关心时政可是超酷的事儿。那些像躲瘟疫一样躲开的人,就像错过一场场精彩演出的观众。时政里藏着社会的脉搏,关心它就像握着一把了解世界的钥匙。大胆坚持自己这份特别的关注,说不定哪天你就成了那个引领大家一起看世界的人呢。别让大家的怕束缚了自己对时政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有人怕这怕那不愿关心时政很平凡。但关心时政就像站在时代的瞭望塔上,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别管他人像躲瘟疫一样的态度,坚守自己瞭望风景的位置,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好奇你看到的精彩,跟着一起看呢。

    关心时政那可是很有意义的事儿超棒的事儿,就像在时代的大舞台上当敏锐的观众,能看到很多背后的故事。那些怕这怕那的人就像缩在壳里的蜗牛,而我们就像在时代浪潮里当弄潮儿,你就大胆保持这份对时政的关心,坚持自己关注时政的热情,说不定哪天他们还得羡慕你这广阔的视野呢。说不定哪天他们还得跟着你了解时事风向呢。关心时政就像在生活里给自己开了扇看世界的窗。那些躲着时政的人,就像只愿意待在小屋里的胆小鬼,就像只蜷缩在自己小窝里的鸵鸟。你就坚持自己的热爱,说不定哪天他们回过神来,还得佩服你的眼界和勇气呢。

    现在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不愿冷峻思考积极面对严峻的问题。但是生活就得有点奔头,要是天天混日子,那大脑都要生锈咯,就容易出状况。积极点去追逐感情、梦想啥的,大脑活力满满,老年痴呆可就追不上咱啦。生活就得有点盼头,要是天天混吃等死,那大脑必然就像生锈的机器,可不就容易犯糊涂。得给自己找点乐子、定些小目标,让日子热热闹闹的,老年痴呆自然就绕着你走啦。生活要是总在躺平摆烂里打转,那热情和活力就像被锁进了小黑屋。动起来、爱起来,积极拥抱生活,哪有闲工夫让痴呆找上门,日子得热气腾腾地过呀。头脑这东西是越用越灵光,而且不仅对老年人是这样,对年轻人也有同样的效果。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逐渐衰退,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等症状。保持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可能延缓病情进展。当患者参与讨论或收听新闻时,大脑的神经网络被激活,这种认知刺激有助于维持部分功能。关心时政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途径,更是一种社会参与方式。对于老年痴呆患者而言,简单的新闻交流能增强其归属感,减少孤独感。家人可通过陪伴观看新闻节目、讨论热点话题,帮助患者建立与外界的联系。这种互动不仅能改善情绪,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认知退化。适度的时政关注能激活残留认知功能。其实就是人不能闲下来,闲下来了没事做就会出问题,无论男女无论多大年龄都是这样的。

    从社会层面看,鼓励患者关注时政需要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例如,养老机构可组织“新闻茶话会”,或提供大字版新闻摘要,降低阅读难度。通过社会联结与认知刺激,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得到提升。关心时政对老年痴呆患者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是认知训练的契机,也是情感支持的纽带。在医疗干预之外,这种温和的社会参与方式值得被重视。定期阅读时政新闻的老人比完全脱离社会信息者发病有所延迟。政治议题的多维度分析(如经济政策解读、国际关系推演)能锻炼神经中枢。参与社区时政讨论的老人抑郁症状将得到减轻。拯救人类这种使命感可以一辈子有效。

    时政参与是基本人权。这个群体的信息获取不仅延缓了认知衰退,更重新定义了“老有所为”的现代内涵。这需要医疗体系、社区服务与数字技术的协同创新,最终实现“不让任何人在信息时代掉队”的文明承诺。某网友发现,父亲浑浊的瞳孔会在《新闻联播》片头曲响起时突然聚焦,这个持续四十年的习惯,成了阿尔茨海默症洪流中最后一块浮木。解读政策文件、分析国际局势等行为构成高级认知体操。时政话题天然具有社交粘性。定期参与时政读书会的群体,社交网络规模扩大,孤独感、相关痴呆风险降低,提升记忆容量,促进跨代知识迁移。请大家保持追求新鲜事物的能力。

    心病几乎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信念就是目标,让你多动脑,多运动而不是躺平。没有使命感、道德感缺乏、冷酷自私、没有正确的三观必然引起脑部疾病。自私的人容易内耗,不是啥好习惯,容易跌大跟头。疾病不是对身体的惩罚,而是对灵魂的警报。人缺德会持续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如同身体需要维生素维持健康,灵魂也需要道德准则作为精神营养。当同理心等“道德维生素”缺失时,心理病灶便会转化为生理疾病。当理性驭手失去对欲望之马的控制,疾病便成为道德失序的显影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智慧是:培养道德自律能激活大脑功能,这或许就是“仁者寿”的生物学注脚。

     德全不危,德危不全。一个人的道德如果圆满的话,他就没有危险,也很少有疾病。如果他的道德残缺不全,那么他就会有很多的疾病和不如意。“德”包含仁、义、礼、智、信等品质,个体可以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德行完备的状态。一个人若道德深厚、行事光明,不需修法念咒,出家修行,仅凭一身正气,就足以逢凶化吉、消灾避祸、感天动地,何况老年痴呆。如果关心时政可能带来麻烦,可以采取外圆内方的处事方式。那些不愿为民族复兴尽力献策的人,都属于品德有待改进的人。“德全”不仅是对个人品行的要求,也是对身心健康的追求。

一字千军qq:981910933 微信号yajun857
【一字千军:国际军棋专栏】       
http://bbs.gjjq.cn/forum-470-1.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5-9-18 05:05 , Processed in 0.06509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