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查看: 49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中国战略空军新思维》新书介绍——老军001张云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31 0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作战平台在中国战略空军中的新思维
  4.1隐身机在中国战略空军中发展方向的探讨
  综观世界有隐身机概念的国家就两家,其一是美国,其二是俄罗斯。两者的思路不同,得出的隐身机的理念就不同。美国强调的是外形设计、制造材料、隐身涂层与电空气动力学的统一,前三个结合起来制造了F22隐身战斗机,四个都结合起来制造了B2。而俄罗斯提出的隐身理念是低电势点的等离子隐身。
  根据电磁场理论,美国的隐身飞机还不能叫全频谱的隐身,只能叫部分频段的隐身,他的隐身效果只是针对厘米波波段,对较大波长的米波和较短波长的毫米波则隐身效果则不好,就是代表美国最尖端的技术的B2隐身轰炸机,它的突破点也只是在于将机头充以高压的正电荷,而机尾充以负电荷,两者形成一个1500伏的电势压,这样在飞机飞行的时候就会电离空气形成雷达波不能发现的电空气区域,但这也只是适合在机头与机尾,在飞机的全身还不能这样做,这就是说B2是部分隐身,它是可以通过雷达的电磁波探测到的东西。这也是美国隐身战机理念的不足点。
  而俄罗斯提出的隐身战机理论是低电势点的等离子隐身,它是让飞机全身布满低电势点的等离子,这样雷达的电磁波照射它就不能产生回波了,所以说这理念是彻头彻尾的隐身理念。
  我们中国根据自己的实际也进行了研究,发现俄罗斯提出的隐身理念实现起来太难,而美国人提出的隐身理念则现实些,可以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慢慢实现之,目前通过媒体和专业文章公开报道,中国已经能够有实力实现制造材料、外形设计、隐身涂层这三个方面的隐身设计技术,对美国B2独到的电空气动力学理念的掌握程度,媒体还没有公开报道。就是说中国有能力制造F22样式的隐身机,但离美国B2样式的隐身机技术还差一步。
  对俄罗斯的隐身理念,笔者的观点中国的专家应该紧跟俄罗斯的步伐,或者与俄罗斯合作联合开发研制,共享成果,因为等离子体的隐身理念太吸引人了,如果搞成功的话,这将是一个真正的雷达看不到的隐身机。
  中国的隐身机发展应该立足自己,兼顾世界最先进的东西,这样才能在未来不掉队、不落伍。
  4.2中国能制造出与美F22战机对决的四代机
  中国的三代半机歼10与歼11B已经公开了,剩下就是发展四代机了,根据中国空军公开一代、研制一代、预言一代的原则,恐怕中国的四代机早已经首飞,但这并不妨碍作者对中国四代机的科学研判,他有那些关键点,超越中国的三代半机J10/J11B那些,与F22对决咋样,等等都是作者要论述的内容。
  首先第一点隐身性,这个作者在4.1节中已经阐述,中国目前已经具备制造类似F22隐身性要求的隐身机,因为F22隐身三个技术点中的外形设计、制造材料、隐身涂层,中国都已经有技术储备,所以中国的隐身战机具有隐身性这点上,我们不用怀疑。只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一架战机如果太强调隐身性就会影响机动性,所以中国的隐身战机只能隐形性与机动性之间寻找平衡,而机动的动力来源取决于发动机,鉴于中国的发动机技术与美国有较大差距,所以中国的四代战机必须牺牲部分隐身性能来弥补发动机动力的缺陷,说到这里,一些人或许会说,中国就搞F22一样的隐身性,但这样就会牺牲机动性能,再有笔者老军也认为四代战机的机动性指标反而更重要一点,这样四代机再与三代机狗斗的时候才不置于占下风,这样我们就会得出一点共识,中国四代机的隐身性有但会弱于F22。
  第二点动力。中国的发动机弱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可作者在看完俄罗斯军事智囊写的《日落共青城》文章后,就有点不同的看法了,它是这样说的,中国在引进苏27战机的总体引进的项目上就是没谈引进苏27的动力AL31F生产线,为啥印度引进而中国不引进,就是因为中国有WS10,有太行,而且堪用,否则的话,历经这么多年太行要是不堪用的话,中国早就该引进AL31F了,这是中国发动机的成功杰作。再有目前已经有官方媒体报道部分中国的J11B战机用太行的消息,太行经历这么多年终于得到实际应用了,且得到官方媒体的认可,不能不说是中国发动机领域的成功。这都是正式公开的媒体宣传,那些没公开的呢,譬如国外媒体流传很久的推重比9的太行改,等等。
  诚然中国的发动机性能不可能达到F22的动力水准,但笔者推断只要中国的发动机动力能够在加力推力的情况下能保证作出类似F22的机动规避动作就可以了,而把长时间的超音速巡航舍掉,这样就可以在战时与F22一战。也就是具备一战的基本能力。我相信中国的新一代发动机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否则早引进俄罗斯的发动机生产线了。
  第三航电总线水平。中国的J11B与J10的航电总线结构根据《日落共青城》作者观点是双1553B结构。这是中国科研人员的独创,因为本来1553B是航电中武器系统的总线形式,有10M的带宽,其他系统的总线结构不用这种形式,中国的科研人员将其修改成也适应航电中其他系统,也是10M带宽的容量,这样就构成双1553B的航电总线结构,总带宽达到20兆,这样就达到了类似欧洲阵风三代半战机的航电总线的20兆带宽的处理数据水平,但还没有达到美国F35战机40-50兆航电的总线结构水平,所以说从总线结构这一点上考虑,中国的战机与法国阵风都处于三代半的水平上。这也是为甚中国的J10/J11B与欧洲的阵风都叫三代半战机而不叫四代机的原因。差距就在于航电的总线结构带宽。
  所以中国的四代机要想突破,必须在航电的总线结构上下文章,中央处理芯片要达到40-50兆的带宽处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说航电与火控系统不能反映迟钝,否则就没法子战斗了。

第四火控雷达系统,现在都是有源相控阵了,水平应该都差不多,但是别忘了,中国制作火控雷达的有源管子都是人家美国人的军民两用管子,技术指标上与美国的军用管子有差距,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火控雷达没有美国的雷达看的远,但是不是就不可以对决呢?作者认为对决与战都是可以的,因为雷达看得远只是解决了先敌发现的问题,你发现了还得进攻人家,这就需要发射空空导弹,发射空空导弹了,并不见得就能把敌人置于死地了,还得在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区,根据专业资料记载一般的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距离在30KM,这肯定是远小于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的探测距离,这样非美国国家的战机火控系统能够做到,在大于不可逃逸区的距离上能发射自己的空空导弹,就可以与美国的战机对决了,显然这一点中国能够达到。所以说中国新一代战机在火控系统上并不输美国多少,可以一战对决。
  中国特色四代机正向我们走来,有了它我们与美国战机一战的勇气更足了。
  4.3中国战略空军有人作战平台的未来发展重点
  要点一:中国战略空军的支撑基础-航空工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原来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航空工业从小到大,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到现在拥有科研、生产、销售、教育等各方面体系,形成了具有自主研制能力,相关产品配套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是世界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全系列航空产品的国家之一。目前航空工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技术密集、基础雄厚的战略性产业。让我们细数一下航空工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航空产品主要有军用飞机、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航空导弹等。
  军用飞机又包括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武装直升机、军用运输机、空中加油机、空中预警机、教练机、侦察机、无人驾驶飞机等。其中歼击机先后有第一代的歼5、歼6,第二代的歼7、歼8及其系列改进型,第三代的枭龙、歼10、J11B等;强击机有强5及其多种改进型号;轰炸机有轰5、轰6及其改型飞机;歼击轰炸机还有JH7、JH7A;教练机有初教5、初教6和教5、歼教6、歼教7、轰运教、高教9、轰教5、教8和通过国际合作的K8、L15等。无人驾驶飞机主要有靶机和无人驾驶侦察机。等等。
  民用飞机主要包括有干线客机、支线客机、货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等。主要型号有小型多用途机有运11、运12、小鹰500等;中短程运输机有运7、运8、新舟60、ERJ145和ARJ21等;直升机有直5、直8、直9、直10、直11及其改型机和正在研制的直15和CA109等。
  中国航空工业还研制和生产了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海防导弹、空地导弹等系列,主要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此外还生产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用于装备本土生产的各种飞机。
  目前这些航空产品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军用和民用的部分需要。
  要点二:中国的发展对战略空军的诉求
  现在,改革开放后的第30年,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走向了世界,我们已经在世界的一些地方建立了工业基地、工业园,还在世界许多地方有我们投资开采的油井和矿产资源。如何保住我们的这些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或者说我们的这些海外成果遭到别人侵犯该咋办,这或许就是我们发展过程中有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采取的唯一可行的积极办法是就是发展我们的战略空军,发展国产大型军用运输机、四代战斗机和战略轰炸机。增强我们的远距离空军作战能力和远程兵力投送能力,使我们的航空兵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我们的海外工业基地和势力范围,保住我们的成果。这就是中国的发展对中国战略空军的诉求。
  要点三:中国战略空军发展的侧重点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得知:目前的中国战略空军的支撑基础-航空工业已经成系统、成体系了,也比较全面。但四代机、军用战略轰炸机和大型军用运输机仍是空白。该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何况中国的发展已经对我们的战略空军提出了这样的需求呢。时不待我,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航空工业的产业结构,将战略重点调整到发展我们的四代机、战略轰炸机和大型军用运输机上来。下面谈谈如何发展的问题。
  先谈谈大型军用运输机该如何发展。伊尔-76已经在中国服役多年,能适合中国环境地理的这些条件,且已经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更难能可贵的是目前中国已掌握一套运行、管理、维护伊尔-76的成熟办法。所以,我国大型军用运输机应多参考一下伊尔76的设计思想,再加上我们这么多年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而研究的最新成果。相信我国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一定是一个整合体,而且是来源于伊尔-76又高于伊尔-76的东西。已经有专业文献说,中国的军工经过这么多年的原始积累目前已经具备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研制和生产能力,这也是绝大多数航空人士都认同的观点。相信只要航空产业的重点调整到这方向上来,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具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就会横空出世。
  再谈谈战略轰炸机该如何发展。中国的战略轰炸机,目前看只能走引进或合作研制的道路,因为还有结构和发动机两个关键点中国还没有突破。或与俄罗斯合作研制,或引进俄罗斯的图-160海盗旗、图-95熊、图-22型逆火都会对中国战略空军有益,对中国的发展有益,也能很好的适应中国的发展需求。这恰恰是最关键的。
  要点四:有人作战平台未来发展重点
  目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发展四代机是中国战略空军的当务之急,这确实是不能争辩的事实,发展他固然无可厚非。作者从中国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中国应优先发展的策重点是战略轰炸机和大型军用运输机。是在从另一个侧面提醒军工人士我们除了四代机之外还有发展战略轰炸机和大型军用运输机的需求。我们现在已经有钱了,不存在取舍谁的问题,集中精力办好这三件大事(四代机、战略轰炸机、大型军用运输机)就是未来中国战略空军有人作战平台发展的侧重点。

本章小结
  1、战斗机是以代划分的,代是对其技术、性能、战术水平、作战效能的综合评价,划代的尺度是战斗机本身的性能,兼顾其机载武器和设备的水平,目前被国家上航空界广泛认可的划代观点(俄罗斯有自己的标准)是将50年代初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问世以来的战斗机分为四代。
  2、现代战斗机的技术特点是多用途、隐身性和自身防御
  3、介绍了21世纪前期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战斗机,包括美国的F-22、JSF,俄罗斯的MFI、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联合研制的“台风”,法国的“阵风”,瑞典的JAS39,印度的LCA和中国的J-10等。
  4、通常,载弹量为10吨以上的称重型轰炸机、5一10吨为中型轰炸机、5吨以下为轻型轰炸机;航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称远程轰炸机、3000-8000公里的为中程轰炸机、3000公里以下的为近程轰炸机。战略轰炸机是指载弹量在10吨以上、航程在8000公里以上,主要用于深入敌后对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中心等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轰炸的机种。而现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则是指可以载核弹实施洲际攻击的轰炸机。
  5、介绍了战略轰炸机的发展历程和21世纪的未来战略轰炸机。
  6、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包括An-70、伊尔-76、C-17、A400M、C-130等。
  7、介绍了大型军用运输机所具有的特种关键技术,包括总体气动设计、特殊结构设计、起落架、飞行控制系统、动力装置、航空电子系统、货舱和货运设施和生存力等。
  8、大型军用运输机是军事空运力量的中坚,对现代化军队的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9、提出了有人作战平台在中国战略空军中的新思维
  第三章参考书籍和文章目录
  1、对第四代战斗机综合航电系统的构想,《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年5月
  2、美军面向第四代战斗机的数据链建设及启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9月
  3、先进航空发动机与第四代战斗机,《航空兵器》2002年第3期
  4、第四代战斗机性能指标概述,《航空制造技术》2008年第16期
  5、第四代战斗机燃油系统综述,《航空科学技术》2004年3月
  6、第四代战斗机的动力装置,《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5年5月
  7、国外第四代战斗机及其武器配置,《航空兵器》2003年第6期
  8、第四代战斗机作战需求研究,《学科发展》2003年1月
  9、谈高推重比发动机的关键制造技术,《国际航空-制造技术与设备专辑》2002年1月
  10、美国第四代战斗机实用性分析与发展预测,《国际航空》2003年5月
  11、战斗机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现状与发展探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4月
  12、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制现状和发展趋势,《航空发动机》2006年第1期
13、话说现代战斗机,《科学文萃》2004年3月
  14、21世纪的战斗机及其关键技术,《航空科学技术》2001年2月
  15、未来多用途战斗机的技术特色和市场前景,《国际航空》2001年1月
  16、苏一35“超级侧卫”战斗机,《航空科学技术》2003年3月
  17、空中利剑“歼-10”战斗机,《科学》2009年5月
  18、飞行的武器库--战略轰炸机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军事史林》2007年第10期
  19、大型运输机先进概念布局技术研究(上),《航空科学技术》2005年第6期
  20、大型运输机先进概念布局技术研究(下),《航空科学技术》2006年第2期
  21、浅谈大型运输机的地位和作用,《国际航空杂志》2005年10月
  22、大型运输机,《航空制造技术》2005年第9期
  23、谈中国大型运输机的发展之路,《国际航空杂志》2004年1月
  24、探讨中国大型飞机发展之路,《国际航空杂志》2007年2月
  25、国外大型军用运输机发展现状与趋势,《航空制造技术》2005年第9期
  26、中国直升机运输机的未来发展,《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8月
  27、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作用及其关键技术,《国际航空杂志》2004年1月
  28、先上军用运输机还是直接开发大型民用客机?《创新科技》2006年8月
  29、发展中国大型运输飞机之我见,《国际航空》2004年1月
  30、大型军用运输机特种技术分析,《飞机设计参考资料》2004年第2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00:4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国防教育最忠诚的宣传员。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5-20 22:40 , Processed in 0.0606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