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评】两种重要因素让印度对中国放松敌意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6月24日文章,原题:印度仍然害怕中国不断增强的军力吗?印度总是在思考中国,后者一直在印度洋稳步扩充战略影响力。对亚洲未来“老大哥”,印度人忧心忡忡,甚至认为解放军在亚丁湾反海盗这种寻常行动都有不可告人的动机。然而,近年来印度领导人的调子变了,似乎对南亚的战略前景日益放心,以前的焦虑逐渐消退。
美国媒体认为,如今对于中国海军的扩张,新德里心态更加放松。10年前印度人看到的是,中国海军庞然大物闯入其周边海域,以带有敌意的海上基地网络环绕,试图控制印度洋海空。如今印度人认识到,在周边海域和空域,印度掌握着持久优势,至于经济和军事上仍弱于中国,并不要紧。新德里于是变得淡定了。
作为印度洋周边最大的国家,印度比任何国家都在意其在印度洋的权重地位。虽然现在印度洋的霸主仍然非美国莫属,但是美国在预算上的捉襟见肘,让美国不得不给予印度适度的军事发展空间,以利用印度的力量平衡中国可能对印度洋采取的军事扩展战略。只要美国挑动印度的紧张神经,那么印度就会不自觉的对中国提高警惕度。
中国海军从在联合国框架下参与反海盗护航行动以来,对印度洋的环境变得更加熟悉,而且通过轮换作业充分锻炼了中国海军的人员和装备,这是中国海军在远洋海军发展上的最大收获。至于中国对于印度洋安全利益有何发言权,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不妨碍印度将此看作是威胁的前奏,尤其是美国向印度通报中国核潜艇随护航舰队训练之后。
笔者认为,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军事行动是在联合国授权范围内的和平行动,即使刻意往中国的安全利益上靠,那么中国的目标也无非是加强在印度洋航线上的能源和经济通道安全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且整个利益线条与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相吻合。印度如果愿意理性分析问题的话,就不应该做出违心的解读。
美国习惯性鼓吹中国威胁论,并借此不断刺激印度的戒心,加上印度对于中印战争历史的内心淘洗,印度军方也不断在中印竞争上作出激进表态,但是事后观察都是美印的自说自话,中国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采取强势前出印度洋战略。从中国自身现在面临的东海南海问题困局来看,中国也不可能玩四处出击,稳定西线最重要的邻国印度,有利于中国在东线矛盾圈开展有力的反击战略。
从成本考虑,中国也不会在当前到印度洋与霸主美国和坐地户印度搞一对二的竞争。实际上只要中国不在印度洋玩激进策略,而是坐山观望,那么美国和印度的矛盾慢慢就会显现出来。美国纵容印度增长的军力反而会成为美国自己的心病,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印度这样的大国是不会像日本以及东盟小国那样安心听命于美国指挥棒的。
印度当前对中国表现出的淡定和从容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印度在战略装备发展上的进步。印度在海军主战装备上的建设力度,会切实增强其在印度洋遏制中国海军的信心。而印度在中远程战略导弹上的成就,也让印度在中印战争这个议题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气。这种阶段性的战略追求目标得以实现,也让印度对中国的整体戒心日益趋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