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评】新型发动机即将量产助力中国空军战略飞跃
军事评论员高峰)2015-1-14
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1月13日报道,中国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公司1月9日发布一则新闻通报,宣布公司研发的WS-18发动机的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很快就将开始批量生产。试验用发动机于9月16日开始进行测试,整个培训和测试周期,包括试飞在内,已在80天内结束。WS-18发动机是俄罗斯制造的D-30KP-2发动机的中国仿制版本。
俄媒称,中国媒体近日披露的照片是在伊尔-76空中飞行实验室携带WS-18发动机完成首次试飞之后,于2014年10月29日拍摄的。从照片上可以看到,飞机拥有空中加油探管。因此测试飞机完全可能是“空警-2000”预警机的验证机。WS-18发动机将装配轰-6(图-16的复制品)轰炸机或新型轰炸机。
之前的消息称中国在2009年前进口了俄罗斯55台D-30KP-2发动机,2011年又签署了184台该型发动机的合同。总计近240台的总量除了作为伊尔76运输机的大修备份之外,主要用于轰六轰炸机的旧机改进和新型轰六K战略轰炸机的生产。尤其是轰六K在使用俄制D-30KP-2发动机之后,航程和作战半径都有大幅提升,可以暂时担纲中国的战略核威慑任务。
另外中国正在试飞的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也采用了4台俄制D-30KP-2发动机,与引进的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的动力配置相同。由于中国运20设计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20吨,大于伊尔76的170吨最大起飞重量,所以在动力需求上运20使用D-30KP-2发动机显得略逊。因此中国的WS18发动机可能在设计上要在D-30KP-2发动机基础上做出提升。
俄罗斯认为中国的WS18发动机是俄罗斯D-30KP-2发动机的仿制品,是因为中国在之前无法接触到用于配备大飞机的更先进的大推力发动机技术。而且从仿制的角度来看,并不出色的俄制发动机可能更符合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俄罗斯认为中国研制多年的WS10发动机仍然没有达到其出口给中国的AL31F发动机的水平,在可靠性和综合性能上让中国空军并不满意。
由于现实安全战略的紧迫感,促使中国加快空军的建设速度。通过WS18的研制进度来看,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国产化战略正在加速推进之中。而从陆航直升机到空军战斗机再到大型运输机的稳步发展态势分析,中国在整体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水平上已经上了一个台阶。离摆脱依赖俄罗斯发动机供应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笔者之前说过中国整体军事工业水平已经从小步快跑提升为越跑越快的阶段。俄罗斯还拿旧眼光看待中国的军工发展最后必然会大跌眼镜。在军事造船工业和舰用动力系统技术上,中国相比俄罗斯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海军装备的快速发展和俄罗斯海军陈旧的装备现实相比较,让俄罗斯军方和军事观察家都持担忧态度。照此下去,空军必然是俄罗斯的下一个伤心地。
WS10和WS18航空发动机可能暂时还不能完全替代俄罗斯同类发动机,但是以此为基础的升级型号WS15和WS20必然会在整体设计指标和稳定性上超越俄罗斯。否则的话中国的歼20战斗机和运20大型运输机以及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发展和装备都要继续受制于人,这对现在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按照计划在2017年左右中国的航空发动机问题将会被彻底解决,必将助力中国空军实现战略飞跃。(
|
|